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明晰语文要素构建知识体系之探究

2020-07-14赖奇英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学科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语文要素中包括学生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正确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习惯等,可以将教材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了解语文要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语文要素;构建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46-01

【本文著录格式】赖奇英.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明晰语文要素构建知识体系之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19):46,4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教材中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一概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语用表达、语言积累以及阅读指导这三方面,凸显出语文要素的重要性,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先熟读教材内容,把握课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基于此,本文主要阐释小学语文要素概述,探究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明晰语文要素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方法,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要素概述

所谓语文要素,指的是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含着语文知识、学习习惯、语文能力、学习策略以及写作等,小学语文教材中将语文要素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将语文要素合理分布在每個单元的习题设计以及课文导引中。语文要素能够让学生找出教材中较为明显的主要信息,使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探寻出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明晰语文要素构建知识体系

(一)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发展还未全面,在课堂教学时十分容易分散注意力。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创设出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题目向学生提出问题:“下雨时会发生什么问题?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呢?”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期待即将学习的内容,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文章的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累积语言经验、好词好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语言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师应用课后习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重视课后习题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后,自主进行课后习题的训练,从而加深其对于文章内容的印象以及文中字词的理解。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凸显出语文要素,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语文知识,充分发挥出课后习题的价值。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这一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习题,让学生仿写“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苹果 _____,_____”。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课文内容,对于荷叶有了初步的认知,教师可以顺势提问:“苹果是怎么样的呀?”引导学生联想到生活实际,回想苹果的颜色以及形状。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写出植物或者蔬菜,模仿上面的句式进行介绍,从而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开展。

(三)教师利用引导环节,直观呈现教学知识

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及复杂性,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从而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是,若教师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将课堂教学呈现出一定的趣味性,会使学生喜欢学习语文知识,重新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主动进行语文要素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导环节中,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吃水不忘挖井人》录音,让学生感受播音员标准的语音、语调,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为学生今后的朗读课文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师利用问答游戏,巩固学生语文知识

小学生喜欢丰富的教学活动,不愿意在枯燥、无味的课堂中进行学习。为了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问答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的学习,从而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凸显出语文要素对于教学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这一内容时,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并反复进行朗读,记录下朗读最好的音频内容,与班级同学一起进行分享。另外,教师可以采取问答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多种方式介绍出自己的姓氏,教师开展画图猜字游戏,请一名同学上台,描述出一个汉字,但是不能说出汉字字音,让下面的同学猜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五)教师把握要素特点,提高学生朗读技巧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十分有价值,所以每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各不相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内容,把握好课文中语文要素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基础,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阅读技巧,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这一内容时,课后习题中提出了学生在朗读时应注意“一”字的不同发音,这就是本节课的语文要素。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文章中“一”的几种不同读音,并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内容,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范读,让学生掌握标准的读音,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得到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教师要有效利用语文要素的优势,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语文水平得到提升,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灵活应用课后习题,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为学生今后成为综合型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兴洪.聚焦语文要素,紧扣人文主题——统编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8).

[2]郭勇,吴子芬.凸显语文要素 实现优化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语文要素教学例谈[J].新教师,2018(8).

[3]黄文杼.教、学、用并进,促进语文要素落地——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新教师,2018(8).

[4]郭聪.立足寓言故事特点 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教学思考[J].小学语文,2019(3).

[5]黄碧雅.把握语文要素,夯实语言积累——以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9(24).

[6]施剑吟.统编教材视阈下语文要素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语文一年级教材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9(16).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学科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沉默不言现象的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浅论师范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