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文体特点,落实语文要素

2020-07-14庄海丽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民间故事教学策略

【摘要】民间故事因独特的文体特点,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这次统编教材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民间故事”教学单元,体现了编者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实现民族之魂的心灵皈依。

【关键词】民间故事;文体特点;语文要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64-02

【本文著录格式】庄海丽.把握文体特点,落实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学建议[J].课外语文,2020,19(19):64-65.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产生于民间,多以现实为基础,经过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并不断经过集体修改,来表达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理想、奋斗与追求。统编教材有个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分量,四年级让学生接触神话故事,五年级安排民间故事,六年级则安排民风民俗单元。这类文本不同于以往的教材文本,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还是采用过去的课文式教法,就很难凸显它们的教学价值,偏离编者寄寓的语文要素。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与着力点呢?下面,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来谈谈对民间故事教材的理解与教学建议。

一、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

民间故事产生的时代要晚于神话和传说,故事内容虽然还有较浓厚的幻想成分,但是立足和指向于现实生活,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符合当时的生活逻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线索清晰简洁

因为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通过口耳相传而流传下来的,故事的线索需要便于记忆,这就决定了它清晰简洁的特点,这正好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应。由于儿童的生活经验较少,清晰简洁的故事较容易让儿童接受,能够迅速获得对故事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二)情节引人入胜

民间故事的情节往往一波三折,层层铺垫,扣人心弦,结构完整,并且常常通过制造悬念来吸引读者。这些特点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有利于让学生在模仿、内化中实现言语能力的发展。

(三)想象唯美奇特

民间故事的人物常常具有神一般的超能力,赋予各种物以人的思想和能力,通俗地说,是神化的人和人格化的物,他们又往往有着神奇的力量。这些充满神奇与梦幻色彩的民间故事契合了儿童充满诗意的心灵。

(四)主旨褒扬真善美

民间故事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理想追求,反映着他们的生存状态与心理渴求。惩恶扬善是民间故事不变的主题,在故事里,善良的主人公最后有着美好的结局。这种褒扬真善美的故事正好是对儿童的温暖观照,让儿童在温和的故事里获得成长的正能量。

民间故事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叙事中线索的展开、情节的发展、想象的神奇、主旨的立意,均是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很好的教学内容,具有民间故事独特的教学价值。

二、语文要素的编排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导读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在这个单元中,涉及的语文要素主要有两项:一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二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一个是由简变繁,一个是由繁到简。

再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方面的联系来分析。从人文主题看,民间故事的内容是劳动人民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他们既是听众,又是创作者。基于民间故事这一特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完全可以创造性地增加细节。民间故事口语化特征明显,情节曲折,篇幅较长,读者需要通过信息的提取和概括来把握主要内容。“创造性复述”和“缩写”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民间故事的主题、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从语文要素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复述是一种陈述性知识学习策略,创造性地复述就是“有所创新地把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关于“复述”这一语文要素,从第一学段开始,就已经做了安排,只是要求不同而已。二年级上册“借助图片、词语、关键句,学会初步复述”,二年级下册“借助提示讲故事”,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五年级“创造性复述”。第三学段的创造性复述,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是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故事的细节加以丰富,是为了让学生在习作中打基础、做铺垫。

三、目标导向的教学策略

民间故事和神话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其独特的文体特点,一直深受儿童喜爱。如何针对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紧扣单元重点和语文要素进行教学?笔者拟从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出发,探寻相关教学策略。

(一)以讲述为特征的教学策略

讲述是民间故事文体特点的学习方式,具有统整其他学习方式的作用。在现行语文教材中,不同学段对于讲述能力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从“讲清楚”到“讲生动”,从简单复述到创造性复述,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梳理叙事线索,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发现叙事结构特点和内在規律,帮助学生寻找学习支架(模式化的叙事结构),把故事串联起来,复述故事内容。如教学《猎人海力布》,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复述时可以设置问题,如: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学生在梳理故事情节后发现,把这些情节串联起来,就能够简要地复述故事内容,在复述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以想象为重点的教学策略

民间故事中蕴含着大量夸张的语言、曲折的情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语言、情节、人物中感受民间故事的瑰丽想象。如《牛郎织女(一)》课后习题二,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需要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这就是扩展式复述。那么,如何进行扩展式的复述呢?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添加一些合理的情节,使故事内容更生动、具体,更吸引人,也可以添加一些细节,如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或环境描述等,把故事讲得更精彩、更有趣。

(三)以思辨为支撑的教学策略

民间故事具有历史性和文化的传承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在教学《牛郎织女》时,课前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阅读预习,并提出各种疑问,包括故事情节的特点、人物评价等问题,如牛郎、织女、哥哥、嫂子、王母娘娘的人物形象等,这些也是教学中要注意的重要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些问题展开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陈述思辨,进一步感受文章所传递的颂扬真善美的文化熏陶,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总之,民间故事是教材中一种特殊的体裁,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载体,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种下真善美种子的同时,把阅读延伸到更多民间文学和历史故事中,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实现民族之魂的心灵皈依。

参考文献

[1]王林慧.小学民间故事和神话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7(9).

[2]王兰柱.民间故事的特点及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1995(9).

附    注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名称: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学案导学的研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FJJKCG18-0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庄海丽,女,1972年生,福建泉州,本科,高级教师,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民间故事教学策略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