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维导图巧构深度阅读津梁

2020-07-14李珍唐文裕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东尼深度阅读思维导图

李珍 唐文裕

【摘要】笔者以思维导图的巧构,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以思维导图的延伸,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透视作者,以思维导图的完善,一步步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为我所用,并将思维导图沿袭于平时的阅读中,让学生阅读以及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关键词】思维导图;东尼·博赞;小学生;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69-01

【本文著录格式】李珍,唐文裕.以思维导图巧构深度阅读津梁[J].课外语文,2020,19(19):69,71.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半边天,它支撑起了语文学习的四角。如果学习语文不阅读,就如久旱不逢甘霖必定成灾,病树不遇良医不得逢春,最終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般走向终结。正如培根所说:“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语文学习之于小学生,正如这一艘刚刚起锚准备出海的航船,虽然前途充满了无数未知,然而不管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的跨度里,它将带着孩子一次次与风雨分庭抗礼,携着孩子亲吻一段段人生旅程,采撷属于他们的果实。

一、阅读,关乎肯綮之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版)对“第三学段”提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并且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由此可见,除了对高年级学生“浅阅读”层面的要求,对学生的“深度阅读”层面也提出了切实的要求。

教育心理学认为,语言的意义具有双层结构,即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浅阅读”是指仅停留在读懂文章字面意思的层面上。深度阅读,是指在课内与课外学习中,小学生在阅读材料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能潜心会问,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能对阅读材料开展个性化的、合理的理解、感受或推测,在阅读时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走出文字,深悟、深思出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义,明确人生价值,完善人格培养,以追求真的品格、善的心灵和美的情怀。

二、阅读,以无厚入有间

小学高年级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及督促上,往往仅停留在满足孩子阅读需求而并未提出阅读要求,或者有阅读要求却没有具体监督考核方法,甚至过于注重对故事情节的考量。孩子犹如机器般,在努力地“刷书”。肤浅成了通病,孩子的理解深度不够。作为语文老师,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笔者在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也进行了尝试,试图寻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能否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学生的阅读中,来开启学生深度阅读之门呢?部编教材的阅读量较以前明显增加,作为孩子启蒙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孩子的阅读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走进作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呢?于是,我把思维导图请到了我的阅读课堂。

三、阅读,思庖厨之维艰

当要教给学生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时,应该给他们介绍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来培养新的思维方法。而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帮助学生架构起深度阅读的思维模式。

(一)以思维导图构建学生之于作品的知识体系

知识是事实的语言文字表述方式,也是学生阅读作品获得的最浅层的认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缺少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往往流于形式,缺少细致深入的思考。要将语文课堂的引导延伸到课外,课堂的有效指导必须是可行的,可操作的。

以《西游记》为例:《西游记》是一部“鸿篇巨制”,在初读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首先把好风向标,给学生准备一张强劲有力的“好帆”以及乘风破浪的“勇气”。

小说类文本的阅读,人物关系往往错综复杂,理清了人物关系也就理清了主要故事情节。《西游记》中,学生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的名字耳熟能详,因此教师不妨就从这四人入手,带着学生来理清作品的主要情节。

这是一幅简单的BUBBLE MAPS,主要教给学生如何将繁冗的故事情节进行归纳。以此为例按主人公归纳故事,不仅思维清晰,而且学生容易上手操作。于是我给学生阅读的期限和思维导图的框架,要求学生阅读作品并填充完成相关思维导图。

一幅图,构建学生对一作品的知识体系,这绝非难事。但是从哪个点入手,由哪个点生发出去,并不是随意的,教师还必须考虑后续的深入阅读以及拓展。

(二)用思维导图深化学生之于文本的认知体系

知识不等于认知,认知由体验形成,认知体系才是学习的目的。学生的阅读,也不能光流于表面,而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度阅读要求学生进入文本,去透析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透彻作者隐含的思维逻辑,从而构建自我的阅读认知体系。

在学生深入阅读的基础之上,教师此刻应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阶,推向对人物性格的认识上来。借助文字表达,研磨人物性格特征,这才是阅读应该做的事情。(以猪八戒为例)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突破了条分缕析的窠臼,在向“分析、评价、创造”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从单纯的接受转向探寻意义的过程。教师一步步抛砖引玉,并不是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预设的道路上,而是进行再发现再创造。这一发现创造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更细致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之上,从而通过全身心的沟通、共享来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体验。这个过程是身体与灵魂融合的过程,是学生真正习得的过程。

(三)将思维导图贯通学生之于阅读的常规体系

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系列作品时,是否会感觉迷茫或者思维串烧呢?这时如果针对不同的文体,恰如其分地选择适合的思维导图,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类的书籍,选用流程图,用时间来串联,不仅清晰明了,而且把很多事件进行同步记忆比较。当进行群文阅读或专题阅读时,可采用树状图或气泡图,不断地进行分类归纳,将思维发散开来,这样不仅能够关注到细枝末节,还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整合……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思维导图如何设计,教师在给出建议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以及创意,切不可想当然地主导以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然而,思维导图的熟稔,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家长的鼎力配合。深度阅读究竟应挖掘到多深,学生思维究竟该引向多广,语文教学究竟应生长多快……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热爱语文以及从事母语教学工作者的深思。

参考文献

[1]茅婧.促进小学生深度阅读的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3).

[2]杨德铸.推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2017(21).

猜你喜欢

东尼深度阅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戴着镣铐起舞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