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一体化培养高校“双师型”教师机制研究

2020-07-13于泳王慧

卷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

于泳 王慧

摘 要:对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校企合作环境、激励机制、奋斗目标、专业发展意识和知识结构六方面探讨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四大机制,包括利益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从而培育高素质“双师型”高校教师。

关键词:校企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及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8JXY3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1901178004)。

1 研究背景与问题

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使“双师型”教师培养成为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难以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普遍存在实训场所不足、培训思想陈旧、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校企合作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校企一体化将学校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企共同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本文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措施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有效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机制,为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策略。

2 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分析

2.1 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主要措施

1)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检验教师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教学素质,并通过颁发证书的形式进行资格认定,学校给予工资职称等方面的待遇,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性、教学性、规范性。2)对教师进行培训。新教师必须接受岗前培训,重视新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规定新教师在踏上讲台前必须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在职教师定期培训,选取科学的培训内容,技能内容既考虑先进实用,又考虑到切实可行。3)鼓励企业实践活动。通过挂职等方式将教师派遣到企业中,参与企业生产运营工作,并规定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服务实践的时间,以此作为晋级、加薪的依据。教师以合作项目和任务支持企业生产,以企业生产推动教学改革。4)引进企业人员优化“双师”队伍结构。高校通过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健全兼职教师的培养和日常管理,高校对兼职教师的聘用条件、聘用程序和教学考核等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5)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的技能大赛。这项工作是同学生的技能大赛一起组织的,教师参与面比较小。但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给教师压力,教师专业能力会较快提高。

2.2 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1)校企合作环境。构建校企一体化平台,用开发、包容的姿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创设评价办法。校企合作环境有利于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教师通过去企业实践获得经验,企业导师通过教学理论学习提升教学能力。2)激励机制。将激励理论用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学校就是激励者,“双师型”教师是学校的激励对象。最好的激励方式就是满足教师合理的个人需求,个人需求的提高影响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健全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从事专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3)奋斗目标。确定奋斗目标是任何一个成功者必不可少的步骤,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持之以恒,才能在教学选择和专业能力培养上增强自觉性,设计和实施好自己的职业规划。4)专业发展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指教师对专业能力发展产生的一种意愿和认同,这种意愿和认同是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教师会对教学工作保持持续的、积极的反思和探究,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5)合理的知识结构。“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精深的专门知识,需要学科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广博的知识面,这就需要“双师型”教师具有教学实践活动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对“双师型”教师来讲,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3 校企一体化培养高校“双师型”教师机制

3.1 利益机制

企业方面,“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以高级员工的身份存在,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员工,提升企业竞争中的软实力。“双师型”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项目,使企业产生经济效益。企业要有社会使命感,积极配合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方面,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鼓励学校副高职称以下专业教师均要拜企业专家、业务骨干、技术能手为师,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推广与应用开发能力。教师方面,校企一体化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各方应尊重彼此的利益诉求,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在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共赢。

3.2 运行机制

学校与企业要实现长期合作,校企一体化培养高校“双师型”师资,应当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以协调各项合作工作的开展与运作。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决策层为合作培养领导小组,管理层组织实施合作运行工作,执行层实施具体合作项目。建立科学的调节体制,要在确保校企双方利益平等的原则上,采用有效的沟通来避免和减少利益冲突,从而对机制的运行起到良好的调节和维护作用;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利用制度对校企双方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不断的提升双方的自觉性。

3.3 保障机制

1)政策保障。国家应在法律层面出台相关规定,保证校企一體化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明确校企合作双方权利、责任及义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在“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遴选标准、职务任聘、进修培养等一系列环节中也制定与其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有章可循。学校应制定制度,严格筛选兼职教师,严格监督其教学质量。3)经费保障。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定期投入专项资金,并且要将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另外,高校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多方筹措经费机制,如企业捐助、校友捐款、校办工厂等多种渠道来筹措教育发展的经费,促进校企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有效运转。

3.3 评价机制

为了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于“双师型”教师而言,其评价考核应有别于普通教师,评价考核指标除教学工作量、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之外,还应增加校企合作企业的培训成绩、年终考核结果、企业反馈等方面的评价考核指标,真正做到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双师型”教师的工作业绩;同时,对于各项考核指标,学校应增加相应的激励选项,并对“双师型”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吸引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关键是高校“双师型”教师,根本在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培育高校“双师型”教师,高等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机制,培育出高素质的“双师型”人才,这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群.高校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创新研究[J].江苏高教,2019(12):98-101.

[2]温潘亚.新建本科高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63-65.

[3]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92-95.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