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0-07-14陈菁张强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陈菁 张强

【摘要】在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情况下,各学科教学中已经广泛地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并且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通过采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并且将文章阅读重点突出,也有助于将知识识记效果提升,培养更好的主题概括能力、内容归纳能力。本文分析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提供给实践教学工作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81-01

【本文著录格式】陈菁,张强.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20,19(19):81,83.

思维导图包含了图像、关键词、线条、颜色四要素,通过这四要素将学科知识要点逻辑和思维关系联系起来。语文阅读教学期间,采用思维导图就是依照思维方式设计学习思路。这种辅助应用,可以把抽象内容向着图形转变,辅助学生对于相对混乱的思维有效梳理,掌握思维过程中各种问题。思维导图遵循主次顺序划分和延展,构建起具有思维的网状图,绘制思维导图期间,依照学生需求,教师可联系起不同的线条搭配色彩,促进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思维导图的使用既能使群文阅读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可以把所需要的信息内容集中到一起,便于教学使用。绘制思维导图时,不仅有内容丰富的图片,还有各种颜色和符号的运用,可谓学生兴趣爱好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很好地把难以表达清楚的文字或者思维进行符号化的展示,帮助他们记忆所需要的知识,有助于小学生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群文阅读中。

一、采用思维导图掌握阅读规律

群文阅读是一种拓展型的阅读教学形式,它注重对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训练,使学生在多篇文章的阅读中构建其更多的阅读意义,对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很有意义。小学阶段的群文阅读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群文阅读体系。语文老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思维导图,把原本复杂的逻辑问题进行简单化、可视化,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成长。根据实际群文阅读观察,一般是需要阅读超过三篇的文章再展开比较,发现不同篇目之间的差异性。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在思维导图内总结多篇文章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更清晰地观察。群文阅读具有较大的阅读量,但学生记忆有限,所以阅读期间往往仅对部分知识存储,其他的信息不能尽快转化成记忆,成为瞬间记忆。所以,教师应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总结信息,推动构建起一种规律,方便学生的学习、理解。

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进行阅读期间,两篇属于写景文章,但是各自写景的方法是一致的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否具有相同的情感表达?面对以上的内容,教师可制作两篇文章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比较观察,更加深刻地掌握文章内涵,进而了解到阅读规律。

二、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课程内容

首先,进行课前预习。学生的整体学习中,可以涉及到思维导图,特别是在课前预习的环节。预习时由于信息量较大,学生容易将信息错乱或者遗忘,此时就可以将单篇文章的主要信息运用思维导图画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的预习,把对于文章的解读,科学地绘制成思维导图,找到重点内容,促进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提升。进行小说类的文章阅读时,课前预习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理清文章的线索,发现人物关系。而且在不断充实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掌控文章脉络。

其次,进行课堂应用。教学期间,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进行探究,对自身思维导图加以完善。例如学习《少年闰土》时,可以联系起《朝花夕拾》《三味书屋》等文章,让学生落实拓展阅读。让学生积极讨论年少时的闰土的可爱、聪明,以及年老后的呆滞木讷,加深这些形象的印象,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

最后,课后复习。人的记忆力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出现衰退的情况,所以学生要勤复习,深刻记忆更多知识。例如课后复习期间,教师应该指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复习,在思维导图中对于文章的中心点进行回忆,由点到面,串联起所有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图。在复习时,学生可以对自身的记忆不断强化,促使阅读能力的提升。

思维导图还可以运用到教学评价中。按照传统的评价方式,对于群文阅读的评价是学生掌握了多少陌生词汇,对文章的内容掌握程度缺乏可视、可测的方式。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反馈学生对阅读篇目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这是一个有效防止学生记忆碎片化的方式,使其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便于记忆。

三、通过思维导图的构架进行主题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要想达到相应的目标,教师必要对阅读的议题和内容进行优化选择,这样可以把相关主题进行更好的组合。在教学中,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可引领学生联系起自身的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导图构架,对于相同主題文章统筹阅读。例如学习《七颗钻石》《可贵的沉默》《她是我朋友》等时,第一周组织整合教材的群文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先阅读文章,再通过思维导图对课文实施预习。第二周让学生整理阅读期间喜欢的精彩片段和遇到的疑惑问题。在第三周时,展开小组的讨论,互相交流,解决困惑难题,最后将教材整合的最终成果展示给学生。

四、借助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训练学生抽象思维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进行文本阅读期间,通常会局限于理解个别语句或者是段落,核心要点不易把握,短时间内很难对有效的信息进行概括以及总结,不能对文本思想脉络进行精准的梳理。在参与设计以及应用思维导图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文本的核心内容、结构、思维脉络等良好把握,提升阅读教学成效。例如进行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期间,学生已拥有思维导图设计能力,每教学完一篇文章之后,要求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呈现全篇知识点、思维脉络,推动从整体上对文本内涵把控,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阅读《我的伯父是鲁迅》后,启发学生设计导图,梳理全文。包括的内容就是典型事例,即谈《水浒传》、深切怀念、关心女佣和救助车夫等;刻画人物方法,即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典型事例等,将人物性格特点和高尚品格突出表现;“我”眼中的鲁迅,即爱憎分明、关心晚辈和劳动人民、敢于斗争等;拓展阅读,诸如《悼鲁迅先生》《鲁迅与我七十年》《海外的悲悼》等文章。

五、结语

作为一个行走在群文阅读教学路上的探索者,笔者深知群文阅读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体系,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但是在实践中还要不断尝试恰当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可以把阅读思维进行具体化的呈现,并且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满足小学生思维特质,适合小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实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期间,应该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培养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思维,并且重视个性化阅读,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更好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莹莹.基于思维导图的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讨[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12).

[2]徐云芳.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9(9).

[3]蒋小琴.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初探[J].中外交流,2019(27).

[4] 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8).

[5]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6]王朔,李爽.群文阅读实践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4).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