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语文教学魅力 打造经典语文课堂

2020-07-14邹金英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授课方式小学教学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学科教学方法分析是新课标教育实践方式探索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结合小学低学段学科教育目标,通过授课目标定位、授课方法作用等方面,对如何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打造经典语文课堂进行分析,以达到把握授课结构,促进小学生能力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教学;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73-02

【本文著录格式】邹金英.彰显语文教学魅力   打造经典语文课堂——以小学低段1—3年级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19):73-74.

引言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分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充分将语文学科的价值体现出来,就要做好学科教学课堂实践要点的科学性把握。

一、小学低学段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内在文化素养和认知高度的有效形式,尤其是在学生认知思维初步启发环节,认知趋向的引导,为小学生能力的持续性开发提供了可靠性保障。结合新课标改革的指导性纲要,可将小学低学段的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归纳为: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识音、读字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汉字积累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多方协调的语言认知能力。比如课堂中语文教师进行“拼音趣味课堂互动学习”“生字笔画讲解”等,属于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目标的体现。

(二)过程与方法

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可通过多样性互动方式,实现学科教学互动。比如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小组互助学习课文讨论,实行语文课文音频跟读等,均是教学方法展示的体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开展时期,善于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情感体验、情感表达的训练过程。比如教师进行课文授课期间,组织学生品读课文重点段落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续写等,均是情感培养的有效形态。

二、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打造经典语文课堂的方法——以小学低段1—3年级为例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得以经典化、魅力化转变,在于结合学科教学的基本情况,开展有序的系统性授课方式。

(一)课堂教学目标、思路明确

小学阶段教师教学工作的全面化推进,首要环节是结合学科教学目标,有序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的规制性安排。其一,教师想要在课堂中因材施教地进行学习内容搭配调整,就应该在授课前就设定好教学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目标设定明确;其二,教师需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之上,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合理进行教学要素的整体性安排。

比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嵩口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小壁虎借尾巴》课文教学时,就主要进行了授课前和授课中两个环节的准备。授课前,教师在明确学科教学目标之上,将课文故事教学“分解”为“尾巴断了”“借尾巴”两个部分,并对应从课文中提取关键词进行板书引导,设定课文教学的互动问题、学生的谈论要点等;授课中,教师结合学生对于动画欣赏趣味性高的优势,在课堂导入部分运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课堂中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体会故事中情感。

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打造经典语文课堂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为了保障学科课堂授课与低年级小学生水平相适应,在授课前、授课中明确了学习的重点目标,并相互承接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因素的规整,这一系列实践探究过程,是国内教育体系全面革新的主导形态。

(二)课堂教学方法多元、灵活

课堂教学方法多元、灵活地运用,也是工作具体落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低学段的小学生依旧保留着“玩”的天性,规规矩矩的课堂环境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为了将学生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就是要扮演课堂气氛活跃者的形象;另一方面,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比较庞大,且知识内容抽象性特征明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多样性实践教学方法调节策略,解决课堂学习过程审美疲劳的问题。

比如嵩口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乌鸦喝水》课文教学时,就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方法多元、灵活的渠道,打造经典课堂。教师以课堂提问为导入方式,以多媒体展示一个装有半杯水的瓶子,然后向学生提问如何能够喝到里面的水。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教师以学生的探讨结果为切入点,逐步将课文内容引入到课堂中;在课文分析过程中,教师又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请学生分段进行扮演、阅读,教师则作为故事的引导旁白,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课文内容的解读;最后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要点串联起来,创建一个完整的语文知识学习体系,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能力评估。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善于从学生的玩趣点入手,合理进行学习内容和学习课堂环境的灵活性安排,其过程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的表现形式,还实现了抽象知识到具有形态的转变,授课方式适应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能力提升需要。

(三)突出课堂的民主、自主化优势

语文学科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属于母语教学,能够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课堂学习过程,不过是将零散的语言学习过程聚集在一处,为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期间,应充分发挥母语教学的优势,让学生自主进行交流、分析,以彰显民主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调性和多元性。

比如嵩口中心小学低学段教师进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教学时,就主要是从民主课堂打造的层面入手,将本次课堂授课实践的要点整合为教师以“传统民族节日介绍”为课前互动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信息收集,然后指定學生对“傣族泼水节”进行资料整理,做好前期资料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堂中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再详细分析“泼水节的难忘之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不时地运用“请找出你认为写的优美的句子,你认为对泼水节内容描详细的部分阅读出来”的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课文内容中理解能力和语言感召能力等方面的引导剖析。

小学低学段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导向结构还不够成熟,但他们完全可以凭借教师的引导,将零散的认知内容整合起来,继而形成完整的语言知识内容结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征,实现了教学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划分。

(四)做好课后归纳与总结分析

为了打造经典、具有魅力的语文学科授课课堂,实际进行教学工作安排时,教师也应注意在实践后进行相应的反思与总结,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高度,这样方可实现学科知识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地提升。比如教师在《蜜蜂引路》课文教学后,就分别从字词学习情况,课文情感感知状态,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参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发扬学生课堂基础知识学习效果较好的优势点,分析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能力不够的原因,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打造经典语文课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小学1—3年级为例,探究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打造经典语文课堂方式分析,是国内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思路明确,课堂教学方法多元、灵活,突出课堂的民主、自主化优势,做好课后归纳与总结分析,分析优质课堂开展渠道,为教育实践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吴学燕.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9(27).

[2]周凤.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融入小学低段课堂教学的途径与策略——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9(24).

[3]汤春亚.主体参与,合作互动——以小学低段语文学习为例谈小班课堂学习[J].语文教学通讯,2018(9).

猜你喜欢

授课方式小学教学语文教学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日语本科专业课程“日本文学史”教学探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