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沉默的“癌中之王”,及早发现“胰”难杂症

2020-07-13饶华民闫康鹏

祝您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胰腺癌黄疸腹痛

饶华民 闫康鹏

在我们的体内,“隐藏”着一个很小的器官——胰腺,它“深居”在腹膜后,非常不起眼,外形犹如一个椭圆形的鱼鳔,旁边围绕着脾脏、肝胆、十二指肠。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所以胰腺的病变一般很难被发现,这也就导致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发现后已经是晚期。那么,胰腺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功能?我们又该如何及早识破胰腺癌的“蛛丝马迹”?

胰腺:“隐居”腹膜后的重要器官

胰腺是一个狭长的腺体,横置于腹后壁第1、第2腰椎体平面,质地柔软,呈灰红色,分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个部分。

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既有内分泌功能,又有外分泌功能,因此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胰腺的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分泌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等成分的胰液,有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组成,胰岛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以旁分泌的方式抑制A、B细胞的分泌)、PP细胞(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縮)。

胰腺癌: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它的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约90%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数十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面临的重大的诊疗难题。据美国肿瘤学会最新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几乎持平,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十位,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五位,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于第四位。

虽然胰腺癌的基础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预后仍很差,五年生存率不足5%,为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发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5︰1~2︰1,男性远较绝经前女性多见,女性绝经后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胰腺癌有哪些常见症状

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体重减轻、黄疸等。由于它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特殊的表现,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等数月后出现明显症状时,病程多已进入晚期。因此,以下症状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1.腹痛

多数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在疾病早期,腹痛的症状较轻、腹痛部位定位不清,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腹痛部位会相对固定。

典型胰腺癌的腹痛部位是在中上腹部深处,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可偏左或偏右。这种疼痛常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剧的钝痛或钻痛,餐后会加剧,在夜间、仰卧和向后伸腰时疼痛也会加剧;俯卧、弯腰、蹲踞时可减轻。腹痛剧烈者常伴有腰背部剧痛,同时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症状。

2.体重减轻

约90%的患者有明显且迅速的体重减轻,其中部分患者可不伴有腹痛和黄疸。

3.黄疸

约90%的患者有黄疸出现,且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会伴有皮肤瘙痒、尿色深如浓茶、粪便呈陶土色等症状,但黄疸并非胰腺癌的首发症状。

4.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部分患者还可有高热甚至有寒战等类似胆管炎的症状,易与胆石症、胆管炎相混淆,因此要特别注意。

警惕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胰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研究显示,与饮食、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饮食因素:高脂饮食、红肉类饮食的摄入等,会增加胰腺癌的可能性。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合物,如β-萘酸胺、联苯胺、烃化物等,对胰腺有致癌作用。

疾病因素: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肝硬化、胃病等疾病会使胰腺癌的发生风险增高。如慢性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尤其是慢性钙化性胰腺炎,要特别注意。胰腺炎的发作可以是胰腺癌的首发症状。

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生概率。

胰腺癌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糖尿病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无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要特别注意。40% 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有吸烟习惯的人:经常吸烟,不仅是会诱发肺癌等呼吸道疾病,还会导致急性和慢性胰腺炎发病率的升高。

进行过消化道手术的人:胆囊切除20年以上的患者,患胰腺癌的危险性可增加70% ,做过胃溃疡手术,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者,患病的危险也较大。

肥胖且喜好饮酒者:肥胖的人通常喜欢进食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这类食物会导致大量油脂进入血液循环,让胰腺本身的微循环受到一定影响。

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胰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体重减轻、恶心、黄疸、脂肪泻及疼痛等,均无特异性。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胰腺癌,或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检查方式有多种,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首选无创性检查,如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检测、超声检查、超声内镜检查、胰腺CT检查、磁共振检查等。其中,胰腺CT或磁共振检查对发现胰腺癌有较高的敏感性,诊断准确率在90%以上。

如何预防胰腺癌

胰腺癌无法完全预防,但可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尽可能降低发病的风险。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抽烟。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降低肿瘤的患病率。抽烟与多个系统的肿瘤都直接相关,应尽早戒烟。

(2)注意饮食。每天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咸菜、烟熏、油炸食品等,是帮助抗癌的有效办法。

(3)多做运动。推荐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 分钟左右,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

(4)胰腺癌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体检,提高早期检出率。

(潘    赟    整理)

(编辑    杨小龙)

(投稿邮箱:459103593@qq.com)

猜你喜欢

胰腺癌黄疸腹痛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