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蓄血证论治男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0-07-09仲崇副韩斌纪云高兆旺

世界中医药 2020年4期

仲崇副 韩斌 纪云 高兆旺

摘要  蓄血证出自《伤寒论》,其主要病机为“瘀热互结下焦”,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为主。通过分析研究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报道中许多男科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囊炎、附睾炎等均可见到瘀热互结的病机,而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也都显示采用凉血散瘀的治法能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蓄血证;瘀热互结;男科疾病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of Male Diseases Based on Blood Stasis Syndrome

ZHONG Chongfu1,HAN Bin2,JI Yun1,GAO Zhaowang1

(1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 2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comes from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Its main pathogenesis is “heat and blood stasis coagulated with each other”,and the main treatment is clearing away heat and cooling blood,activating blood and dispersing blood stasi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it is found that many andrology diseases such as prostatitis,prostatic hyperplasia,seminal vesiculitis,epididymitis and so on,can be see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at and blood stasis,and clinic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also show that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cooling blood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Now the research on the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in andrology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Keywords  The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Heat and blood stasis coagulate with each other; Andrology

中圖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20.04.036

蓄血证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涉及到内外妇科等多个系统的疾病。我们通过对近年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蓄血证在男科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为从蓄血证论治男科疾病提供借鉴,并对蓄血证在男科疾病中的下一步研究指出方向。

1 蓄血证研究

1.1 蓄血证的提出

蓄血证源自《伤寒论》,原本是指外感邪热入里,与血搏结于体内的病症。张仲景已经总结出蓄血证的病机是“瘀热互结”,并明确提出治疗之法为“下血”,即活血散瘀,使热随血下。具体方剂包括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

1.2 蓄血证病机及治法

蓄血证病机是“瘀热互结”,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认为“瘀”与“热”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热邪熬炼血液使血液稠浊,血瘀加重;另一方面,瘀血日久又郁而化热。此即《温热逢源》中“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此时单纯活血难除血分之热;单纯清热又易致血遇寒而凝。治疗当如叶天士所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即同时注重清热凉血与活血散瘀,热清则血无由耗,瘀散则热无所依,最终热与血不再胶结难解。

具体而言,瘀热互结证又有“瘀重热轻”“瘀轻热重”等不同,正如伤寒大家刘渡舟所言“热重于瘀者是桃核承气汤证,瘀重于热者是抵当汤证,瘀热皆轻者是抵当丸证”。“瘀重热轻”,则治法以凉血散瘀为主,辅以清热凉血,反之亦然。

故临床辨证时需紧抓“瘀”与“热”这2个病机特点,但凡有“瘀热互结”的病机,即可按蓄血证论治,治法总以凉血散瘀为原则,按“瘀”“热”之轻重灵活运用。

1.3 蓄血部位

关于蓄血证究竟血蓄何处,历代医家对此争论不休。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成无己、吴谦的血蓄下焦说。吴谦在《医宗金鉴》中指出:“太阳随经瘀热,不结于上焦之卫分,而结于下焦之营分也。故少腹当鞭满,而小便自利者,是血蓄于下焦也”。此外,亦有方有执、尤在泾的血蓄膀胱、柯琴的血蓄冲任少腹及陈修园、唐容川的血蓄胞宫等观点。

近代医家对蓄血部位的认识虽有不同,但主流观点依然是“血蓄下焦”。董阜挺等[1]认为蓄血部位可出现在下焦肠腑、胞宫及冲任等部位。李正富和田合禄[2]提出蓄血部位在下焦,具体而言在小肠与胞宫。综合各家观点,蓄血证的病位当属下焦,而下焦内涵大小肠、子宫、膀胱、前列腺等诸多脏腑,内有经脉循行,热邪循经内传,可入膀胱,亦可能入其他脏腑,具体在哪一脏腑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2 蓄血证与男科疾病的联系

2.1 常见病机

许多常见的男科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常可见到“瘀”与“热”的病机特点:“瘀”:多因情志内伤,气滞血瘀;忍精不泄,败精阻滞;劳逸失度,多坐卧少运动,气血不畅,脉络瘀阻。“热”:多因五志过极,郁而化火;嗜食肥甘,湿热内蕴;纵欲体虚,邪毒内侵。二者相互作用,既可因“瘀”致“热”,亦有因“热”致“瘀”,最终多见瘀热互结之证,故按蓄血证采取凉血散瘀的治法,能取得良好疗效。

2.2 病位及症状相似

男科疾病好发于前列腺、睾丸、附睾等部位,总属人体之下焦,肝肾及冲任等经脉穿行其间。许多男科疾病发作常可见到小腹、耻骨及会阴等处不适,甚者可见疼痛,与《伤寒论》所言“少腹急结”有相似之处。

3 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3.1 在前列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前列腺炎相当于中医学“精浊”“淋证”等范畴,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男科疾病。其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为多发[3],症状以会阴腰骶和耻骨等部位反复疼痛不适及尿频等排尿症状为主。

李海松等[4]经过大样本的前列腺炎证型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前列腺炎在临床中少见单一证型,多是复合证型,其中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证最为多见。陈圣堂和刘恺[5]认为“热毒”“瘀结”是本病主要病机,且热毒常兼夹湿邪,热、瘀、湿相互为患,治法当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散结。樊千和薛建国[6]提出前列腺炎的主要病机是瘀热,并将瘀热致病分成3个阶段:湿热内蕴,脉络阻滞;脉络瘀滞,瘀积化热;瘀热相搏,不通则痛。辨治以凉血散瘀为主,按“瘀”“热”主次不同灵活配伍清热凉血药与活血散瘀药。由此可见,“血瘀”与“湿热”是前列腺炎的2个主要病机,且二者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因此以凉血散瘀为主的方药大多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陈朋飞[7]给予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桃核承氣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治疗1个月,症状评分显著改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塞来昔布组。这可能与桃核承气汤降低了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增强了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有关。李洪兵和徐宝[8]发现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经桃核承气汤治疗后,前列腺液IL-6、IL-10、IL-17、COX-2、p38MAPK水平均显著下降,B7-H3水平明显升高,且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桃核承气汤可能作用于前列腺炎病程中多个机制产生抗炎镇痛作用。有研究显示前列舒通具有化瘀散结、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使前列腺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提高,消除前列腺的水肿,减轻前列腺炎性反应,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生命质量及预后[9]。

宋国宏等[10]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能明显减轻大鼠前列腺组织炎性病变范围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同时降低血清及前列腺组织NO浓度。其机制可能是局部血循环改善之后,炎性反应递质与氧自由基减少,总抗氧化能力提高,减少了前列腺组织的氧化损伤。肖海涛等[11]研究发现前列通瘀汤(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能明显改善大鼠的前列腺病理分级,具体机制为抑制COX-2、IL-1β和PGE2的表达,促进β-EP的高表达,进而能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前列腺炎在临床多见湿热瘀血互结之证,这与蓄血证“瘀热互结”的病机相符,故可按蓄血证论治。临床中根据患者病因的不同,病机可以有所侧重。具体而言,因长期久坐或忍精不泄以致败精瘀阻、瘀久化热者,病机多瘀重于热,症状多以骨盆区疼痛不适、排尿不畅等瘀阻症状为主,可兼有尿频尿急等热性症状;因嗜食辛辣、喜好烟酒或房事不洁导致者,多因湿热毒邪久羁体内,化热伤阴,经络瘀阻,其病机热重于瘀,症状也以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等为主,兼见小腹、会阴等部位的胀闷不适症状。本病的治疗需注意3个方面。首先,按瘀热轻重灵活选用清热凉血及活血化瘀的药物:瘀重热轻以行气活血为主,如三棱、莪术、大黄、桃仁之类,佐以清热;热重瘀轻者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如忍冬藤、赤芍、牡丹皮、败酱草等,稍加活血之品。其次,注意清热药可选用兼有养阴效果的药物如丹参、生地黄,活血药可配用通络之品如地龙、路路通之类。最后在凉血散瘀的基础上佐以利湿泄浊,可选用茯苓、萆薢、冬葵子等。

实验研究也证明凉血散瘀类等方剂确实能减轻前列腺组织炎性反应,缓解疼痛不适等症状,因为中药方剂具有多靶点、多机制的特点,所以具体作用机制尚且难以完全阐明,目前多是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缓解炎性反应、减少氧化损伤等角度进行探索,除此之外诸如对内分泌因素及神经功能的影响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多发于老年男性,属于中医学“精癃”“癃闭”的范畴。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或使膀胱出口梗阻,引起以尿频、尿急、尿失禁、夜尿增多等为主的下尿路症状(LUTS)。

潘晓东[12]对506例BPH患者证型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各证型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肾阳不足型(25.7%)、脾肾气虚型(23.9%)、气滞血瘀型(20.6%)、湿热下注型(16.2%)、肾阴亏虚型(13.6%)。吕双喜等[13]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学处理,对137篇BPH相关文献研究分析得出结论:BPH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助阳等为主。杨伟和赵红[14]认为本病以肾气亏虚为本,兼夹湿热、血瘀等,彼此互为因果。瘀血是重要致病因素,指诊触及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即可理解为有形之血结块。治疗当在补益肾气的基础上注意活血化瘀与清热利湿。

王锦涛[15]研究发现,桃核承气汤联合非那雄胺能明显缩小前列腺体积,对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都有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非那雄胺组。纪洪亮[16]予以益肾活血、清热通淋之癃闭舒联合坦洛新治疗BPH患者,经过8周治疗,有效率达到72%,明显高于单用坦洛新的对照组。钟利进[17]认为本病以肾虚气化不利为本,湿热瘀阻为标,使用加味滋阴通闭汤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对BPH患者夜尿次数、最大尿流率等有明显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BPH发病因素较多,其中年龄增长与有功能的睾丸是已明确因素,其他如炎性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异常、代谢紊乱等都会对本病造成影响。宣生琪等[18]研究认为前列舒通联合坦索罗辛能明显提高BPH的治疗有效率,缩小前列腺体积,升高人体雌二醇(E2)水平,增加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残余尿量。其机制可能是高浓度E2在抑制了前列腺间质细胞增殖的同时对改善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产生积极影响。张治国和刘洪盛[19]研究发现前列通瘀汤能够降低大鼠前列腺质量及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显示前列腺增生与组织内蛋白激酶失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生长因子异常表达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而前列通瘀汤能作用于以上3点对前列腺增生起抑制作用。实验研究表明,清热活血类的中药对于BPH的症状改善及腺体的缩小都有明显作用,因其作用靶点多、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故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肾虚”“瘀血”与“湿热”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患者多年老肾虚,气化失权,气血运行不畅则水道瘀阻,膀胱气化不利则湿热壅滞,二者相互搏结,阻滞水道,又能影响膀胱气化。三者常常同时存在,相互影响,故治疗时除了注意湿热与血瘀,还需顾及肾气,治法上按热、瘀、虚之间的轻重调整清热利湿药、活血散瘀药及温肾化气药的剂量比例。另外,因本病往往长期存在,所以根据病机不同灵活选用对证中成药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具体而言,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在中医属于“癥积”范畴,若患者以前列腺的增生为主要表现,肛门指诊可触及增大的前列腺或超声显示前列腺腺体增生明显,伴有尿线变细、排尿不畅等,则病机是以瘀为主,治疗当散瘀行水,佐以清热,可选用代抵当丸为主方,视病情稍加清热利湿药或温肾化气药如泽泻、瞿麦、肉桂等,中成药可选前列金丹片、前列欣胶囊、芪莪胶囊等;以尿频、尿道灼热、小便黄赤、小腹胀满等为主要表现,甚者伴发前列腺炎,则是以湿热为主,选桃核承气汤为主方化裁,予以滑石粉、石韦、冬葵子等清热利湿,川牛膝、益母草等活血利水,桂枝、白术助气化,中成药可选前列舒通、宁泌泰、翁沥通胶囊等;若患者以尿频、夜尿多、小便无力、小便清长等为主要症状者,前列腺增生程度相对较小,或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再次排尿困难,往往多考虑为肾气不足、气化失权,可以济生肾气丸合五苓散为主方加减,瘀重者加三棱、莪术、王不留行等,湿热重则加蒲公英、车前子等,中成药可选夏荔芪胶囊、前列舒乐胶囊等。

3.3 在精囊炎治疗中的应用

精囊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射出血性精液、射精痛等为主要症状,相当于中医学“血精”范畴。

申树林[20]提出本病病机以血热迫血妄行和瘀血阻络最为常见,初期为血热证,病久多瘀而化热。治疗以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为主,配合清热利湿、滋阴降火等。薛建国教授认为瘀热是血精发展变化的重要病机,离经之血郁而化热,瘀热搏结,导致出血经久不愈,治疗上以凉血、化瘀、止血并举[21]。郭军强调对本病的分期论治,初期清热凉血止血,中期活血凉血,后期补肾健脾兼活血化瘀[22]。

何文桂和张士更[23]用前列安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精囊炎,对照组单用抗生素,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前列安栓的主要作用为清热利湿通淋、化瘀散结止痛,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炎性反应,减轻水肿,用于精囊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杨毅坚等[24]认为湿热瘀阻是血精的病机关键,故治疗应以清热化瘀为主,采用内服清热化瘀中药,同时予以纳米银凝胶纳肛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李杰[25]认为瘀血贯穿精囊炎发病的始终,既是病理产物,同时瘀久化热,瘀热互结,扰动精室,导致再次出血,故又可作为发病之因。针对湿热瘀阻型的精囊炎采用精血消愈汤(功效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治疗,患者的血精及其他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热”与“瘀”是精囊炎的重要病理因素。起病之初以“热”为主,或血热炽盛,或湿热薰蒸,或阴虚火旺,总有热邪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瘀”多为离经之血停滞而成,本为病理产物,但久治不愈又能瘀久化热或与湿热、血热等相搏结,最终瘀热互结,成为发病之因。

虽然本病是出血性疾病,但治疗不能单纯见血止血,而应止血、凉血、活血三法并用,以免闭门留寇。临床上按病程的长短、症状的不同,治疗也有所侧重:初期多因热邪迫血妄行,往往热势重而瘀血较轻,其临床表现多为精液颜色鲜红,量多,无血块,治疗则以凉血止血为主,可选小蓟饮子为主方加减,选用白茅根、大小蓟、茜草等凉血止血药,佐以化瘀止血之品如三七、蒲黄之类;中期多以瘀血为主,热势较轻,症状多表现为精液暗红,或有血块、血丝,治疗当以化瘀止血为原则,选用桃仁、红花、三七、侧柏叶等,同时加入赤芍、牡丹皮之类凉血散瘀药,使血止而不留瘀;后期多因疾病经久不愈,热伤阴血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而出现气阴两虚证或气血不足证,但临床较为少见,多见精液色淡红,或仅镜下血精,治疗应当在补益气血同时兼顾理血止血。药理研究也表明,清热解毒药可以减轻组织损伤和局部炎性反应;凉血止血药能加速止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且还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活血化瘀药能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26]。

3.4 在附睾炎治疗中的应用

附睾炎是以附睾的肿胀、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可伴有发热,包括急性附睾炎与慢性附睾炎,大致相当于中医学“子痈”的范畴。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子痈亦属于中医外科“痈疽”的范畴,所以“瘀”与“热”在附睾炎的病机辨证中十分重要。

本病是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而成,治疗上主张分期治疗[27]:初期以肝经湿热为主,治疗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热利湿、导热外出;中期湿热与气血凝滞,瘀结成块,治疗当清利湿热与活血散瘀并举;后期则多见瘀滞未消兼有肾精亏虚,治以软坚散结、滋阴填精。周仲英亦将本病分成三期,认为瘀热病机贯穿本病全程,然而随分期不通,各有侧重:初期多热重瘀轻,治疗以清热、活血、利湿、解毒为原则;极期瘀热并重、肉腐成膿,治当通腹泻热、凉血化瘀、清热解毒;后期多虚实夹杂,实证为瘀结化热,虚证多肝肾阴亏,按虚实轻重辨治[28]。史小田和彭建明[29]亦指出湿热停聚、气血凝滞是本病的病机关键,以枸橘汤加减治疗,效果良好。

郑建龙等[30]用仙方活命饮治疗慢性附睾炎34例,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附睾肿块体积均明显改善,其效果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组。高倩倩等[31]认为附睾炎的病机为火毒蕴结、脉络瘀阻,治疗采用桂枝茯苓丸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治疗8周,总有效率91.04%;肿块缩小程度及VSA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的对照组。

中医认为附睾属“肾子”,位居下焦而易遭受湿热火毒之邪的侵袭,湿热火毒阻滞经络,经气不利,血脉瘀阻,故“热”与“瘀”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极大影响,且按分期不同各有侧重。初期多以“热”为主,到化脓期则是“瘀热并重,热盛肉腐”,后期多以“瘀”更为明显。对于本病的治疗,不仅要分清“瘀”与“热”的轻重缓急,还应注意在化脓期注意脓液的排出,不宜过早、过量使用凉血药物。

疾病初期,病势以热为主,湿热火毒壅滞经络,气血阻滞,瘀血与热毒相搏结,热重而瘀轻,故临床常可见阴囊附睾处肿胀热痛、皮色变红、皮温升高、触痛明显,治疗时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佐以凉血化瘀,可选龙胆泻肝汤为主方,给予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等解毒消痈之品,少佐凉血散瘀之药如赤芍、牡丹皮等。若初期未能及时控制病情,则瘀热搏结日久、酿腐成脓,此时多表现为阴囊附睾处灼痛更加明显、皮温高、可触及囊性脓肿、患者可伴有全身的寒战高热,治当通腑泄热、化瘀排脓,予以大黄牡丹汤和透脓散加减,视情况配伍皂角刺、穿山甲、黄芪、当归等,必要时可切开排脓,以透脓外出为要,不宜用凉血药以影响脓毒外出。疾病后期,热势渐退,瘀象明显,患者以阴囊坠胀疼痛、附睾触及结节、附睾触痛、可伴有低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呈现瘀重热轻的病机特点,治疗可选橘核丸或者抵当汤化裁,配伍夏枯草、牡蛎、昆布等软坚散结之品。因瘀热可耗伤气血,故而部分患者后期可伴见低热难退,此为虚热,治疗时需根据辨证,配伍滋阴养血或益气健脾之品。

目前,众多临床报道以短期研究为多,研究样本数少,缺乏大样本、多中心、涉及长期疗效的研究;对于方剂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等尚不清楚。这些问题仍有待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男科疾病中常可见到“瘀”与“热”这2种病理因素,且二者常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而男科病所涉及相关脏腑亦多位于下焦。故最终常可见到瘀热互结下焦的病机,可按“蓄血证”论治。但临证需仔细辨证,把握好“瘀”与“热”两大病理因素的轻重,灵活调整活血化瘀药与清热凉血药的用量。此外,还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掌握每种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及治法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董阜挺,林敏,曹灵勇.蓄血证“寒温两派”辨治浅析[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8):549-550.

[2]李正富,田合禄.太阳病蓄血证若干问题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9):700-702,705.

[3]Magistro G,Wagenlehner FM,Grabe M,et al.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Eur Urol,2016,69(2):286-297.

[4]李海松,韩富强,李曰庆.918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27(6):416-418.

[5]陈圣堂,刘恺.从“热毒”、“瘀结”理论论治慢性前列腺炎[J].湖北中医杂志,2018,40(4):40-41.

[6]樊千,薛建國.从“瘀热”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的临证思路与经验[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1):112-115.

[7]陈朋飞.桃核承气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Ⅲ B型前列腺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4):562-564.

[8]李洪兵,徐宝.桃核承气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及对前列腺功能、前列腺液IL-6、IL-10、B7-H3及COX-2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3):131-134.

[9]庞志鹏.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前列舒通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7):114-116.

[10] 宋国宏,艾斯卡尔·吐拉洪,耿芳,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341-2343.

[11]肖海涛,罗明俊,曾鼎,等.前列通瘀汤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治疗作用及药理学分析[J].四川中医,2018,36(12):43-46.

[12]潘晓东.前列腺增生症的证候分型及辨证要点[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

[13]吕双喜,曾凡雄,沈建武,等.基于数据挖掘系统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中医用药规律及治疗思路探究[J].中国性科学,2016,25(10):96-99.

[14]杨伟,赵红.中医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认识[J].全科口腔医学(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6(15):136.

[15]王锦涛.非那雄胺联合桃核承气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9):1701-1703.

[16]纪洪亮.坦洛新联合癃闭舒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8):125.

[17]钟利进.加味滋阴通闭汤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夜尿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7):807-808.

[18]宣生琪,吴德锋,魏汉松,等.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9):708-709.

[19]张治国,刘洪盛.前列通瘀汤对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组织蛋白激酶调控及抑制前列腺增生机制影响[J].四川中医,2018,36(11):41-44.

[20]申树林.血精症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浅析[J].陕西中医,2010,31(8):1100-1102.

[21]白宽.薛建国教授运用瘀热病机理论辨治男性病的临床经验总结[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2]朱大云,高庆和,王福,等.郭军治疗血精经验探析[J].北京中医药,2014,33(6):419-421.

[23]何文桂,张士更.前列安栓治疗66例精囊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5,24(2):9-11.

[24]杨毅坚,陈天波,李焱风,等.清热化瘀法并纳米银凝胶治疗精囊炎32例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2):25-26.

[25]李杰.精血消愈汤治疗湿热瘀阻型精囊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6]臧大伟,郑连文,王小龙,等.顽固性血精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7,38(9):1769-1770.

[27]王全,张喜玲,尹霖,等.陈德宁辨治附睾炎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5):82-83.

[28]王浩,薛建国.从瘀热辨治子痈的临证思路与经验——周仲瑛教授瘀热病机男科运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8):682-684.

[29]史小田,彭建明.彭建明应用枸橘汤治疗子痈医案举隅[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4):312-314.

[30]郑建龙,吴金平,程文宁.仙方活命饮加味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0):151-152.

[31]高倩倩,马永,王祖龙,等.桂枝茯苓丸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研究[J].中醫临床研究,2014,6(1):7-9.

(2019-08-27收稿 责任编辑:杨觉雄)

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108);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专项(2013-190403)作者简介:仲崇副(1984.01—),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疾病,E-mail:zhongcf212@163.com通信作者:高兆旺(1967.04—),男,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疾病,E-mail:qlgz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