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气象影视人才培养策略*

2020-07-12高明珍刘怡珂

大众文艺 2020年17期
关键词:气象影视互联网+

高明珍 刘怡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气象影视是气象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是现代气象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升级发展背景下,气象影视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型气象影视人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气象影视长足发展,更好服务社会。

一、“互联网+”时代气象影视面对的挑战

气象影视依托电影电视媒介,发挥其传播快、覆盖广、渗透强的优势,传播气象科普知识、防灾救灾信息及气象文化等,为我国气象事业现代化作出有力贡献。新时期,互联网升级发展,媒介生态剧变,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冲击,气象影视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

1.内容精品化创作挑战

(1)“内容过剩”激发更高需求。互联网迅速发展,UGC时代已然来临,视频网站、工作室、媒体公司甚至个人都成为内容生产重要源头,内容生产主体之多、内容产量之大前所未有,“内容过剩”背面却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受众对精品内容需求日益强烈。同时,电影电视作为传统权威媒介,内容精品化是其最大优势,更应加强发展。

(2)气象知识科学性、专业性带来创作瓶颈。为保证气象科学内容传播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气象影视在内容生产和传播形式方面有所限制,传统影视产品往往严肃有余、趣味不足,在当前娱乐性、消费性内容挤压下,气象影视因其刻板单调和说教浓重趋于边缘化。寻求气象影视科学性与趣味性、服务性与市场性有机融合,需要良好的创意支撑,创作要求更高。

2.新媒介带来的传播挑战

(1)传播方式。传统影视主要是固定场地点对面单向传播,空间限制强而互动性弱。新媒体传播点对点、互动、及时的移动传播,有效融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更由于大数据支持下私人定制式的服务推送,手机等新媒体成为大多数青年群体主要信息渠道。气象信息尤其是防灾减灾救灾的高时效性要求,及受众对气象服务的个性化需求,都给气象影视传播提出了新命题。

(2)传播形态。不仅传播方式,新媒体在传播形态上也有明显优势。当前VR、AR、全息投影、数字灯光等数字技术在4G、5G网络技术支撑下,越来越发挥其互动、沉浸、立体的传播优势,在科普传播上大放异彩。如日本Teamlab的数字化艺术展,受众能身临其境感受虚拟自然场景,甚至能互动操作,从而带来强烈的沉浸体验。新传播形态给传统影视传播力带来了极大挑战。

3.媒体融合带来的营销挑战

我国气象影视最初以公益性、服务性定位面世,社会效应凌驾于市场效益。长久以来,依托于政府发展的气象影视游离在市场之外,这虽规避了市场裹挟带来的粗制滥造,然而也因缺乏市场竞争造成了节目僵化、脱离大众,气象影视社会作用无法施展,不利于气象事业发展。当前,国内影视产业化发展已成趋势,产业链日渐完善,产业模式日趋成熟,气象影视应积极融入市场,走产业化营销之路寻求新发展。

当前媒介融合越发深入,不同媒介的优势和缺陷并非绝对,竞合取代竞争。气象影视市场化不能仅停留于电视广告、外包制作等,而要积极开拓全新的营销模式,既要利用传统气象影视资源的IP效应,走跨媒介营销之路,又要开发从创意、制作、包装到周边整个产业链的市场化运作。气象影视的市场化之路,任重道远。

4.气象影视国际化挑战

气象灾害、气候变化是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气象传播国际化是时代命题。世界气象组织(WMO)官网上,在全球或部分区域开展的国际合作计划有数十项之多,涉及空间天气、农业气象、洪水预警等多个方面;在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之际,发动全球气象部门共同就一个主题开展庆祝活动。2017年IBM斥资20亿美元收购The Weather Channel母公司Weather Co.数码和数据资产,将其天气数据和预测信息同云计算技术结合,然后向全球各个产业出售天气数据和业务解决方案;2015年,俄罗斯最大网络公司Yandex将天气服务推广至巴西、印度、墨西哥、美国、英国等国……[1]气象影视应如何突破传统属地化特性,开拓国际化发展,成为我国气象影视事业的重要课题。

二、新时期气象影视人才培养着力点

人才是发展第一要素。近年,气象影视人才的培养得到重视,然而人才理念、培养策略与市场需求仍有脱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应找准人才培养着力点、改革教育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转变人才观念培养创新创意型人才

创意是内容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创意人才是气象影视精品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1)开展行业展赛促进创意培育开发

当前竞赛育人得到各高校大力推广。然而,目前高等教育在考核制度、评价标准、推广力度等方面都偏国内展赛、纵向展赛、官方性质展赛,轻横向展赛、行业协会展赛、社会性质展赛,限制了行业展赛蓬勃发展。气象影视行业性强,其竞赛育人模式具体定位、实施细则、运行模式都应凸显行业特色。应依托各地气象局与学校合作共建平台,积极引入竞赛驱动培育创新人才机制,开拓行业性展赛,着力培养影视人才气象内容创作能力,以行业优势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创意智力的孵化、加快竞赛成果的实践整合和社会转化,更好对接市场,反哺行业。作为老牌气象行业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早在2008年就开启了与中国气象局北京华风影视气象信息集团的合作,开展气象影视人才的合作培养,积极举行如海洋大赛、全国气象科普创意大赛、“天气通”杯气象APP创意大赛等行业性学科竞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气象高校和气象局、环保局、海洋局等多方联动,主办、承办、推动、互动带来良好效应,成果丰硕。该校在奖励、绩效等方面予以高度肯定与认可,激励师生参加展赛,开发创意,培养了大批优质影视人才,多数进入南京、北京、深圳、上海、福建等各地气象局宣传、影视部门就业,达到了反哺行业的效果。

(2)改革评价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代表的国内气象行业高校,受理工学校教育传统影响,其人才评价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传统、轻创意的理工科量化评价倾向,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气象影视人才。针对气象行业的特殊需求,要更好发挥行业部门在人才培养中的决定性作用,应将人才评价的自主权有序合理地“放”给行业系统,注重对学生创意能力、创作实践、行业匹配、社会化对接等校外方面的考核与引导。一是丰富评价主体,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二是在学分分配和成绩评价标准上向创意性创作成果倾斜;三是引入新媒体评价手段,将学生创作成果网络发布,通过新媒体互动取得的人气流量、口碑评价、投票评比等量化数据作为评分的指标和依据。四是改革毕业论文考核机制,根据不同的选题方向和选题属性灵活考核,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双轨制评价,达成毕业考核方式多样化。

2.转变气象影视服务理念,培养跨界融合型人才

现代气象公共服务范畴不断拓展,影视媒介与新兴媒介急速融合,影视服务深入渗透其他行业,时代的诸多变化都在召唤跨界融合型人才。

(1)构建开放性课程体系,锻造跨界融合素质

一方面,应扩大课程体系框架,构建以影视课程群为主、气象素质课为辅,辐射相关课程群的“大气象影视”课程体系。影视专业课之外,增设传播、新媒体、数字技术方面的媒介学课程和“气象民俗学”“气象科技史”“气象社会学”等行业素质课程,各学科内容以影视课程为核心融会贯通,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足够多元;另一方面,应打破传统专业单一技能与知识体系架构,弱化专业边界,根据受教育主体需求和行业岗位技能要求构建包括“素质基础课、技能模块课、能力拓展课”的多元课程体系,创建基于学科互通、专业互通、文理互通的跨专业、跨学科、跨文理课程群;以行业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完全学分制”为基础,以跨界融合型师资队伍为保障,以校企联手、深度融合为条件,构建符合行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框架和体系,实现跨界融合型气象影视人才培养目标。

(2)开发多元实践形式,提升人才跨界服务能力

互联网升级发展时代,“影视+”成为发展常态,影视与旅游、教育、博物馆、展览等行业深度融合,气象影视人才的服务能力不应局限于狭隘的气象行业,也应借力影视艺术强大的渗透力,面向气象公共服务相关领域,反哺不断拓展的气象事业。一方面要拓展、深化校企合作。气象人才校企合作不应局限于中国华云、华风集团、象辑科技、墨迹天气、富景天策等气象服务类公司,也要开发与气象服务支撑技术企业如航天宏图、中科三清等的深度合作,增强人才计算机、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培养人才科学与艺术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丰富实践形式。通过参观考察、实习实训、项目合作、成果孵化、联合培养、产业园区入驻等方式深化高校与气象部门及气象服务相关行业的合作,丰富实践形式,培养人才综合素质,提升服务社会各行各业的能力。

3.整合国际资源,培养国际型人才

信息时代和产业化时代,气象传播的全球化竞争越演越烈,我国气象信息服务产业起步晚,发展滞后,国外机构已经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如The Weather Channel与Sina、Baidu合作、AccuWeather与腾讯、华为、HTC、墨迹等合作……培养国际型气象传媒人才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气象传播崛起的必然选择。首先,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传播规则和了解全球气候制度、在气象影视领域能够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师资队伍;其次,整合构建对接国际气象影视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系,在保有气象服务属地性特色基础上与国外(尤其是周边国家及气候带近邻区域)气象影视人才教育相互衔接;再次,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加强与国外气象影视学科之间在教学、科研、管理、师资、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教育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培育符合国情、具有真正国际素质的气象影视人才。

猜你喜欢

气象影视互联网+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气象树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中国农业气象》征订启事
中国气象“风云”
影视声音中听觉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大国气象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