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鸡首壶兴起的原因

2020-07-09林涵

青年生活 2020年2期
关键词:仿生设计魏晋南北朝图腾

林涵

摘要:本文主要以鸡首壶为研究对象,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对鸡首壶的兴起原因进行研究。旨在探索鸡首壶发展的起源,在感受鸡首壶的设计寓意的同时,更深一步去了解科学的设计方法。通过鸡图腾出现的寓意、魏晋时期陶瓷发展背景,可以发现鸡首壶的出现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具体体现在鸡首壶的形制特点的发展与其自身在使用功能上的结合。

关键词:鸡首壶  魏晋南北朝  仿生设计  图腾

一、鸡出现的历史

鸡属鸟纲雏科,是我国古人通过野生驯化而来的禽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鸡的国家,至少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的河北武安磁山村新石器遗址中就发现了鸡古的遗骸。此外,在仰韶文化、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不少鸡骨的骨器。在我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上也出现了以鸡为原型的文字雏形,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古人将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动物分为六畜,分别是“马、牛、羊、鸡、犬、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鸡就已经被列为“六畜”之一。

二、鸡的寓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例如凤的形象来源于鸡。宋代《太平御览》记载:“黄帝之时,以凤为鸡。”鸡是古人眼里的司晨鸟、知时畜,还是辟邪物。古人认为,凡邪鬼魔神皆怕雄鸡,日出东方,鸡鸣报晓,夜晚的鬼怪皆被驱走,鸡血更是镇邪之物。(左图:清代苏州木版门画《金鸡报晓》,贴于门上以辟邪,口喙蜈蚣,寓意除害免灾。)另外,人们普遍认为雄鸡能牵引太阳,是驱邪通天的神物。据《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所谓“重华”即双睛在目,每只眼里有两只眼球子。《淮南子·修务训》进一步解释:“舜二瞳子,是谓重明。”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盼这种鸟能飞到家门口,等不到时,“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由这种遗俗变化来,故古人将鸡与光明和华旦连接在一起。与此同时无论在红白二事、驱邪还是占卜上,鸡都是重要的角色。

民间除了会在祭祀时借鸡还神外,古时更会用生鸡来代替死人拜堂,甚至有过于用鸡来招魂的迷信说法。由此看来,鸡在古人眼中是极具“阳”性之物,这应该与“鸡崇拜”风俗有关。迷信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为主管日出的“天鸡”。《艺文类聚·鸟部中》记载:“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古人对鸡有着很高的信奉和崇拜。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鸡成为仿生陶瓷器皿元素的主要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仿生设计的陶瓷器皿种类繁多,唯独鸡首壶贯穿了整个时期,并且发展不断更新,其生命力之久必定与“鸡”这一仿生设计元素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盛唐时期的带来,鸡首壶这一器物逐渐消失不见。从鸡首壶出现和盛行的时间节点来看,鸡首壶取“鸡”为仿生设计元素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反证了鸡首壶为何唯独在这一时期受到人们的青睐。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背景长年战乱,政治文化交替频繁,人们的赋税眼中,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时期,水旱成灾,瘟疫蔓延,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可以说是生灵涂炭,饿死病死的人抛尸荒野,黑暗的恐怖笼着大半个时代。人们欲求安宁而不得的社会环境,加上科学教育的严重缺失,使人们的迷信思想盛行,将希望寄托于神灵,同时祭祀活动也随之盛行,这都反映了社会环境对宗教和鬼神崇拜习俗的影响。再加上,佛、道的兴盛和发展,从文化意义上来讲,对人们的思想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统治阶级,为了用佛家之道麻醉人们的思想,以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大力的推崇佛教。佛教的兴起,使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地狱、冤魂报应等观念,占卜、占星、相面、相宅、相墓、望气、风角等方木的流行,让人们更加相信鬼神的存在,将一切瘟疫、旱涝之灾、生老病死等不幸经历归结为鬼神作祟,而非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用某种“吉祥之物”来镇邪驱鬼,而鸡正是这种极阳之物,人们自然将鸡的崇拜推向高峰。在魏晋时期的大量文献记载中,对于鸡的推崇屡见不鲜。如晋代《拾遗记》讲鸡能辟邪,“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魑魅丑类,自然伏退。”同时期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东晋王嘉《拾遺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等众多文献皆有对鸡可以镇邪的记载。

相反随着盛唐时期的到来,人们生活安逸稳定之后,政治、经济、文化皆达到了一定的繁荣,人们开始不再将命运寄托于神灵,佛学文化也开始愈加本土化,鸡首壶这种辟邪之物的想着已经其自身的审美风格则随之被历史淘汰,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冯先铭 《中国陶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1版

[2]尚刚 《中国美术史新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2月

[3]萧放 《荆楚岁时记》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

[4]吴正光《民俗文物中的鸡文化(下)》当代贵州 2005年01月

猜你喜欢

仿生设计魏晋南北朝图腾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探究仿生设计在包装容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