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为什么会这样

2020-07-14席金合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流口水流泪唾液

席金合

看见好吃的会流口水,渴了嘴唇会干裂,热了流汗,冷了发抖……人体是一台自动化程度和灵敏度很高的“机器”,能把一定生理需求通过相应行为反映出来,告知人应该怎样去做。那么,垂涎、流泪、打哈欠、打喷嚏等生理行为,又具体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呢?

流泪

人过度悲伤或喜悦时,会痛哭流涕或热泪盈眶;一旦异物侵入眼睛,也会流泪。

无论受刺激还是情感性流泪,如同出汗、流涕和小便一样,都对身体有益。眼睛受到酸辣等气味刺激,会通过流泪来冲淡,免受伤害。

人处于极端情绪下,体内会形成酚类和胺类等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影响健康,甚至会引起溃疡、高血压、精神障碍等疾病。流泪能清除这些毒素。

另外,流泪和哭泣是呼吸、循环和神经等系统的良性运行,能使情绪和肌肉得到舒缓,恢复心理和生理平衡,使人归于轻松和平静。所以,遇到困难不要太过于难为自己,实在承受不了时就大哭一通,只要不太丢人和别吓到他人就行。不过,如果哭个没完,无法自控,应找专家诊断。

傻笑

人身上有痒痒肉,受到抓挠时,人会感到无比兴奋,不由自主地发笑,以腋窝最突出。若想叫人傻笑,最好的办法是玩这种游戏。

为什么人之间互挠会笑,而自挠就没那么痒呢?

科学家认为,腋窝等部位密布著神经末梢,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受到抚摸,这种刺激会立即传到大脑,于是,人感觉仿佛有某种危险将要来临,例如毒虫或蛇爬在皮肤上,当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时,恐惧瞬间消失,这时就会放心、轻松、下意识地笑起来。

当人自己挠自己时,事先有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大脑在向手指发出指令的同时,也发出一种接受抚摸不会有危险的信号。既然早知道没有危险,神经就不会紧张,也就谈不上放松,当然就不会笑了。这是远古时期人类长期野外生存形成的本能,短期不会消失。

眨眼

眨眼是快速闭眼动作,称为瞬目反射。它通常分两种,一种是不自主眨眼,另一种是反射性闭眼。不自主眨眼通常没有外界刺激因素,在不觉间完成。

据测算,正常人2~6秒眨一次眼,每眨一次眼为0.2~0.4秒,速度非常之快,几乎不能察觉到。不自主眨眼实际上是眼睛的自我保护动作。

大家知道,眼睛一刻也离不开水,于是,泪腺不断分泌泪水,浸润眼睛。泪水含有溶菌酶、乳铁蛋白等杀菌和营养物质,对眼睛起保护作用。眨眼时,眼皮像刷子一样,把泪水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给细胞正常供水,确保正常的新陈代谢。

此外,眨眼还可使视网膜和眼肌得到短暂休息。

目前,不自主眨眼的运动原理还不太清楚。有人认为是人类高度进化的产物。反射性闭眼是由外界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而引起。如听到枪声,人会立即闭上双眼,避免有东西闯入眼睛造成伤害,这是一种自卫反应。

磨牙

深夜,有的人在熟睡中磨牙,发出“吱咯吱咯”的声音,非常刺耳,被推醒时才会停止。研究表明,这种无目的的咀嚼是健康指标下降的反映,其原因多种多样。

一种情况是,肠道中的蛔虫等寄生虫分泌的毒素及排泄物在体内造成的刺激,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对此产生误判,以为口腔里有食物便发出指令,由此引起咀嚼肌收缩而盲目地咀嚼起来。另一种情况是,平时精神过度紧张或过分疲劳,情绪激动,夜间入睡后,这种心理压力仍然存在,便通过磨牙来舒解。

此外,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或者有咬合障碍等口腔疾病,也会在梦中磨牙。长期磨牙对口腔不利,应根据不同病因治疗。

如果压力过大,就要合理安排工作学习,自觉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如果是口腔畸形,要抓紧修复,恢复正常咬合状态。另外,用专门仪器按摩咀嚼肌,可以缓解颌骨肌肉紧张。如果需要,可适量服用驱虫药和镇定剂。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解除磨牙的烦恼。

垂涎

成语“垂涎三尺”,常形容食欲极其强烈或严重饥饿。的确,流口水是对食物极度渴望的表现,但原因不止于此。

初生婴儿,由于唾液腺分泌功能发育不全,唾液分泌量少,所以很少流口水。4个月后,随着添加辅食,唾液分泌增加,6个月后,乳牙萌生而出,会刺激牙龈神经,使唾液分泌增加,可是,小儿此时还不会吞咽口水,于是过多唾液就从嘴角流出。

所以,1~2岁的幼儿嘴边常挂着口水,是正常现象。2岁后,小儿吞咽功能健全,流口水的现象会自然消失。

成人如果经常流口水,一般是口腔炎、牙龈炎等炎症,造成唾液腺分泌异常所致。如果口腔健康,则可能是由脑炎、脑瘫、面部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口腔收不住唾液,或者吞咽功能障碍等原因。对此,只有根治疾病才能解决问题。

打喷嚏

打喷嚏本是一种反射行为,但是古时候科学落后,人们对打喷嚏有各种有趣的说法:欧美人认为打喷嚏很危险,灵魂会趁机从体内逃走,此时如果说一声“上帝保佑”,便会留住灵魂;非洲南部的祖鲁人认为,打喷嚏是神灵在赐福,小孩只要一打喷嚏,就会长高一截;而我国民间流行着打喷嚏是被人议论或者想念的说法。

其实,人之所以打喷嚏,是因为鼻腔黏膜上有很多敏感的神经细胞,当鼻黏膜受刺激时,如小飞虫、辣椒气味(辣椒素)和灰尘等飞进鼻孔,神经细胞就会立刻把这种刺激传递到大脑,于是大脑发出指令,让胸部肌肉猛烈收缩,然后用力从鼻孔向外喷气,迅速把闯进来的异物驱除出去,保证呼吸道畅通,以免受到伤害。

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应激反应。当人们患上呼吸道疾病时,如感冒初期,由于鼻黏膜受到刺激也会打喷嚏。

打哈欠

对打哈欠的看法,目前存在争议。

一是降温。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结论是,人疲劳时会导致大脑温度上升,打哈欠则可吸入冷空气,降低头部血液温度,进而冷却大脑,确保大脑健康。

二是缺氧。有人认为打哈欠会传染,比如一个人打哈欠,其他人也跟着打。其实,这很可能是室内氧气浓度降低,人本能地通过打哈欠产生深呼吸,试图满足对于氧气的需求。

三是提神。在安静舒适的环境,重复着轻松的劳作动作,人会频繁打哈欠,据此有观点认为,打哈欠在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打一次哈欠约为6秒,期间人张嘴哈气,闭目塞听,伴以伸腰张臂,全身神经和肌肉得到运动,这样能驱除倦意,让头脑清醒。

四是进化。这种理论认为,打哈欠由原始祖先传下来的,目的是通过张嘴露齿,震慑敌人,如同河马先打个哈欠,再从水中走出来。鉴于人类已进入文明阶段,打哈欠的警告作用早已过时,只是一种失去存在意义的演化遗迹而已。

猜你喜欢

流口水流泪唾液
基于“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探讨唾液与缺血性中风痰湿证的关系
流泪
感动得流泪
睡觉流口水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流泪的红舞鞋
为什么睡觉时流口水
我们一辈子能产生多少口水
画面太美,哭到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