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哲学角度浅析《楚门的世界》

2020-07-12田雨皓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消费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楚门海景萨特

田雨皓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的是一个人被长期囚禁在一个围绕他所打造的世界里的离奇故事。本片男主角楚门·伯班克,是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30年前收养的一名婴儿,自出生起就置身在一个巨大的录影棚内,曝光于无数的隐藏式摄影机下,更为荒诞的是,他身边最为亲近的家人和朋友皆由专业演员扮演。本文旨在借用柏拉图、托马斯·阿奎那和萨特的理论,从哲学角度揭示楚门生活在虚假世界里的真情实感。

一、楚门和他的洞穴

楚门所居住的海景镇(Sea Haven Island),是一个笼罩在穹顶之下的巨大电视演播室,受到克里斯托夫和其制作团队的绝对控制。这个演播室体积之庞大,设计之严谨,以至于让楚门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完全无法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世界实为一座演播室。如果把海景镇比作柏拉图哲学中的“洞穴”,楚门则正是居住在这个巨大山洞里的人。他的双腿和脖颈自小便被链条牢牢锁住、不能动弹,目之所及仅能是身前的那面墙(Zhu 59)。克里斯托夫是肥皂剧《楚门秀》的创作者、导演、制片人,同时也是维系楚门幻觉的监督者,正是他给楚门戴上了无形的枷锁,操纵着楚门眼前的墙面上“火”的投影,以此来创造和设计楚门的视觉世界。

至于楚门的家人、朋友,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这些在楚门生命中扮演特定角色的演员,正是洞穴之喻中那些“行走的人”,在克里斯托夫及其制作团队操控的“火”的映射下,成为了楚门面前的墙上那些鲜活的“影子”。正如那些在柏拉图的“洞穴之喻”中被镣铐钳制的人“永远也看不到真实的事物和把持他们的人,也意识不到那些影子其实是其他事物的影子”,楚门无法识破环绕在他周遭各行各业人的真正职业(演员),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都一并生活在一个极其庞大的电视演播室里。楚门,这个资深的囚徒,29年来现实世界之于他不过是“墙”上虚妄的“投影”。对楚门来说,最为不幸的是,他身边人的真实身份既不是同他一样的囚徒,也不是楚门被困之处“陡然往上的一个平台”上的人类,相反,他们都来自“洞穴”之外的广袤世界。但是,他们却参与密谋了这场巨型真人秀,联手演绎了楚门日常生活的假象,加固了楚门一切如常的幻觉,从而杜绝他离开精心打造的“洞穴”。

二、楚门和神理

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大全》(Summa Contra Gentiles)一书中,“神理”(divine truth)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他认为,现在我们与有关上帝的真理的之间,存在两种关系。一些神理完全超越了人的能力和理性,而另一些神理即使依靠与生俱来的理性也能获悉。在海景镇的“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日居月诸,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寒来暑往,街道上的行人交梭不止。楚门,一名收入可观的保险公司代理人,娶了一个漂亮的医生老婆,过着岁月静好、平淡是真的幸福小日子。根据“我们对于一个事物的认知和对其本质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的原则,那么看起来没有任何一个事物的真相超出了楚门作为人类的理性能力。由于我们的理智的知识,按照现世生活的模式,都是从感官中产生的:所以,不是感官的对象的事物,除了从感官中收集到的知识外,人类的理智是无法理解的。对于楚门来说,从他的身边人到与他擦肩而过的路人,甚至再到街道上的车流,他所接触到的这一切事物都建立在可靠的感官基础上。因此,我们不必怀疑他是否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本质的充分理解。

然而,一系列细思极恐的吊诡之事开始接二连三地砸向楚门。先是有一天,楚门在街上突然撞见了他多年前溺亡的父亲。不久后,在一次端详结婚照时,妻子叠手指的怪异举动再一次攫取了他的注意。疑虑和震惊之余,楚门悄悄跟踪妻子到她平时上班的医院,却发现职业为医生的妻子根本不会做手术。之后,楚门打算和妻子去斐济旅游,一半是源于长久以来的愿望,一半是则是出于疑窦横生下的试探。在驶离海景镇的途中,几乎每一条路都遭遇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唯一幸存的一条畅通之路也及时发生了火灾。自此,通向外部世界的所有出路被全部阻断。当感知之间发生了碰撞和冲突,一丝缝隙似乎在楚门眼前悄然裂开,使他得以依稀瞥见一抹上帝的身影。尽管如此,楚门还是无从理解他和上帝的关系,因为人的理智以其本来的力量无法理解到上帝的本质。克里斯托夫,这个人一手创造了由5000个隐藏式电视摄像机组成的精密网络,严密监控楚门的一举一动,从他巨大的能量到他颇具象征意味的名字(Christof),对楚门而言都无异于上帝。

最后的最后,楚门终是发现了一切的真相,并成功逼近了海景镇的边际。克里斯托夫也因此被迫向楚门介绍他自己。这看起来是一次对楚门既知神理的可能性突破,能让他得以照见上帝的真容,可是最终,克里斯托夫仅是以天空中传来的一把声音出现。这便是楚门所能感知到的全部,远非上帝(克里斯托夫)的本质。从感知矛盾所造成的裂痕中照进的丝丝光线并无法昭示上帝的真相,但也只有这些闪耀着不容靠近的神秘光芒的裂缝能激起人类不断探索神理的无穷欲望。

三、存在主义之于楚门

存在的偶然性。存在的必然性是不可能存在的。“萨特的观点似乎是,解释是对已经存在的东西的概括。它们不能说明具体的存在,也不能证明具体的存在是否合理”。电视制作公司为了获取利润和名气,进行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电视剧直播完全合情合理,可是为什么,偏偏楚门是被选中的那一个呢?楚门是被这个电视制作公司收养的,由此可见他不是为了出演《楚门秀》的主角而生的,因而他的存在是偶然的。

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认为,我们不能用描述一件人造物品的方式来解释人性”。楚门本被寄望于成为电视制作公司“尽职尽责”的王牌产品,终其一生都留在海景镇,永远过着安全、幸福的生活。然而,人的本性是无法事先定义的,因为人的本性是无法完全被预设的。人一开始只是存在,只有到了后来我们才成为了本质的自我。楚门从小就热衷于环游世界的冒险,所以他不愿意被困在海景镇的这一方空间里。另外,在楚门每天看似无忧无虑的生活背后,却是一个人常常自言自语,倍受孤独的折磨。这就是楚门的个人具体存在,由他自我定义并且自行面对。

自由和责任。在萨特看来我们甚至需要对自己的激情负责,因为我们的一切情感都由行为塑造。我们是全然自由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发明,因为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准则能够指导我们行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既定的行为指南为我们保驾护航。当楚门即将离开海景镇时,克里斯托夫警告他外面的世界既病态又危险,意图将他吓退。可是楚门告诉克里斯托夫,这些摄影机从未植入他的脑海,他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了解自己。随后他头也不回地走出片场,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楚门选择逃离“世外桃源”去探索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正是遵循了萨特的理念“世上并无诱导我们走向未来的精确范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同时,楚门的自由也充分彰显了他的个人责任,即可以一力承担各种可能的风险。

四、结语

当电影《楚门的世界》以哲学研究的方法解构开来,它便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被赋予渊远哲学意蕴的典范,深刻反映了我们的生活并为我们照亮前路。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虽然楚门的故事已在银屏上落幕,但无数的楚门仍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有的还被在“洞穴”里,有的渴望探寻“未知的神理”,有的则在奋力追求“存在主义”。

猜你喜欢

楚门海景萨特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再次看望楚门
太平洋海景住宅
突出重围
修拉的海景绘画(下)
何炅 楚门的世界
简评马进良海景成就
修拉的海景绘画(上)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楚门的世界,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