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的“五式自学法”

2020-07-09应存荣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验式自学作业

应存荣

摘 要:“学为中心”指导下的新型学习形态,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活动中,老师要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把学习的过程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而“五式自学法”倡导自学,为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摘录”“理解”“操作”“体验”“比较”等方式解放学生。文章结合平时汇集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改进,尝试用“五式自学法”指导策略,收到一定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五式自学法”

一、“摘录式”自学

(一)现象分析

老师布置作业时,让学生预习数学书第××页至第××页。老师把“自学”以“作业”的形式布置,而学生有无真正自主阅读文本、真实地感悟,老师却没空检查。

如今的学生能偷懒的就偷懒,老师不检查的作业就不是作业,根本不会去认真完成;就算有些自觉的学生也仅仅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作业,没有自学目标的引导。这样学业布置,也许就成了一份“空头作业”。

(二)策略思考

每次有针对性地布置自学任务,都要让学生把它当作一份重要的作业来完成,并相应减少其他巩固性的作业。反馈时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可以让每位学生备一本自学相关的作业本(可以自起名字),及时记录独立自学后的相关知识。

二、“理解式”自学

(一)现象分析

当堂自学时,老师提示有5分钟的自学时间,但学生往往在前一分钟时非常认真,圈圈画画算算,但之后就开始玩笔或做其他小动作了,因为他们认为已经“完成自学”了。

这种现象就是“走马观花”式的预习,有形式无实质。教材中好多内容是情景图配一段文字,高段学生基本忽略情景图,直接关注重点的一段文字或是几个算式,他们觉得跟着书上的步骤下来就算是自学完成了。表面上来看,学生觉得整个内容都已经看懂了,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理解其本质,对知识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没有深入其中。这样的结果并不是老师的初衷,然而却是学生自学的真实写照。

(二)策略思考

哲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看书自学,是为还主动于学生,充分给予“思”与“悟”的时空。根据学生这种自学的现状,老师不妨以“问题”带路,“问题”驱动。对于重难点的知识,不妨顺应学生的自学思路,再追问几个拓展性问题,驱动他们再次深度思考。

这种策略方便在课堂内使用,引入课题后直接让学生看书,找到相关知识后,可以小组内讨论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先进行内部消化;也可以让老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集体反馈。这个方法针对性强,有效性高,反馈程度好。这种“理解式”自学,适用于小学阶段的概念、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学习。

三、“操作式”自学

(一)现象分析

动手操作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时候,动手操作的步骤与相关的要点,老师会“耐不住寂寞”,直接向学生讲解,或以课件形式来代替口头的讲解。

这种现象可谓之“越俎代庖”式预习,光有讲解而无操作。试想学生长大后,是否都有人还“手把手”地指导操作方法?“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讲的正是“听读记”三者的关联:学习不能只是“听”,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眼、耳、手、脑等多感官联动,如此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学数学如果从不模仿、不操作,那么即便有“思考”,也只是“表面”。只有當学生动脑动手经历过了,才会真正理解知识。

(二)策略思考

课堂中老师布置相关动手操作的任务,如果学生会的,等他先完成后再让他去与教材中的步骤与方法进行对比。如果学生不会的,请他们自己先看书自学,自学后再根据书本里的步骤与方法进行模仿与操作。反馈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方法,把操作技巧进一步内化。

学生边看书边操作,遇到问题动脑思考,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技能,一举两得。这种策略较多使用于教材内容比较直白,方法与步骤比较清晰的内容教学中。它较多反映的是一种技能,一种技巧,适用于小学阶段空间图形中周长、面积、体积的学习,学生面对图形有模可依,有模可摸,便于操作。也适用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计算板块,学生看完书后,可以去试一试,做一做,将表象知识进行内化。

四、“体验式”自学

(一)现象分析

有时老师让学生回家自学教材,并要求完成书本上的练习,学生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比较好地完成“练习”任务,但老师基本上很少布置“生活体验”式自学任务的,如果有涉及的,也是让学生上网找一找或问一问家长。

这种“纸上谈兵”的预习,有思考但无体验。数学需要思考,也需要体验的,有些数学知识是靠学生自己在体验中进行感悟才能更好地掌握的,若缺少体验,就不能更好地将数学生活化。当然,“体验式”的数学学习途径与方式有许多,可以走在预习之前,也可以走在课堂之中。

(二)策略思考

如今的“自学”,学生往往是匆匆一瞥,草草收场,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被学生真正消化。因此,碰到一些适合“体验式自学”的题材,老师不要轻易放过,要加以教材分析与精准设计。

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不可能是封闭的,应通过生活来教育。学生接触到的生活不可能都是熟知的,它需要学生去亲近,去接纳。生活体验的形式给学生敞开了一扇熟悉而陌生的门,迈入这扇门,学生能够体验到一种排除数学理解障碍的“乐”。这样的体验式自学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它适用于小学阶段位置与方向、概率统计、解决问题领域。

五、“比较式”自学

(一)现象分析

在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时,老师往往是提供“自学导引性提示”,而学生是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但缺乏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比较,导致有目标无比较,预习孤身只影。

我们都知道,许多知识点都是在比较中找到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尤其是在高阶思维的学习中,更是如此。但在小学阶段,往往都是老师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几种知识之间的比较,很少有学生自己从知识库里提取相似的知识进行自主比较。

(二)指导策略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自学中若能让学生充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避免知识之间的混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比较自学法”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许多领域:“数与代数”“概率统计”“空间图形”“解决问题”等方面都适用。只要学生将新老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就能找到异同点,找到深度理念的切入口。如果学生能够多自学几节新知,与后面的新知进行比较,产生更多的知识交错,相信新知的理解效果会更好。

自学,前提是“有效”,但不等同于“增加时间”。在自学指导时,老师必须立足学习,着眼发展,激励学生互相促进,教学相长。自学时要自觉遵循“勤思考、善联系、按要求、敢质疑”的十二字要诀,无论哪种内容,无论哪种方式,独立自学时,都可以朝这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1]盛珍珍.用户思维驱动下的微课+前置性学习策略研究[J].浙江教育技术,2019(05).

[2]张平非.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05).

猜你喜欢

体验式自学作业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快来写作业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