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曾豪儿童文学大阅读课程系列化实施的研究

2020-07-14华静芳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摘要】金曾豪儿童文学大阅读是以阅读金曾豪的文学作品为范本,在读懂读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再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泛读,努力做到全学段阅读、全天候阅读、全学科阅读,真正让阅读立体化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探索课内引导渗透、课外拓展延伸的“大阅读”教育模式。金曾豪的作品划分为三个系列:小男子汉系列、大自然系列和江南系列。

【关键词】金曾豪儿童文学;大阅读;课程系列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0490(2020)19-0005-02

【本文著录格式】华静芳.金曾豪儿童文学大阅读课程系列化实施的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19):5-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是儿童成长的思考

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真切地感悟到让金曾豪个人的童年成长和作品的精神食粮来引领孩子的成长,能让我们的孩子具有充分的道义感、坚韧的意志、开阔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和对美的追求,成就有人性的未来,同时也想在金曾豪儿童文学思想研究方面做出一些贡献。

(二)是全民阅读的需要

“全民阅读”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书香社会建设之步伐正在提速。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三)是本土文化的弘扬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曾豪是土生土长的练塘人,从金曾豪成长、成功的人生轨迹看,大阅读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少年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在心灵上打底色的时期,过了这个年龄段,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当今小学生而言,大阅读真是刻不容缓。我们对“金曾豪儿童文学大阅读课程系列化实施”的研究也显得非常必要。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课题“金曾豪儿童文学大阅读课程的系列化实施”的研究,是要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通过推进“大阅读”,助推学校特色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建设书香校园,打造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1.学生方面

了解金曾豪及其作品,从金曾豪的成长过程中认识到阅读与人生的关系、阅读与提高实践能力的关系、阅读与健全人格的关系、阅读与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和彰显的关系。在以金曾豪作品为开篇的大阅读中,爱上读书,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着江南文化烙印的下一代。

2.教师方面

了解练塘作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研究金曾豪作品与儿童成长之间的关系,倡导与书为伴,鼓励、督促教师自己多读书、写反思,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科研能力。

3.学校方面

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核心,探索以课内引导渗透、课外拓展延伸的“大阅读”教育模式,不断积淀,形成刚柔相济的练小性格,打造鲜明的学校特色文化。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金曾豪少年儿童题材作品分为“小男子汉系列”“大自然系列(动物小说)”和“江南系列”。这三个系列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历史和当下,以“真诚的情感投入、深刻的生命体验、独特的审美发现和精致的文学表达”获得了少年儿童的欢迎。我们的课题研究内容就从这几个方面开展系列活动,试从“小娘舅”谈阅读系列、“我的大自然”创造系列、“童年里的江南”实践系列、“小小男子汉”成长系列来进行研究活动,旨在有效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指导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情味,感受地域文化的底蕴,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本身的学习品位,励志走成长之路,过幸福完整的童年。

1.“小娘舅”谈阅读系列

金曾豪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以既能传递作家创作理想又乐于被读者接受的“小娘舅”角色与小读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对话,以平等的姿态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能够在情境的设置渲染中潜移默化地引领孩子的成长。“小娘舅”作品所体现的品位和蕴藏的深意,经由其好读、耐读的特质传递给儿童读者,赢得了儿童的情感共鸣,提升了儿童的审美境界,锻炼了他们的成长心性,拓展了他们的精神维度。

(1)作家谈阅读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创作动机,以及创作过程的一些精彩故事,这些是鲜为人知的。学校定时邀请金曾豪来校和师生见面畅谈,听听作家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的,感受作家的创作思想。

(2)教师谈阅读

教师作为本活动的引领者,首先自己先要去阅读金曾豪文学作品,再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其他老师以及学生分享。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教师导读团,提炼、论证、搜寻,再依靠集体的力量,试编具有我校自己特色的导读本。

(3)学生谈阅读

学生阅读过这些作品后,每人会有不同的阅读体会。我们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试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班级中也可成立“小小导读员”,树立典型,评比先进,展开相关的评比活动。

2.“我的大自然”创造系列

金曾豪的作品中,以大自然系列的动物小说尤为出众。他以亦师亦友的姿态对儿童精神世界予以关注,通过特选的动物形象,透过大自然的视角,将作家的人文担当、生命关怀等重大题旨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自然融入读者的阅读接受中。这些动物小说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自由的张扬,引导儿童树立健康平衡的自然、精神生态价值观,激发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诗意地栖居的迫切愿望。阅读这一系列的作品,孩子是喜欢的。如何把他们的阅读感受内化后外显呢?我们试着让他们来写一写,画一画,捏一捏,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一个创造性的阅读表达。

(1)我手写我心

找准创作点,让孩子来续写某一剧情的走向,或对作品中某一动物的再创造等。这些内容的创作,我们可以定期把作品交给金曾豪作家,由原作者来点评孩子的作品,这样难能可贵的机会,孩子一定兴致高昂。学校藉此设评“小小作家”奖项,推动活动的进一步深入。

(2)我手画我想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作品中的最爱形象,可以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连环绘画。如作品中最经典的形象——“狼”,孩子笔下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具体表象。

(3)我手捏我意

動手捏一捏我心目中的动物形象,可以是橡皮泥或轻黏土捏,也可以是泥塑陶塑,该实践活动可以是个人的形式,可以是小组的形式,可以是亲子的形式。每个年段分设不同的主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丰富阅读生活,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3.“童年里的江南”实践系列

作家金曾豪作为一个地道的江南人,江南的文化早就融化在了他的血液中,一写作品,不管是何体裁,流淌出来的文字很自然的就有江南的味道。散文集《蓝调江南》写的是传统江南的风情之美和人情之美。这些遥远而陌生的生活、这些多少有些老式的舒缓文字不但赢得了成年读者的青睐,还意外地得到了小读者的喜欢。他可以说是地域文化的代言人,这些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无疑是一种潜在的资源,从金曾豪的作品引出各种探究体验实践活动,如果用阅读的方式去挖掘的话,也许会给我们当代的学生带来别样的感受。

(1)江南的农耕

早年的农人耕作,离孩子已经是相当遥远了,现代农业早已替代了那些手工农具耕作的辛劳,孩子很难体会《锄禾》中所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阅读金曾豪的“江南系列”带孩子认识农具,去大棚种植蔬菜,真切感受一番农人劳作的辛苦。罗墩的良渚文化的发掘,也是非常好的资源,每学期带领孩子去参观访问,了解我们江南小镇那源远流长的历史,感受时代的变迁。

(2)江南的渔捕

江南是水乡,水多鱼多,渔捕是江南特有的景象。孩子能从金曾豪的作品中了解到这一热闹繁忙的画面。江南人早前的捉泥鳅、抓青蛙、钓黄鳝等,玩得不亦乐乎,在金曾豪笔下一一呈现。带孩子去鱼塘转一转,亲自感受这样的渔捕活动。

(3)江南的游戏

作品中的江南小镇和乡村,“70”后“80”后玩的自制玩具的游戏,在文中娓娓道来。民间游戏的趣味性极高,是值得传承下去的。体育组依此组织这些游戏活动,让江南民间游戏在校园火起来。每个年级轮换不一样的游戏活动,推广的基础上可以对游戏再创新。

4.“小小男子汉”成长系列

每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没有英雄崇拜的孩子往往会缺少战斗激情和奉献精神。战争离我们很远了,生活在当代的孩子特别应当补上英雄主义这一课。如长篇小说《芦荡金箭》写的就是英雄主义。金曾豪以炽热的爱心、细腻的感情、感人的作品,向当代少年儿童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既富有童真、童趣,又富有知识性、文学性,更励志育人、鼓舞少年儿童扬起理想风帆的生动故事。他的作品中总是会出现一个有志气的、倔强的小男孩的形象,向我们展示纯真、质朴、美好而平和的童真世界,深深地打动人心,对儿童有很强冲击力。

(1)我心中的小男子汉

读读金曾豪笔下的小男孩,再读读其他作家笔下的小男孩,从而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看金曾豪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有什么不同。说说心中的小男子汉是什么样的?对比书中的形象,生活中有这样的小男子汉吗?

(2)生活中的小男子汉

对照书中的形象,在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朋友中,找找这样的小男子汉。

(3)他人心中的小男子汉

小男子汉的精神表现一般为:勇敢、智慧、正义等,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开展争当他人心中的小男子汉活动。

三、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让学生了解当代常熟文坛,接触常熟籍作家的作品,体会文学来自于生活的真谛,能加深对家乡以及家乡文化的热爱,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把金曾豪的成长故事及他的文学作品引入校本课程,使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占一席之地,与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相融合,充分利用金曾豪儿童文学的教化功能,能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尤其是在人格完善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以此推开学生阅读的心门,让他们在字里行间自由地呼吸,个性地发展,幸福地成长。

(二)创新之处

“金曾豪儿童文学大阅读课程的系列化实施”的研究,目前是我校的首创,还没有找到其他人的研究成果。

金曾豪的儿童文学在当代儿童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是最早将“乡土文学”与“儿童文学”结合起来的作家。他的作品深深打上了常熟文化的烙印。阅读这样的作品,对于我们常熟儿童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意义。

金氏儿童文学对家乡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常熟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也有着深刻的理解。研究它并且将它作为统编教材的补充,或许是一条卓有成效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之路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