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我春日万般好

2020-07-12简书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春和景明临窗小篆

□简书

再听歌手谢春花的民谣《借我》,时间已然过去了两年。依旧是涓涓细流般的旋律,干干净净的吉他弹唱,歌声却仿佛在今日才真正悄悄潜入我心。时间走得很慢,又好像很快。放假前还是冰天雪地,不觉之中,已过惊蛰——春天醒了,美好的春日,它借给我们的不只是灿烂的天光,还有许多同样灿烂的东西。

饭桌上有了春天的菜肴。母亲把一颗颗饱满、着青纱衣的蚕豆米放入牛奶锅中,清水中只点几星盐花,煮得软烂,盛在一盏手绘紫色夕颜花的小碗中。她要我尝尝新豆的原味,问我可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那夜似的好豆”?轻嗅一下,全是春日的清甜馨香。香椿头是去年采摘了,沸水中烫过又沥干一小包一小包保存在冰箱里的,母亲还给它们贴上了储藏日期。暖阳中香椿头开始化冻,仿佛冰消雪融忽露青山,深藏许久的香气释放出来。和入鸡蛋翻炒,金黄中藏着灰绿,新出锅的炒蛋裹着的却是旧年的清香。想到《红楼梦》中妙玉给贾母泡茶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觉得眼前这盘重油重味的家常菜也不免有了清雅之意。经年累月里,春日总不忘在一餐一饭中借给我们舌尖上的美味。

如今出门少,可是算一算,老家楼下的一株梨花应快打苞了。记得每每梨花经雨,秀满枝头时,花温润如玉,叶层层叠叠,好像满世界都亮堂可爱。那年在梨花树下为考试练跳绳、排球的我,跳着跑着就长大了;那年萍水相逢和我一起唱《梨花又开放》,又一起考试的女孩是否进了心仪的暨南大学?“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满天飞扬”,那年风过,我曾捡梨花夹入书中,待洁白莹润的花瓣变得干瘪暗黄,却觉历久弥香。花,好像春日借给我的一枚书签,上面记着年年烟雨花事中点滴成长,我把它小心地珍藏进记忆的书页。

漫画家老树有一幅画——看不清面目的男子,长袍草帽,立于江边。隐隐翠微,江波如烟,背景疏淡,只有男子肩上一花枝灿烂。老树题字:“待到春风吹起,我扛花去看你。”没有平仄,没有对仗,没有四言铿锵,也没有七言严整,可是读来总觉极美。春风吹起,你想看花,我就扛一树花给你,与你共赴一场花事,共享一段春意。春来了,若你还被困在冬日,我就用我全部的力量,把春天扛去送给你。据说,六言的诗会“多一份隽永,多一份逍遥”,春日或许曾借给老树灵感,而这灵感落在纸上,盛在字画里,又给予我们更多的诗意与感动。

晨起即上网课,高科技承载的竟然是最传统的中国书法。未曾谋面的书法教授视频中说话不疾不徐,经年的墨香使她的气质带着兰之清韵。竹风心性,优雅从容就如这般。她带我们辨认篆书的字,讲解篆书的笔法与优美之处,又布置作业让我们临摹小篆“春和景明”四字。临窗摊开毛毡,铺上宣纸,用的是一得阁的墨,文港的毛笔,未曾习过书法的我只得遍遍默念若有“敬惜字纸”般的心诚,便不算“暴殄天物”。小心地提笔落笔,写圆起圆收的小篆——其实于我这般初学者,更多的倒像是在画字,是借此学着控制手上转圜行笔的力道,也是潜移默化中加深与纸与笔与墨的磨合。窗外鸟鸣正盛,仿佛是循着身体里最朴素的欢欣而歌唱。阳光透进来,带着暖意照在纸上,未干的墨黑得深邃,反出光来。练着练着,焦躁不安逐渐褪去,心中隐隐有些感动:春日临窗习字,本身就有一种传统古典的美。凝神屏气,四字写完,手已紧张得湿凉,人仿佛随着那墨香氤氲而进入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中。金明池水波光潋滟,岸边杨柳如烟,花间蜂蝶萦绕,树梢鹂鸟清鸣,一派春和景明的样子。老师示范的四字,仿佛从一开始就流淌着宋词余韵。

春日里,我开始学习用吉他弹唱《借我》,想着这个“借”字用得贴切。古有“书非借不能读”之说,极言借来的东西当更懂珍惜。就如春日,它万般好却若花开花落之短暂。有借就要有还,那么春日要我们还它以什么?“借我一束光照亮黯淡,借我笑颜灿烂如春天。”或许,我们还以明媚的笑靥与澄明的心境,更能明了借者心意。

猜你喜欢

春和景明临窗小篆
白小安
坐在临窗的桌旁
宋伯军小篆作品
《春和景明》
——工笔四条屏创作范例(四)
《春和景明》
——工笔四条屏创作范例(三)
《春和景明》
——工笔四条屏创作范例(二)
春和景明的四月,我们相约去看花
临窗而坐
临江仙·临窗侧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