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浅述《声律启蒙》的诵读价值

2020-07-14张春萍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诵读价值核心素养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古至今,诵读都是语文学习的一条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文字,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感受文学意境。《声律启蒙》是治学和修身紧密相连的一本读物,在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稳步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角度简要分析《声律启蒙》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核心素养;声律启蒙;诵读;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96-01

【本文著录格式】张春萍.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浅述《声律启蒙》的诵读价值[J].课外语文,2020,19(19):96,9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文明的直观表达,诵读和掌握优秀的语言文字可以很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近年来国家更是把传承优秀文明,提升文化自信,上升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条重要国策,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必须要谨慎地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和诵读的素材来做好教学启蒙工作。《声律启蒙》朗朗上口,易记易诵,非常适合小学生诵读和学习。

一、诵读《声律启蒙》促进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车万育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后人对他的评价为“至性纯笃,学问赅博”,这在《声律启蒙》中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在语言方面《声律启蒙》朗朗上口,诗韵浓郁,它按韵分编,平仄协调,用词工巧,内容广泛,诵读过程中令人唇齿留香,可以很好地体现汉语的音律之美。

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对其诵读,首先可以很好地引导小学生识记字音和字义。韵母分不清楚是很多小学生常犯的一个通病,对于一些相近发音的字词,小学生常常混用。《声律启蒙》的诵读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其中很多词句不仅在用词上讲究,画面感也非常强,可以显著增强小学生对语义理解和建构。以“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这句为例,首先,结合拼音让学生诵读和识记这类词句,可以使小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更加准确;其次,这两句中有一个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绿”和“红”,既写出了静态的画面之美——花红柳绿;更凸显出春雨之后大地勃勃生机的动态之美。从而使得这句诗的画面感也非常强,教师可以把这句的配图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试着用现代文来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

二、诵读《声律启蒙》有益思维发展与提升

小学阶段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字词意义的理解非常单一,在运用的过程中过于随意,不注重语义表达的准确性,容易在句子表达的过程缺字少字。话说半句也是很多小学生写话中常常出现的一类问题。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的字词储备量不足,很多字词并不知道如何使用;另一方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口语表达情境比较多,对于书面语的应用不够熟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语感熏陶,阻碍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对于这些语言、语感方面的问题,教师不能单纯去纠正学生,要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主动去理解和感悟,这样可以使小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更具趣味性和探索性,而且能够使小学生对读物的印象更加深刻。《声律启蒙》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效挖掘和保护,使小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丰富意韵。如《声律启蒙》之七虞中,提到了“贤对圣,智对愚”,这句非常容易理解,而这篇的上一节中有一句是“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在这句中,李白是诗仙,与之美名相对应的似乎杜甫更合适,或者应该选择一个武圣人关羽,“兵圣”孙武,为何选取的是一个战国并不是非常受欢迎的哲学家、思想家杨朱呢?这是因为车万育先生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还有一层意思,李与杨兼指李树与杨树,白与朱兼指白色与红色,在形式的工整之外,还有字义方面的工整相对,是词语运用与抽象思维的集中体现,看似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人,但是对来令人拍案叫绝,这也是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的一个体现。

三、诵读《声律启蒙》助力审美鉴赏与创造

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审美和创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最难实现的一个环节,因为语文中有非常多的美是妙不可言的,这时,教师如果对学生过度解说,很有可能就会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其中的美理解不足;而如果教师不加解释,学生很可能就会错过了其中的亮点。所以对于这个环节很多教师觉得教与不教都是错,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小学生阶段教学《声律启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好地与学生共同面对这个问题,除了让学生通过诵读直接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把画面、音乐、动画视频等一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自主体味和感受其中很多语句蕴含的多重美感。在诵读、品鉴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感悟说一说、辩一辩、画一画,大家一起欣赏和交流,这对于小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声律启蒙》中的很多语句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手绘一些画作,表达自己对其中词句的喜爱之情。

四、诵读《声律启蒙》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着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对青少年开展国学文化启蒙教育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使他们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令他们在心底树立起文化自信,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传播文明,汇聚力量。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身上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增强青少年的文化底蕴,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首先,诵读《声律启蒙》可以很好地增强青少年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除却对声律平仄的欣赏,其中的很多语句也饱含对祖国山川、秀丽景色、人文精神的赞扬和歌颂,如“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秋雨潇潇,漫烂黄花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横醉眼,捻吟须,李自对杨朱”“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等都是对山、水、物、人等开展的直接赞美与欣赏,这可以深刻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诵读《声律启蒙》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感悟传统的孝道、仁义、气节等可贵精神。《声律启蒙》中有大量的用典,对于这些知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诵读,还要在课堂上有效延伸,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如“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中分别引用了“望梅止渴”和“陆绩怀橘”两个成语,其中陆绩怀橘中饱含对母亲的孝顺与深情,是当代小学生学習的典范。再比如“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写的是陶侃的母亲剪掉自己的头发换酒帮儿子招待客人,乐羊子妻割断布匹,激励丈夫学习的故事,充分彰显出古人的智慧见识。

总之,《声律启蒙》是传统蒙学的典范之作,不仅在韵律方面非常工整,而且书中收录了天文地理、国学故事、自然风景、处世哲学、名人典故等多方面的知识,意蕴丰富且饱含哲理,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士友.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读《声律启蒙》[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8(4).

[2]潘克菊,孟蕾.吟诵《声律启蒙》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J].文学教育(下),2019(9).

猜你喜欢

诵读价值核心素养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