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领导全民抗“疫”看坚定“四个自信”

2020-07-14邝丽华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8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关键词 从容自信 中国伟力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作者简介:邝丽华,中共广州市从化区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293

2019年終岁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武汉蔓延,波及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全面领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这场战“疫”中,共产党员冲锋陷阵、志愿者大爱无私、医护者奋勇向前,普通民众大力支持,一幕幕感动人心的画面不断出现,一个个让人泪目的故事不断发生。党中央的从容自信,全国人民的淡定自若,给世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一、从容淡定来自澎湃的中国伟力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这一次传播速度极快、感染范围极广、防控难度极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集调研、科学研判、及时决策部署,防控要求层层传达,一竿子插到底。全国上下、四面八方闻令而动,全员响应。数以万计医护人员主动出征,一省包一市驰援湖北。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0天建好交付使用,18家方舱医院快速组建,疫情爆发前,湖北有137个隔离床位,一个月左右,已经有超过1.4万个。460多万党组织9000多万党员有呼必应,成为基层防疫工作的中坚力量,基层工作者冒严寒值守测温,进社区逐户排查、送菜送药。十几亿人令行禁止,自觉做好自我防护。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战斗,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汇聚起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经验!在病毒狡猾、疫情复杂、物资紧缺、人员集结难、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只能艰难探索的情况下,感染和病亡人数不断减少、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态势转向持续向好,新增确诊人数从高峰时的数千例,降至个位数,直至最后的胜利,无不凸显出澎湃的中国伟力。

二、澎湃的中国伟力传递坚定的中国自信

(一) 传递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我国成功实现从计划经济体蜕变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次抗击疫情中国伟力的汇聚,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以及在革命改革发展征程中积累的越来越成熟的中国经验所带来的。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当前的共克时艰所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

(二) 传递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根本,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考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人民的理论,人民至上是其整个思想体系和全部理论观点的核心。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原理在人的作用问题上的运用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疫情发生以来,在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战“疫”部署中,“人民”一词贯穿始终。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筑牢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这一次重大危机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党中央把武汉和湖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提出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重要部署,作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的重要论断。强调城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是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两个关键。把疫情防控力量用在关键处、刀刃上的辩证思维方法所提供的科学理论指导,在被人民群众掌握后转变为的行动指南和推动抗击疫情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忠实地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指导实践形成了显著优势,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

(三) 传递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处置这样的重大事件,对以国家制度为依托的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在中国这样的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会引发世界性的严重后果。在疫情爆发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制定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方针。全国上下一盘棋,启动了一系列最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强大的国家动员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世所罕见,背后凸显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制度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制度优势的最大的具有统领性的根本所在。它实现全国一盘棋举全国之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预防举措,切实有效维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度负责。这再次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所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它符合规律,遵循在党的领导下以全体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基本追求这样一个基本规律。

(四)传递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这次应对疫情汇聚起的中国伟力、强大的治理效能是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产生,内含着一定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品格。它源于中华民族的先祖们,从大禹治水的壮举当中深深感悟到的部族联合、万众一心的伟力逐渐传承、形成大一统的国家传统,形成注重天下的大爱情怀,形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千年古训。疫情面前,人民的精神力量得到广泛激发,全国人民同心同力,“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意识和爱国情怀,担当、大爱、敬业、奉献,鲜活而立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践行。

三、筑牢自信的基础

(一)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筑牢政治保证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能够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打铁必须自身硬。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严肃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补足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探索基层党组织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以建章立制的方式将党心党魂深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党的组织运行之中。 坚持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践行党的正确理论,激发人格力量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精神力量厚植文化优势的基础

文化自信是道路、理论及制度自信的源泉和根脉。 当代中国社会理想、奋斗目标、伟大梦想有着鲜明的人民立场,它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为基石。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握主流和支流、区分先进和后进、划清积极和消极,构建起群众广泛认可、支持和践行的主流价值文化。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决抓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坚决廓清各种模糊思想认识,坚决抵制歪曲诋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观点,坚决反击各种歧视敌视的偏激片面言词,以昂扬的姿态坚定文化的自信。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领作用,构筑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坚守我们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着力深耕厚培、拓展延伸持续深化,讲好在全民抗“疫”中发生的平凡人的真实故事,充分展现无数普通民众人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貢献时激发出的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状态,于生活细微处倡导养成无差别感恩他人的良好习惯,微光成炬集聚起全体人民的“最大公约数”。牢牢把握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以真挚的人文情怀、务实的举措,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创新与传承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破解文化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不断改善文化民生,使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

(三)创新顶层设计与提升基层执行力构建制度优势的基础

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治理能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家间的竞争是制度稳定性、可持续性、治理实效性的竞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一些不够成熟的制度甚至成为制约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制度的执行力是个短板,有些制度处于沉睡状态,有的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没有真正落地,制度的效能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处于走向强起来的历史时期,也是处在国家的整个制度建设走向成熟定型的新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真正扎根基层。要树牢国家治理的主体多元理念,党和政府是国家治理的最重要的主体力量,每一个公民都是社会治理的一份子。这次疫情开始时,一些地方出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带来的不实作风导致错失防控疫情的好时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进入国家治理新阶段,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从制度优势到治理能力的关键是执行力,切实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维护制度权威,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应该是全社会的习惯思维和行为习惯。

注释:

颜晓峰.中国之治与坚定“四个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2020-01-0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赫娜,黄明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间的逻辑关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呼唤更多细节创新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特点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