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之“西城正能量”

2020-07-14谢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理论性价值认同能力提升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一门既具有较强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高校思政课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使思政课教学由知识传授、理论教育的过程深化为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的过程,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也只有这样,高校思政课才能用起来、活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文章通过探索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建议,从而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理论性;实践性;能力提升;价值认同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全校师生中掀起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十九大报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思想,开展新实践,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不懈地追求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多科融合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来重视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拓展第二课堂,注重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形,外化于心”,实现在校大学生的知行合一。

在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中,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最具有代表性。我校自2016年开始,在每年大一新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同时,融入“西城正能量-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活动在每年十月上旬启动,各班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每组5-6人)为单位完成主题确定、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为期一个月。作品收齐后,由思修课程组教师对所有作品进行评选,评定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在每年12月中下旬举行的表彰大会上,给获奖作品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微电影拍摄的主题主要围绕“西城正能量”即教材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或“我心中的思政课”以思政课教学内容为主线,用作品表达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和感受。学生在两个主题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

从此项活动开展四年的情况来看,效果很好。学生不仅改变了对思政课的传统、死板的印象,更让学生从课堂上的听众转变为微电影的拍摄者、表演者、制作者……并且将思政课堂上接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到实践上、将思政课堂上的收获、感悟及思考融入到作品的表达中。既展示了新时代在校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让学生有了参与感,积极性很高,有效地增强了学习思政课的兴趣,理论学习和实践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学生在完成微电影的拍摄之后,还需要撰写一篇相关的社会实践报告,包括此次拍摄微电影的主题、背景、实践目的、调查报告等内容。在计入实践成绩的同时,也学到了一篇规范的社会实践报告应该怎么撰写,因此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另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也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做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充分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在校大学生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通过“西城正能量”微电影大赛活动的实施,既让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调查结合起来,同时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社会时政热点,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场。

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讨论主题设计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一是坚持实践教学和专业结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灵活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载体和形式[1],而不是本专科、文理工科全部一個固定的教学模式。二是坚持实践教学和课程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和不同的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与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相结合。每门课程都有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方面。三是坚持实践教学和现实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社会现实、社会热点和时代脉搏。只有关注才能引发思考,从而教育和引导在校大学生学会明辨是非、理性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四是坚持实践教学和学生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既要注重理论指导、思想引领,也要注重贴近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参与中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情境”中分辨是非,坚持理想信念,自觉砥砺品性,不断完善自我。[2]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实践教学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http://www.wenming.cn/wmxy/yw_01/201811/t20181122_ 4905844.shtml

[2]龙源期刊网.杨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实现方式及其问题分析》https://wenku.baidu.com/view/1d69b2a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a.html

作者简介:谢江(1984.5)四川省平武县人,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师,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性价值认同能力提升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探索在农林高校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加强高中化学教育生活性的分析与探究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提升新闻理论性的思考与建议
谈新时期企业宣传党建思想工作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