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山之石:長者就業,老齡化社會轉型趨勢

2020-07-14迅行

澳门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服務企業社會

迅行

香港人均壽命已經達到全世界前端,同時也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現在香港大概有160萬左右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到2041年,這個數字預測將增至近260萬,亦即相比現在要增加100萬的長者人口數,屆時,每三個香港人當中就有一個65歲以上的長者。

人口老齡化趨勢帶來最直接的影響是勞動力短缺。香港勞動人口正逐年下降,慢慢從近年的360多萬下跌到350萬,繼而跌至310萬左右,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動力必然造成負面影響。另外因為年長人口多,對醫療、福利的開支也上漲。勞動力下降,福利開支增加,此消彼長,對公共財政造成一定影響。更具體的表現是成年人的負擔重了,估計從現時四個成年人撫養一個長者,未來將會變為兩個成年人撫養一個長者。

長者撫養是人口老齡化社會必須面對的壓力之一。其實,香港新一代的長者普遍身體質素好、知識高,仍然有相當的能力繼續參與社會貢獻,而目前香港60-64歲的長者人口裏,每10個人裏只有5個人參與勞動,相比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南韓、日本等國60-70%的水平要低。所以雖然面臨老齡化社會的挑戰,但只要轉換思維,亦可以積極把握到其中帶來的機遇,包括讓長者貢獻多一點,推動銀髮市場,開拓醫療衞生、日間活動等服務,都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

以人為本,服務長者多元需求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成立於1977年,可以說是香港第一家專業照顧長者的志願機構。1973年香港政府社會福利署“老人將來的需要”工作小組發表《工作報告書》,強調若要充份應付長者的需要,必須大量擴充服務,及後的1977年政府發表的中期人口推算,進一步確定了香港人口老化的事實,預計在十年內,長者人數將會倍增。創立一新機構去加速推廣長者服務,實在刻不容緩。1977年政府繼而發表了《老人服務綠皮書》,社會人士反應強烈,促使政府及志願機構,盡速提供適當的服務,以應付轉變中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應運而生,回應綠皮書對預測人口老齡化趨勢和社會長者服務的需求。

耆康會的簡稱為“SAGE”,“SAGE”的意思是“智者”,藉此表達耆康會尊重長者的智慧,而當中詮釋的精神內涵就是敏銳(Smart),負責(Accountable),真誠(Genuine),積極(Energetic),提供服務始終堅持用心服務和設身處地服務長者,推行人本服務。確保長者得到適當的身心照顧,及備受尊重;享有發展所長的機會、與時並進,對家庭和社會作出持續貢獻;自強不息、快樂安度晚年。起初從最簡單的服務開始,比如為居於惡劣環境(例如:籠屋、天臺、木屋等)的長者提供膳食、沐浴、洗衣等服務;及購置全港首輛特別裝備的大型巴士,專接載獨居及隱蔽長者參與活動。迄今經過43年發展,現有29個服務單位,為數以萬計的社區長者提供日間護理、家居照顧、輔導、教育、退休規劃、護老培訓、網站服務等,隨著社會環境的轉變,我們的服務亦越來越多元化,針對不同時期的長者需求開展相應的服務,更善用數碼科技,讓長者可透過互聯網,做復康運動,增加閒暇娛樂,及與家人聯繫。

大家都知道,以前人均壽命不長的時候,60歲的長者衰老程度非常明顯,但現在很多60歲左右的長者仍然很有活力,而且因為長壽的關係,這些所謂“young old”其實仍有精力可以繼續貢獻社會。這部分長者,對身體的照顧需求並不是很大,相反是需要提供相應的平臺協助他們繼續保持社會活動。對於步入80歲、90歲的長者,或者身體不好的,這類長者人士則需要更多的照顧,除了身心之外,我們更希望透過我們的服務,讓長者受到尊重。我們知道一個人從60歲到80歲、90歲,中間階段很長,怎麼樣讓他們自強不息安度這個階段呢?所以,因應不同階段的長者服務需求,我們既有基礎院舍、日間服務中心等服務,同時也拓展不同管道、不同形式的服務,以人為本,希望幫助長者可以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素。

創新前進,科技助力安老服務

過去大家對長者服務的意識比較簡單,往往局限在對長者身體健康的照顧。如今以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健康老人的定義包括三大支柱:有健康的身心、有保障的生活、有參與的社會活動,令每個長者都有高質素的生活,同時可以根據健康程度有一定的獨立自主。這也是我們發展服務的目標,因應不同的長者群體不同的需求變化,集醫護、配藥、康復、風險管理等構成更加全面的服務體系,亦不斷創新,補足傳統安老服務的不足,比如我們希望利用院舍和日間服務的結合,為一些因傷因病出院後仍不能自理的長者提供日間服務,讓他們在不進入院舍的前提下,慢慢提高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令他可以繼續在家庭養老,開心度過晚年生活。由此,另一方面也優化院舍資源的利用,讓有限的院舍資源可以支援哪些身體機能更差的長者,以及未來新增100萬的長者養老需求。

另外我們非常積極使用數碼科技,其中有個服務單位叫飛躍天地,專門培訓長者長者學習資訊科技。透過數碼師傅,教長者電腦,以及在院舍大量使用電子系統、樂齡復康器材等各種科技。此外,我們還開發了全球第一個提倡長者腦部健康的華人網站“健腦網(www.loveyourbrain.org.hk)”,建立一站式為長者和其家人服務的“長青網(www.e123.hk)”,以及專門服務長者求職的網站“e72傲齡動力資訊網(www.e72.hk)”,還有幫助認知障礙癥患者和防止老人走失的網站“樂回家(www.e1668.hk)”。這些平臺始終都是設身處地,從長者角度去思考,甚至細緻到長者的跨代融合,比如輔導長者利用網上視像會議看到國外的親人,這些都贏得廣大市民的認可。亦因應長者的健康需要,我們就利用打保齡球的電腦遊戲,讓長者們一起打球,開開心心交流, 寓復康於娛樂。這些都令長者在院舍裏生活得更多姿多彩。甚至在院舍裏,為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幫他打造一個家,從環境設計、生活工具等方面都充分照顧他的情緒。

最新拓展的服務是在香港的一個中產社區,試行認知障礙症的服務中心,除了在中心裏提供訓練外,我們還與社區的管理公司、小巴司機進行互動合作,提供知識資料,擴大宣傳,希望將這個社區打造成為對認知障礙症長者比較友待的社區。比如一個長者走失,大家可以及時提供幫助。另外,社會人士長期都比較關注長者,而忽略護老者,從而導致很多地方都出現護老者因為受不了壓力而發生一些不幸的事情。所以我們也針對護老者提供服務,透過與英國一所大學合作,建立以人文本的服務理念,並且在所有單位推行,本質就是讓長者和照顧者建立良好的關係。

長者就業,發揮“銀髮動力”

面對香港人口老齡社會所衍生的勞動人口下降、社會養老福利支出加重,以及長者自身特點和需求,可以說耆康會是最早宣導長者就業的機構。但這是一個逐步推動逐步形成共識的過程。坦白說2008年剛開始的時候社會反應一般,首先是傳統觀念的束縛,從企業的角度,大家習慣覺得長者手腳慢,除了做清潔、保安這些比較基層的工作之外沒有其他適合的工種。另外當時又遇上金融風暴,整個社會就業環境比較差。但我們仍然堅持將“長者就業”作為一項服務目標來推進。因為我們研判人口老齡化是必不可免的趨勢,同時隨著壽命增長,新一代的長者健康指標都比較高。

那麼長者就業能不能適應社會企業的要求呢?這個問題應該積極看待,其實香港新一代的長者受教育水平高,持中學、大學學歷的人口比數大,也更具經驗和專業能力。以前大家覺得長者對資訊科技的運用能力較差,事實並不然,現在長者用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很高,他們獲取資訊、使用移動互聯工具的能力都比較強,所以長者本身亦是寶貴的資源。另一方面,香港人口增長是很緩慢的,所以勞動力資源不夠,很多企業老闆常年請不足人甚至請不到人。至於整體社會,如果大量長者不就業,必然使社會經濟動力下降。反過來思考,長者就業可以讓長者老有所為,有益身心健康,有收入,持續貢獻社會;企業可以解決請人難的問題。

在服務長者就業方面,我們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招聘博覽會,讓企業僱主到現場看到長者的就業形象。另外還透過我們一站式的網站,不僅提供就業諮詢,而且還可以給長者直接求職。同時在這個平臺上,所有僱主都是願意接受長者的,僱主也可以通過我們的網站主動邀請長者就職,互通互聯,非常精準和高效。除了電腦網站,我們還慢慢發展了手機版流動應用程式“e72一拍‘職合”,建立資源中心、休悅會,讓長者找工作有共同交流的平臺,甚至接受輔導,以及大大小小的觀摩團,通過進入企業現場觀摩,讓長者對工作有更全面的認知。比如有些長者聽到食肆的工作會覺得很辛苦,但觀摩一些咖啡店之後,才發現其實和傳統認知很大不同,所以他們也很願意去嘗試。最近雖然受疫情影響,但透過網上招聘會,最新於三月份期間,組織了600多名長者參加。

近年來這種認識越來越被社會各界接受,我們推動長者就業也初見成效,在2010年只能提供250個職位空缺;到了2018年已經擴大到5000份工,參加招聘的僱主也更多了。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就業服務實現電子化,有招聘網、招聘手機APP等,也令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原來長者是一大生力軍,而不是過去覺得請老人就變成負擔。

政企參與,

一站式推動長者就業

儘管目前在推進長者就業慢慢形成了一定的共識,但恰如前面所說,香港60歲左右的長者就業情況相比日韓新加坡等國來說比較低。究其原因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其中有一些長者可能再退休後很久沒有再工作,求職的技巧生疏,擔心無人請,抑或對新的行業有顧慮,沒有動力去重新工作。另外,還有一些僱主誤解,提供給長者的機會不多。最後是政府有沒有相關的政策推動等。

站在社會機構角度,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宣導。首先是希望企業對長者就業有更高的認識,不是看年齡,而是看能力。其次是向長者推介對工作概念的理解,包括全職、兼職、義工等不同類型工作的價值認知。當然,長者不斷提高自身條件,保持身心健康,掌握跨代溝通能力,這些都可以讓長者更容易獲得就業機會。

近年,我們透過和一些大學合作共同研究長者就業,探索他們對工作的考慮,發現長者就業最重要的是彈性上班,而非將工資收入放在首位。其實我們身邊不乏類似的例子,本港有的洗車公司,透過網上APP來分發洗車任務,長者只需要通過網上APP來接單,用一條抹布和一只清潔劑就可以快速投入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們想什麼時候想在哪里服務,都有非常充分的選擇。所以不少長者都很願意接受這種模式,他們可以在送完小孩上學之後或在其他空閒的時間裏,接受這個工作。再比如,香港婦女要休產假了,這個壓力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這時候其實亦可以找到願意就業、專業對口的長者來短時頂替。這些非常可行的方法,但其中一些特性也需要企業和僱主有所變通,打破傳統一週五天八小時的工作制度思維,建立有彈性的工作模式來吸引長者就業,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香港有條件做一些長遠的政策配套令到香港成為高就業的地區,但香港政府還沒有這麼清晰的政策出來。相反,在南韓、新加坡、日本等國家都有類似的政策,透過完善的政策配套,鼓勵長者就業,以配合社會環境的變化。香港沒有硬性的法定退休年齡,沒有一個所謂的中央公積金制度,這本身是具有自由就業的優勢地方,但局限之處是不能像內地或歐洲等地區只要政府修改一個法例就可以將退休年齡提高到某個階段。未來要進一步推動香港形成長者就業氛圍,我們期望政府可以成立一個部門來一站式統籌。否則涉及很多部門,比如長者搭車津貼由一個部門管理,請長者的又在另一個部門。甚至是長者購買勞工保險等問題都沒有給社會企業一個更加清晰的信號和宣傳,以致於香港很多人都誤解長者買不到勞工保險的,其實不是。

香港本身形成了比較好的社會福利基礎,比如長者咭計劃,搭車優惠方便長者出行,以及醫療劵等,這些都可以幫助僱主減輕醫療費用,只要將這些元素貫通起來,相信可以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香港各類社會企業中,小企業小僱主佔了很大部分,而他們僱用的勞動人口差不多三分之一,有很大的勞動力需求,這些僱主本身是願意請長者,但為什麼整體長者就業的規模並不大呢?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政府沒有構建一站式的長者就業服務,很多時候在宣傳上不夠力度,社會認知度不高等等。

這些都需要政府謀劃長遠政策,推動不同部門間的協同,甚至透過一些貼地的社會諮詢服務,建立一站式的服務平臺,結合企業、長者、社會服務機構等多方合作,創造一個有利於長者就業的環境,為長者就業鋪路。

猜你喜欢

服務企業社會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物业服务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2018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
COMPLAINER’S CALAMITY
世界経済立て直しけん引を両国の企業は第三国協力の道探れ
貴州 エコで発展を加速——世界のハイテク企業が注目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