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味,古诗词赏析的技巧

2020-07-10朱淑英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表达技巧语言特征

朱淑英

摘 要:从把握诗词的语言特征,了解诗词的风格流派   掌握诗词的表达技巧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言特征;风格流派;表达技巧

读懂古诗词,会欣赏古诗词,是中学生的必备能力。关于这一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已有详尽而明确的要求,此不一一赘述。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中学生而言,古诗词赏析应分三步走,即体会情感,养成兴趣,掌握技巧。简单概括为,“情味”“趣味”“理味”。关于前两者,我已在另外两篇论文中做了详述,今天,就“理味”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所谓“理味”,就是指诗词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固有特征。是长期以来,是人们对诗词形成的特有认识,是诗词区别于其它文体的地方。掌握了“理味”,就是把握住了诗词的赏析技巧。在体会了诗词的情感,养成了对诗词阅读积累的兴趣,又把握了诗词的这“理味”,那么,读懂诗词,会简单的赏析诗词,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一、把握诗词的语言特征

诗词的语言特征是指诗词语言与广义散文语言的区别,曹丕《典论 论文》言“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古人的这些论述说明,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有与之相称的语言特色。从这个角度讲,诗词语言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抒情性是诗歌最明显的特征,南朝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传说我国第一首诗是大禹的妻子做的《候人诗》,内容只有四个字“候人兮兮!”,以抒发对长期在外工作的丈夫大禹的思念之情。

古诗词大多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词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但是,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即“言有尽而意无穷”,“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洪迈《容斋随笔》),“语少而意广”(陈师道《后山诗话》)等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特别是近体诗和词曲,更是短小精悍。唐庚的《唐子西文录》称赞杜甫诗的含蓄深远说:“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含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乎,言者,杜诗虽小而大”“小”者,词量少之谓也;“大”者,含蓄深远之谓也。”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为例,具体的说明了诗歌语言的这一特征:“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整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的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的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到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了吗?”另有词例,李清照的一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意思是“瑟瑟西风把链子卷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与酒相对的菊花,顿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但它包含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有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一个“瘦”字,点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充分写出来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思念之苦。读到此词的丈夫必会生发对妻子的无限怜爱之情。这就是诗词语言的魅力:含蓄而深远,精炼而丰富。

诗词要借助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词非对语言做出变形不可。“变形”是指词性的变形和句式的变换。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以“绿”一“闹”大大拓展了这两句诗词的境界,增加了使得形象性和情趣。这就是词性变换的典型例子。至于诗词句式变形的例子,更是随处可见“铁马秋风大散关”“古藤老树昏鸦”,名词的叠加而诗意丰富。句式颠倒:杜甫《日暮》诗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未颠倒语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换”一“颠”,貌似不符合语法规范,但是,诗词的形象性,趣味性,押韵味,都出來了,很好的体现了诗词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的语言特征。

中学生如何把握运用诗歌的语言特征?多读多思多总结当然必不可少,平时训练更不可或缺。一是经常举行古诗词诵读比赛,加强感性认识;二是,进行文体转换练习,比如,学古诗词时,要求学生把诗歌语言变成散文语言。三是,用古今文章写古诗词的训练,例如,学过《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求学生把“完璧归赵”或者“渑池之会”写成近体诗,强化对诗词语言的理性认知。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练习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的,需多次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尤其对于我们普职融通的学生,基础不好,更需要多练习。

二、了解诗词的风格流派

诗词的风格和形式,亦指一定历史时期中,诗歌创作的倾向。《新月刊》一九五八年第十五期:“所谓诗风,不仅是指诗的风格和形式,恐怕应该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诗歌的创作倾向。”

上古时期,民风淳朴,诗风亦淳朴。《诗经》是典型代表。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①汉乐府诗和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是汉代诗歌的特征,乐府诗是民歌,朴实无华,古诗十九首则反映了动荡社会百姓的痛苦。②魏晋南北朝,有“苍凉悲壮”的“建安风骨”。唐诗更是体现了豪迈多姿的盛世王朝精神,而且,唐人又创造了“近体诗”,达到了的古格律诗的高峰,杜甫《登高》就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③北宋诗歌就另辟蹊径,使诗歌更多的具有理性特征。④ 朱熹的《观书有感》,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等等,都充满了哲理意味。这时,诗歌的新形势“诗之余”——词,登上了文学殿堂的大雅之堂。宋词元曲,各领风骚。清朝有了纳兰性德,就不能说词之衰微。⑤

诗的风格,当然也包括诗歌创作的个人风格。

流派,百度汉语这样解释“指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独特的风格的派别。”由此推知,诗词流派,就是诗词风格相似的诗词人。

掌握诗风流派的特征,要做总结梳理。学完一册课本。就要对所学过的古诗词进行一次诗风流派的总结梳理,这样,高中课本学完后,至少总结五次到六次,并且,随着知识的增多和阅历的丰富,每一次总结,每一次梳理,都是一次升华。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赏析能力越来越强。

三、掌握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词的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布局谋篇,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塑造形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等方面而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鉴赏,就是对诗词的表达技巧进行感受、理解、鉴定和欣赏,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评判。这是理性读诗词,是在感受诗词情味趣味的基础上的分析,也就是对诗词进行的理性分析。如果,结合生活的读诗词,“感受其美”,是“知其然”,那赏析诗词就是“知其所以然”即“感其所以美”。

充分利用课本这个例子,学习每一首诗词,都要做到“知其美”和“知其所以美”。其实,古诗词赏析不是孤立的,和语文的其它文体文本的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不能把赏析古诗词能力看作是一项单独的行为,它是语文学习的方式之一。

语文学习,技巧是末,知识积累是本。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和深思,没有对诗词的大量阅读和积累,再好的技巧都是零。情味,趣味,理味,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论语 为政第二》。

[2]钟嵘《诗品》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3]明人胡应麟说此诗“当为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

[4]明朝杨慎《升庵诗话》:“宋人诗主理。”

清朝刘大勤《师友传灯续录》说:“宋诗多言理。”

[5]《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百度文库)

猜你喜欢

表达技巧语言特征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黑人英语的语言特征
物流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The Expression of British Humor in Downton Abbey
职业能力大赛视角下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探析
感悟平淡中生命的精彩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
专题摄影表达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