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式课堂下小学语文中年级古诗教学感悟

2020-07-14石龙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学习方式

【摘要】本文以理论结合案例,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对比,借助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阐述了在苏式课堂下教师应如何在小学中年级教学古诗。并从教师、学生、情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在语言、提问方式、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在情感、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上采取简单有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教学;学习方式;理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102-01

【本文著录格式】石龙.苏式课堂下小学语文中年级古诗教学感悟[J].课外语文,2020,19(19):102,104.

一、苏式课堂的定义

苏式课堂是基于教学一般规律,基于苏州地域文化背景,基于苏州自由开放的时代特征,体现苏州特色的课堂教学派别。它是叶圣陶教育思想、苏州教育人的价值追求、苏州地区课堂教学优秀经验的集中体现。苏式课堂学生学习目标体现为:渴望学习、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在苏式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在情感上表现为对学习的强烈渴望;在学习方式上以自我学习为主,能够找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思维品质上具有反思、质疑、批判和创造的深度学习特质。

二、小学古诗词教育的现状和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育还基本浮游于表面,大部分老师还是以读读背背为主,以中年级段的古诗来说,在这个阶段,学生刚从懵懂的低年级过来,在老师的认知下,这时的学生其实不具备理解古诗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方面也只是当作应付考试所需,只需要将该背的背出来,默写不出错误也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教学是正确的吗?这样的现状足以让我们深思,古诗是中华民族留下的一块伟大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闪耀的半壁江山,古人以读诗来陶冶情操,来考取功名,更是将历史的脚步融于这短短的几十个字,所以说改变这种现状是刻不容缓的。古诗能够让我们去发掘的东西太多,题目的释义、句子的停顿、整体的朗诵节奏、字词的具体含义、作者的生平、情感等,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如此美丽的瑰宝竟然被我们遗漏,那是多么糟蹋啊!

在最新的部编教材中,提出要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观点,那古诗的教学正是文言文教学的先头部队,而在本文中,作者以苏教版中年级段的古诗为主体,从而来探究如何使古诗教学更加有效率,更加能让学生喜爱古诗。

三、苏式教育的主要特征

薛法根老师解释的苏式课堂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写意精神、简洁风格、通透境界三个方面。苏式课堂的写意精神表现为,课堂在精神特质上具有生动的情境、深刻的意象、丰富的想象、无限的空间等特质。清简风格表现为,课堂在认知旨趣上追求清新、简约、流畅的风格。通透境界表现为,课堂在审美追求上具有明亮、深刻、融通的意境。

而这些特征,笔者认为在古诗上最容易体现,也最容易实现。古诗就是集写意和境界这两者,而无边的想象力更是古诗所特有的,没有任何文体是可以与之媲美的。所以如何在古诗教学中体现这些就是教师所要思考的内容。

四、苏式风格下古诗的教学

(一)作者的介绍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作者,最常见的介绍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某某是哪个朝代的人,当过什么官,有过多少文章等一系列虚无的内容。学生懂了吗?怎么会不懂,但是学生有兴趣吗?很显然,学生对这个人不感冒。如果我们能将作者打造成一个明星,一个偶像,那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了!我们拿苏轼为例子,在四年级接触到《水调歌头》这首诗,我们可以这么介绍,苏轼先生在古代也是个大名人,也是个有名的作词家,同学们知道陈奕迅吗?相信很多同学知道,说到明星学生可能比老师还懂,陈奕迅的性格比较豪放,此时教师引出苏轼的性格,教师可出示一些相似的地方,让学生来选择,性格相同,那你们知道这首词也能唱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这首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提上来了,中间还可以相机介绍唐宋八大家,听到这个名字,学生肯定知道里面的人很厉害,但此时你告诉他们这八个人里苏家一共有三人,那学生想必一定会感叹惊呼,相信这样古代和现代的交错,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拉近古诗和学生的距离,他喜欢这个明星肯定喜欢他的歌,而学生如果喜欢这个作者,那他会在学习他的作品上更有兴趣。

其实这也很好地体现了苏式课堂的这种通透的精神,不分地区,不分时代,只要意境相同,那一定会碰撞出美的火花!

(二)情感的灌注

我们知道,教学古诗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那份情感,如果教学情感时,我们是平白无力地带过,那相信学生也是不会留有太深的印象,所以在情感方面需要教师更好地去引导,去灌注。

在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书中有一篇王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主题为亲情,作者在重阳节这一天触景生情,思念家乡兄弟。而亲情在古诗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那教师该如何机智地教学,才能让孩子更能体悟这种感受呢?教师应该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去教学,这么大的孩子大部分离开过家,和父母分别过,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天,如果没有,教师也应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悲伤思念之情。相信学生在这种坏境中会更能体悟到作者背井离乡,思念亲人的感受。

亲情,母爱这些真情如果学生能在古诗中有所感悟,那也算是从古至今的传承,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诗中发扬,这能让课堂更上一层楼,能提升境界。

(三)无边的想象

想象是古诗最大的魅力,短短几个字,几句话竟然能够形成一幅奇妙的画面,教师在教学古诗这个方面时一定要让学生自由想象,寻找自我。

下面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中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最后两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例,通常我们将其翻译成“儿童虽不知道却也跟着一同耕耘,也靠着在桑树下学种瓜”。但是在这种解释下文章的趣味就没有了,作者想体现孩童的天真,如果仅是这样,那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此时,教师就应先问学生,这么大的孩子他能了解怎样去种瓜吗?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他们在干吗?看到图片,学生肯定知道孩子学大人样子种瓜。可具体怎么种的,让孩子去想象,可能就放在泥土上,可能挖了很大的洞,也可能挖着挖着就开始玩泥巴了等,学生会被他们自己的回答逗笑,从这些想象中学生就能体会到孩童的天真烂漫。苏式课堂中无限的风格就能在此体现出来,想象力是无限的,但是最后这种想象会为古诗的中心思想所服务,让古诗内容更深刻更加明亮。

五、融入苏式风格古诗的教学感悟

苏州的文化如同苏州的水乡一般,柔下透露着底蕴,美中藏匿着回味。徜徉在这么美的意境下的古诗,学生必然会如痴如醉,字词的婉转起伏,内容的无边想象,无不将苏州的韵调在其中发生。古诗中的一词一句、一韵一脚正如苏州这古典的园林般精致和写意,两者缺一不可,对学生来说,这块原本枯燥而生硬的东西,在苏式韵味中,有棱有角,相互契合。而这种教学方法带给我们的想象和探索就如同这太湖之水般广阔波澜,时而温和、时而谦逊、时而内敛、时而细腻,如此灵动飞扬。苏式风格更能将古诗中的情感和高雅的情操催生出来,正如这昆曲之韵般典雅、婉转,千古传颂,影响着代代人的审美情趣。在这么美的课堂的熏陶下,本来短促的古诗慢了下来,学生更愿意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同样,老师也慢了下来,一堂课,在想象中发芽,在意境中沉沦,在勾画中呈现出一幅五彩的山水图。学生如痴如醉,老师亦是,这就是苏式课堂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学习方式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