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蝙蝠: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

2020-07-14阿碧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哺乳动物蝙蝠免疫系统

阿碧

对于人类来说,蝙蝠既熟悉叉陌生。它们昼伏夜出,神秘诡异,而且还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SARS(非典)、埃博拉等传染病也都可能源于蝙蝠所携带的病毒。那么,相比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体内的病毒多得吓人。这是为什么呢?

蝙蝠为何那么“毒”

科学家要追溯源头,才能更好地战胜病毒。在追溯人畜共患疾病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蝙蝠的确是动物界的“病毒王”,堪称“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

蝙蝠是一种奇特的哺乳动物,是世界上唯一能长时间飞翔的哺乳动物。或许是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它们很难融入其他哺乳动物的生活圈中,而是隐匿地生活着。它们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主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和森林中,而这些地方也是病毒繁殖的最佳场所,这使得大量的病毒潜伏在蝙蝠体内。

蝙蝠是最古老的哺乳动物之一,其存在与进化史长达500万年之久。数百万年以来,很多古老的病毒与蝙蝠共同抗争、共同进化,彼此之间有了很好的适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蝙蝠和病毒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双方形成了一种共生的模式。

蝙蝠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这些地方温暖湿润,是滋生病毒的温床。除了古老的病毒,病毒学家还在蝙蝠体内发现了许多新病毒,如狂犬病毒、尼帕病毒、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目前,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了173种病毒。这些病毒毒性极大,凶险无比,其中有61种病毒是可以传染给人类的。

蝙蝠为何自己没有“中招”

既然蝙蝠体内有这么多骇人的病毒,为何它们自己没有“中招”?

这得益于它们和其他哺乳动物大相径庭的生理特性。蝙蝠虽然是哺乳动物,但是它们体温并不恒定。蝙蝠白天的体温为36℃,到了夜间却可以达到39℃,它们的昼夜体温差比一般的哺乳动物大。这种生理特性使得病毒生活在时冷时热的环境中,因此病毒在蝙蝠体内难以大量繁殖。

蝙蝠还会用高体温来对抗与压制病毒。这是因为蝙蝠是唯一能长时间飞翔的哺乳动物,它们在飞行时体温高达40℃。人类免疫系统也会通过发烧来对抗病毒,但没有蝙蝠那么强大的抗热能力。对人类可能致命的高烧对蝙蝠来说是家常便饭,它们体内细胞可以抵抗这个热压力,这是因为蝙蝠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可促进细胞的耐热性。

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大的免疫系统,所以就算是非常厉害的细菌、病毒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也奈何不了它们。蝙蝠的免疫系统虽然强大,但是对病毒并非冷酷无情,而是相对比较“温和”。蝙蝠体内的免疫系统以压制病毒为目的,不会对病毒赶尽杀绝。因此,蝙蝠的身体反而成了病毒的避难所,蝙蝠也因此成为了“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

蝙蝠是人类的朋友而非敌人

蝙蝠再强大,也强不过“无所不能”的人类。随着人类领地的扩张,蝙蝠的栖息地和数量也在逐步减少,人类与蝙蝠、蝙蝠的排泄物、蝙蝠病毒中间宿主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

网络上有人说,既然蝙蝠这么可怕,将蝙蝠“团灭”了不就一劳永逸了吗?

这是不可行的。蝙蝠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灭了蝙蝠,更多灾害会接踵而至。

蝙蝠是世界上数量仅次于啮齿类的第二大类哺乳动物,全世界共有961种蝙蝠。蝙蝠的分布非常广,除了两极以外的各大洲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作为这么庞大的族群,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500万年,自然有着稳固的生态地位。

蝙蝠其实是人类的朋友而非敌人。蝙蝠不主动攻击人类,它们在晚上出来觅食,与我们人类井水不犯河水,共同生存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森林中,大蝙蝠(如花蜜长舌蝠、果蝠等)很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植物传递花粉或播种。

大多数小蝙蝠则以捕食昆虫为主,而这些昆虫大多是农林害虫,或者是将疾病传播给人类的害虫。研究表明,夏天的傍晚是蝙蝠出来觅食的高峰期,每只蝙蝠每晚要吃3000~5000只蚊子或蒼蝇。

况且,蝙蝠身上的病毒已经传播给了别的野生动物,比如果子狸、刺狷、蛇和兔子等。我们总不可能为了自身的健康,把这些野生动物全都消灭了吧?

所以说,如果发生什么传染病,我们重要的是立即自救和他救,而不要想着去找野生动物的麻烦。我们还要不断反思,从灾害中吸取教训。我们要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和野生动物和平相处,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我们会遭到来自自然界越来越多的伤害。

猜你喜欢

哺乳动物蝙蝠免疫系统
身体的保护伞——免疫系统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Staying healthy
2 从最早的哺乳动物到人类
哺乳动物大时代
哺乳动物家族会
蝙蝠女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