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2020-07-09赵培基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渗透德育

赵培基

摘 要:新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此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仅要将基本的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还需要注重正确的情感交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德育渗透与情感的培养。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小学语文不仅内容较为丰富、思想也比较深刻,属于渗透德育教育的理想学科。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做好基础语文知识的教育,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与实际需求,开展德育教育,以此建立高效生动的语文课堂。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有实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能为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汉字做好铺垫,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语文课程的教学需要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思想进行挖掘,在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一)语文的人文性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字与语言来说,其中都蕴藏了一定的思想,并与语文文字进行紧密的融合。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义务教育教学标准为依托,以此不断提升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教材中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特点,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形象、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主要就是通过学习语言,保证学生能热爱祖国,并受到社会主义的教育,在了解我国传统思想道德理念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社会保护精神与意识,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以此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

(二)语文的生动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的思想道德内容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能将丰富的思想融入每一篇生动的文章、诗词当中,其中还蕴含了较为丰富的情感内容,通过更加生动活泼、简单易懂的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语文知识具有生动性、具体性和形象性,不仅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还能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理念。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通过学习文字词语,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明确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保证学生能正确地使用与认识常用的汉字、语句。所以,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十分重要。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其能对字体、字形、字义进行研究,保证学生能对识字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还能不断推动其汉字读写识记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课本文章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选用的文章,大都具有思想性与教育意义,能满足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必要需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需要结合文本的基本内容,利用课文阅读赏析的方式,保证学生能理解其中蕴藏的教育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将道德内容转变为学生的自身修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的变化。教师可以讲教材中的文章,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教材文章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利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开展对文章的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只有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才能将教材的优势发挥出来,渗透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

(三)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将学生的德育渗透工作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就需要做好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教学活动。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属于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有助于做好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保证其了解语文课外活动的内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课外活动,需要保证活动难度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形势,激發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古诗词背诵大赛、演讲比赛等,在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兴趣的基础上,不断渗透德育教育。

(四)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德育渗透水平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务必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对先进的教学思想进行学习,灵活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建立生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渲染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与背景音乐,保证学生能了解到文章的内涵;利用不断创新的教学手段,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基础目标。由于小学教材的内容大都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模拟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而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可以引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形成学习的小组,并通力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进行锻炼,并且激发其与同学、教师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对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渗透思想教育,并且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五)教师以身作则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教师比较敬畏、崇拜,因此教师的日常行为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教师。所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谨言慎行,还需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遵循教师的道德,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提升自身综合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言行,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将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基于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入,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学习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措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并使学生能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以便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不能仅仅注重对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德育工作,保证其道德水准到位,养成坚韧不拔的良好品格,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邹晓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02(024):171.

[2]冉于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咨询旬刊,2012(12):60-60.

[3]帅晓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2):198-199.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渗透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