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放管服”改革检视

2020-07-13鲁金秋张政龙崔光霞沈雁华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放管服新时代

鲁金秋 张政龙 崔光霞 沈雁华

摘 要: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放管服”进行研究,是适应新时代要求,推进高层次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就专业学位研究生“放管服”改革的内涵认识进行了剖析,结合现阶段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提出了实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放管服”改革的四项举措,以期为深化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提供一定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放管服”改革;检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0)03-0073-06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release of management clothing” for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sport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promote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high-level sports application talents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form of “releasing management service”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Combining with the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sports maste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t puts forward four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of “releasing management service” for sports maste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deepen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sports maste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and realizing a powerful nation in education and sports.

Key words:New era; Mast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The reform of “putting out control service”; Viewing

2019年2月教育部辦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体育类研究生管理与培养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改革导向,更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随着我国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与比例不断扩大,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与期望,如何能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能够勇于承担重任,能够切实落实好体育强国战略,能够将体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则成为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最核心问题。

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进而拉开了自上而下的“放管服”改革序幕[1]。2017年4月 ,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把“放管服”的要求深化落实到教育领域。虽然“放管服”的提法早于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是其是隶属于治理体系范畴之中,经过2年多“放管服”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是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还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政策获得感和政策落到实处等问题在高校研究生教育中还是存在的,尤其在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改革中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自2005年设置以来,其发展迅猛,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相关院校培养单位数量已经接近七十[2],尤其伴随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对我国高水平应用型体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模式依然固化在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之下,导致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模糊,实践环节培养淡化,就业导向依然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导向没有明显区分,考核标准依然延续着科学学位研究生的考核体系,课程设置没有独立开设出来,“双导师” 制中行业导师的聘请还停留在挂名层面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无不显示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和培养较为被动,缺乏求新求变,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不强。

1 新时代背景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放管服”改革的内涵认识

以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紧紧围绕“双一流”特色大学建设总目标,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从招生、过程培养、考核标准与就业有效贯通,培养能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体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放”指简政放权,就是权力的下放,让高校根据自身实际与优势在一级学科目录下自主设定二级学科,使学校资源更优、更有效,人、财、物三者的匹配及其制度运行更加顺畅,准确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从而推动学校学科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学校自身应该是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及时制定实施细则,向院系放权,向研发团队和领军人物放权。

“管” 则是放管结合,是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拿好指挥棒,做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对学位授权准入标准、专家评审环节、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等管理工作,做好对高校自主办学的监管。而学校自身要对薪酬分配、职称编制、办学定位与目标、办学特色、机构岗位设定、学生过程培养、育人环境、教学与科研投入、现代信息化建设、后勤与制度保障等方面统一协调与布局。在此过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主线则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服”即优化服务,是高校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到高校的科学研发与人才培养中,利用好社会力量扎实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实习与实训并与其就业紧密结合,依据行业所需建立动态人才培养体系则是“服”的落脚点。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实施“放管服”改革实质是让权力真正回归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主体作用,促进高校自我纠错、自我革新、自我发展,进而整合高校资源,创建立德树人新局面,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融合,为推动国家经济高校持续发展续航充电,真正发挥高校在教育强国战略、体育强国战略中优秀人才资源输出与储备的作用。

2 现阶段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流程

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招生、培养至就业,是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与管理下进行的,具体如图1所示。

2.2 招生定位划分不清

目前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未能完全体现出人才招收的职业背景特点,初试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招生形势与方法一致,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考虑不足。虽然在研究生复试阶段,各个高校更加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能考核。通过网上查阅2019年8所能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校的复试内容,未能查阅到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如何实施的过程也未能检索到,且“事后”监管复核一项缺失。同时,高校在招生审核一项就考生专业的一致性问题未能明确提出,致使一些非体育类考生一样可以进入到报考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行列之内。导致这种原因出现是由于招生资格由行政部门把握,行政部门对于招生政策了解的更加深入,但是对于人才培养规律及其人才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程度的了解相对于研究生培养单位便显得不够具体,从而导致招生和培养工作之间出现了断层,这主要是由于权力未能下放彻底、管的过于僵化导致的。

2.3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2009 年《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是: “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应用体育专门人才”[3]。其招生分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四个领域,是按照学校体育、运动竞赛与群众体育三个方面进行的划分,其人才培养标准和技能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培养的人才就业方向主要涵盖体育教师、教练员、竞赛组织与管理人员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其培养更加注重技能水平的发展与科学实施运动训练与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手段的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并非学术科研型人才,但这绝不指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淡化科研,而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体育专业型硕士作为紧密联系体育高级职业需求的研究生学位,在培养模式上更要主动适应社会对体育高端职业需求的变化[4]。但是,在现实培养中,我国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存在大同小异的倾向,两者之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模糊不清,很难产生区分。虽然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已经标志出差别化培养,培养单位在实际中是实行的小差别化培养,从而导致两者在就业导向上含混交叉,人才培养目标自然很难清晰的体现出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管理过程中,导师聘任与考核都由主管部门直接进行,导师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具备的话语权分量减少,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决定权过轻,且未能有相关制度作为保障,而行政部门干预多,致使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失去了过多的自主性。

2.4 行业导师的匮乏与缺失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按国家政策导向要求,应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即行业导师和学术导师共同完成其培养过程,行业导师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与实训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从而更好地对实践工作产生指导,从而推动体育事业或体育产业的发展。但目前来看,多数具有招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其聘请的行业导师在数量及指导学生力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薄弱,这也成为困扰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程度不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行业导师的聘任未能下放给研究生培养单位,还是由行政部门统一考量,加之对于行业导师了解的不全面,从而引发了体育专业硕士导师聘请力度不足、数量不够的现象出现。

2.5 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训练相关内容偏少

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志着人才培养类型、考核标准和要求,体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强调的是行业岗位需求与某一领域专修课程相结合的程度,更加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职业化与技能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课程设置分为三类:核心课、专业领域方向课和選修课。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36学分或32学分,课程类别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含公共课和核心课程两部分,学位课程学分总计为25学分,非学位课程由实践课与选修课构成,选修课程主要由技能性课程构成,两者共计11学分。由此可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中绝大多数课程还是理论课程的学习与考核,李卫东对 10 所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中得出,专业领域核心课相同率达90%,失去办学特色[5],专业技能训练相关内容占比过小,而专业实践能力是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关键[6-7],但目前的课程设置中未能突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际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定位,如表1所示。

2.6 学位评定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占比过重,学生大多数的精力和时间是在理论上进行不断完善与提高,而实践内容又过于模糊,涉及的内容几乎没有明确提出是进入组织竞赛机构、学校体育教学或群众体育,导致很多研究生在实践内容上只要和实践标题搭边便可纳入实践考核,且考核也未给出明确衡量标准。选修课也有此问题,学生选修的运动项目要达到什么样技能水平,如何定?谁来评?过后督导验收谁把关?这些问题还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并且,大多数培养单位在考核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依然将学位论文作为其能够毕业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张丽[8]调查发现,54.2% 的学生被要求在提交论文答辩申请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8.9% 的全日制体育硕士的论文形式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要求一样,只要学位论文通过便可授予其学位,这种做法和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核并无太大差异。因此,导致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评定重理论轻实践。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考核标准缺少顶层设计,权力未能下放给研究生培养单位,资金投入与匹配不合理,制度建设不完善,过程督导缺失,在实践平台搭建上投入力度过小导致的。

3 实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放管服”改革的举措

3.1 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深入融合学校办学特长

高校在教育领域作为政府“放管服”的直属对象,高校的决策层要做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前提条件应在《关于深化高教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高等教育领域“光管服”改革实践操作指南》《高等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文件指导下,认真研读、学习,根据学校自身发展定位、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将职称评审、进人用人、薪酬分配、导师选聘考核、招生就业、过程培养、制度保障、资金投入、岗位设置、教学资源分配等内容进行通盘考量,从而能接得住、用得好国家向学校下放的权利,激发学校辦学活力、形成工作与思想合力,建立本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制定明确的时间表与建设目标,开展好基层与社会调研,行使好校内监督评价,从而保证“放管服”相关工作有效有序有质开展与实施。

3.2 由培养单位制定人才招生考核标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面对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招生定位不清和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的问题,凡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应将人才考核与评定标准、人才培养定位下放至相关培养单位,由培养单位根据学科发展要求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人才招生考核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办法,从而增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加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效性及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而行政部门应做好相应政策导向与监督,从而使人才培养的权利和责任落到直接培养人身上。

3.3 实施分层分类分块管理

无论高校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一级管理或二级管理,根据其培养目标设定岗位类别,明确管理权限与职责是首要前提条件。只有岗位设定合力,职权明细,制度完备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推动人才培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政策才能落地。根据《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因此,当高校招收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超过200人后,最好实行二级管理,切实提供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发挥院系工作主动性,强化学科建设,落实好研究生德育教育工作,如图2所示进行架构。

3.4 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建立校级及学校与行业的合作交流

随着信息化技术与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21世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人类必然向着共同一体化方向不断迈进,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会愈发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不断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校与校、学校与行业之间各方面的合作,才能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师资队伍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因此,高校在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要加强校际合作、学校与行业的合作。同类院校之间建立管理人才、导师、研究生之间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开拓视野、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学校与行业更要紧密合作,采用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聘任行业领军人才或团队,最大化寻求社会资金支持,扩展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加大行业导师外聘力度,学校提供荣誉、优秀研究生与科研成果,行业向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与物质保障。

3.5 设立独立的教育与培养监督部门,强化过程监控

2020年2月,中办、国办引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做好研究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以支撑和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高校应更加重视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质量监督,成立独立的监督部门能够更好地实施对本校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监督。权力下放给研究生培养单位,虽然给了更多的人员与资金使用权,但是高校要保证学生培养质量,避免“放手”不“甩手”,“出手”不“失手”[9],学校总体办学目标无法实现,应做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各阶段的监控,这是保障制度落实,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及资金合理使用的必要保证,尤其关键阶段的监督,主要包括招生、导师履职第一责任人职责、实习实训、科研实践等的内容监控。

4 结 语

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放管服”是践行国家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重要内容,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增强服务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深刻理解“放管服”内涵要义,结合学校发展优势与办学特色是落实政策的前提条件。针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育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根源是实施“放管服”有序推进的基本步骤。高校做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步骤,明确岗位设置,责权分配,强化同类院校合作,加大行业导师聘任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实施过程监管是保证“放管服”各项改革手段实施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永利.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 现状、困境与出路[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1(33):93-101.

[2] 颜湘宜.近十年我国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9(20):170-171.

[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Z].2009.

[4] 钟远绩.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7.

[5] 任雅琴.从自我迷失到本性回归: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困境与路径[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6(18):1-7.

[6] 龚怡祖.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1):37-39.

[7] 韩梅.应用导向下中美部分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9:4.

[8] 张丽.我国体育院校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现状分析[D].北京: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1:26-27.

[9] 孙上,刘容嘉.“放、管、服、接”: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9(8):22-24.

[10]郭志强.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冰雪运动普及的实现途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2):46-49.

[11]朱佳滨,姚小林.新时代我国冰雪体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1): 7-10.

[12]王恒利,周文静,王立燕.新时代下北京冬奥会的使命传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4):64-69.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放管服新时代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