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研究

2020-07-14温泉霞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观念,要求教育工作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语文课。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到许多人文知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以及审美情趣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106-02

【本文著录格式】温泉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19):106-107.

前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引起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技巧,养成学习习惯的行为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高语言能力,二是拓展思维方式,三是培养审美情趣,最后一个是传承中华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结合课堂教学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培养。

一、开展多元教学,提高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熟悉、掌握语言表达并且能够对其进行娴熟的运用。语文两个字分开来理解,就是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就是能够娴熟流畅地进行口语的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够对文字进行认知、理解和表达,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所以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因素,就是语言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第一步就是对文本的一些重要对话和词汇进行细致讲解,让学生对课文的内涵有深入理解。要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文中所描写的语境进行扩写,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步是在进行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引进一些优秀的、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以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学习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第三步是顺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潮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创设、文字游戏等,帮助学生引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进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文章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字、词、句、段、篇层次来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先是让学生字典查找自己不懂的生词,然后对全文进行浏览,大致了解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再对文章进行通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读法不对的地方,并进行纠正。最后,教师在学生做了一定功课的基础上,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进行详解,并让学生模仿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仿写,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再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框架、语言技巧等方面进行讲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景教学,培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所以需要重视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但是,绝不能仅局限于此,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眼光和趣味。学生的审美养成应当越早越好。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审美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一个拥有高级趣味的审美思维。以语文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根据课文中描写的不同内容向学生展现形式各异的各个阶段的历史文化、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还有各地的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让学生扩宽自己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例如教师在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由的朗读,对诗歌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从审美特点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望庐山瀑布》是一篇七言绝句,篇幅短小,用词精准,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很大。“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出一种朦胧轻渺之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的是一种喷腾之美和力量之美。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象,既能从中学到语言的表达技巧,又能品味其中的趣味。瀑布之美,是一种朦胧的、壮阔的美,所以证明在古人的审美意识中,这种虚无缥缈的意境之美是受到推崇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启发思维模式

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课文阅读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死记硬背的阅读模式是不能满足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需要的,思维能力培养的首要因素就是开动脑筋,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开动脑筋的方法就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和对话,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的专注力,引导学生深入课文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自觉开动脑筋。学生之所以经常思考是因为建立在拥有一定知识积累和掌握以及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在鼓励学生扩展和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前提条件,从而形成自我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上《黄山奇石》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预先设定好课程的教学目标:第一,要求学生自己查找并掌握生僻的字词,扫清最基本的字词上的障碍;第二,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对课文进行一番朗读,对文章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难以理解的段落,接着用笔标出来;第三,带领学生对《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的讲解,对黄山奇石的奇特景象和壮阔奇景进一步拓展描述,让学生感受到黄山奇石的奇特怪异之美并为之赞叹,从而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叹服,并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步一步的行为,都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培养的作用。

四、创新教学观念,传承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我国的民族文化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能够让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地域辽阔的缘故,孕育出了不同类型、风格各异的多样性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璀璨的瑰宝。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有努力把中华民族的瑰宝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或者有针对性地对民族文化进行专题的讲述和教育,让学生能够产生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了解课文的整体框架;然后对文章所写的内容进行鉴赏,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其中的内涵;最后,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采用多维度阅读的方式,养成思辨能力并具备创新意识。

例如在对《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普及泼水节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活动形式。首先,在多媒体上展示泼水节的照片,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再用一段文字来介绍泼水节的产生背景和举行泼水节的民族,再然后播放一个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对活动形式有大致的了解,感受节日热情,最后教师与学生就泼水节这一内容进行交流,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节日的含义,并对民族文化产生兴趣。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想要在小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養进行培养,需要结合课堂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民族文化方面的内容进行培养和锻炼,让他们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提高,并且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迎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35).

[2]吴朝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18(31).

[3]石波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19).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