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弱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途径研究

2020-07-09卢家武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困生高中物理

卢家武

摘 要: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相比,难度、深度、广度均有所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慢慢落后,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导致学困生群体的出现,他们的学习能力薄弱,有待转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正视学困生,努力转化这部分学生,让他们跟上整体学习步伐。基于此,文章针对薄弱高中物理学困生如何转化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途径。

关键词:薄弱;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途径

一、巧妙引入生活实例,降低学困生学习难度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同初中知识相比跨度较大,不少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想方设法降低所授内容的难度,努力寻求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衔接点,结合具体知识巧妙引入一系列生活实例,把物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困生转变以往认为物理难学的观念,使其转变学习态度,让他们发现物理知识并非难以理解,从而转变学习态度。

诸如,在开展“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组生活画面的录像:石头从空中落下,重力使屋檐下的雨滴下落,树叶从树上竖直飘落。询问:这些物理情景中的物体运动有什么相似点?引导学困生观察、思考和归纳:为什么画面中的物体都是从高处向低处下落?告知他们这类运动就是落体运动。这样从生活中构建物理模型,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帮助他们养成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接着,教师提问:落体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提示学困生想象或列举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落体运动,提出疑问:从经验上来看是否质量大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使其相互交流,分享对落体运动快慢的經验感受,随后教师讲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引起他们的探索渴望,通过实验探究落体运动。

二、诱发物理学习动机,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学困生成绩较差的原因之一通常是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对物理学科不感兴趣,而学习动机又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和探索物理奥秘的重要内驱动力,决定着学习的进程与方向,更对最终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诱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并非应对将来的高考,而是了解物理科学,提升科学素养,并讲述一些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或者借助物理实验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化,辅助他们在兴趣驱使下理解与掌握物理概念。

在这里,以“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教学为例,教师先讲解一些现实生活、生产中对离心力的应用,例如:洗衣机的脱水缸;体育运动中的链球;游乐场中的钟摆和过山车;杂技里的转碟、耍盘子、扔帽子等,让学困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以及物理的博大精深,使其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学习兴趣被激发。接着,教师以“链球运动”为例,播放运动员的比赛视频,提问:链球开始做什么运动?离开运动员手后又做什么运动?在视频资源支撑下,学困生能够直观看到链球开始做匀速圆周运动,设问:物体为什么能做圆周运动?从他们的旧知识切入,使其易于接受新知识。随后教师设疑:假如向心力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用慢镜头播放视频,通过点拨指引学困生总结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离心运动。

三、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给予学困生更多关注

因为物理本身是一门理科类科目,不仅知识抽象难懂,学习起来还缺乏趣味,课堂氛围更是沉闷枯燥、机械无趣,以至于出现大量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失败与挫折,更需要他人的包容、理解、关爱与帮助。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语言、信息技术、实验、实物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困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释放压力和舒缓紧张情绪,并通过眼神、问候、提问等方式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及时发现学困生的进步之处与身上的闪光点,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帮助他们慢慢消除自卑心理。

比如,在“匀速圆周运动”教学实践中,教师先播放一些运动的画面:驴子拉磨、旋转木马、水流星、摩天轮、风力发电机等。提问学困生:这几种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他们发现物体运动的轨迹都是圆周,并列举一些同类运动,像风扇、唱片、风车和钟表指针等,由此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其初步形成圆周运动的概念。接着,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模拟蜗牛先在直线上匀速爬行的动画,再把直线围成一个圆,蜗牛仍然以相同的速率在圆周上爬行,搭配问题:蜗牛在直线上爬行有什么特点?沿圆周爬行呢?指导学困生观察、分析与思考,使其发现蜗牛在直线上爬行时相同时间内位移相同,圆上则弧长相同。这样通过动画模拟化直为曲,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再加上刻意提问学困生,让他们抓住匀速圆周运动的本质。

四、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困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恰当,还缺乏兴趣驱使,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明确整体教学对象之间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其布置一些层次相对较低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习题作业等,帮助他们巩固掌握基础性知识,慢慢积累学习自信心。同时,高中物理教师应以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鼓励他们向高难度知识发起挑战,这时可引入同伴教学的模式,让优等生、中等生指导学困生学习,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举个例子,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教学中,教师演示视频材料:杂技演员走钢丝时不断小心地调整自己的身姿,确保身体平衡顺利走完钢丝,让学困生看到什么是平衡状态。然后播放录像:用绳子系着的悬在空中的气球随水平方向吹来的风倾斜;吊车匀速提起货物。然后提出以下浅层问题:气球与货物分别受到哪些力?处于什么状态?这些力有什么特点?让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分析物体所受力的作用线的特点,不懂之处可寻求中等生、优等生的帮助,使其了解共点力与平衡状态的概念。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各个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使其提出猜想,自主设计和操作实验,观察他们的操作与合作学习情况,引导解答学困生的疑问,最终在同伴互助下帮助他们找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五、赋予更多表现机会,学困生体验学习乐趣

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学困生来说,只有经历成功才体验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但是现实学习中他们往往缺乏的就是这种体验,收获成功的机会较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赋予学困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在同学面前勇于表现个人能力,并对他们的进步表示肯定,给予相应的表扬与奖励,收获成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具体来说,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设置一些相对简单又有实效的问题,由学困生回答和解决,或者做题之前提供特别暗示,帮助他们提高正确率,使其充分体验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面对薄弱的学困生,教师要投入更多精力、时间、爱心和耐心,从生活实例、学习动机、兴趣、课堂氛围、因材施教、表现机会等多个视角切入,使其循序渐进地接受物理,慢慢爱上物理知识的学习,让他们有效转变。

参考文献

[1]段有军.谈高中物理学困生群体的转化方法[J].学周刊,2020(08):115-116.

[2]郭钰.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9(20):58.

[3]李帅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41-42.

[4]张军奎.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9(14):57.

猜你喜欢

学困生高中物理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如何转化学困生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