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新世纪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之路

2020-07-09陈鑫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叙事模式本土化

陈鑫

摘    要:公路电影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风格多样,形式成熟,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中国公路电影起步较晚,至今还在摸索探究的阶段,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公路电影从早期的模仿借鉴到本土化的创新,不断找寻着中国观众喜爱的中国特色,展现着蓬勃向上的发展状态。本文将通过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总结中国公路电影的风格特色,分析中国公路电影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公路电影;发展轨迹;本土化;叙事模式

一、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轨迹

中国的公路电影起步较晚,至今还在摸索探究的阶段,也还未形成较完整的类型体系。一般来说,公认的中国第一部公路电影是2000年由施润玖导演执导的电影《走到底》,虽然影片过多的借鉴美国公路电影,缺乏自身的特色,但还是给当时的中国电影开创了新的可能性。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上映的《赖小子》和《红色康拜因》,在国际上获奖无数,颇受国际影评人的好评,但因为是实验性质的艺术探究的作品,因而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同样是2007年上映的由张扬导演执导的《落叶归根》,因其本土化的影像风格和开放式的空间叙事结构,使这部影片获得了市场的肯定和观众的认可,引发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进入2010年之后,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进入了新高潮,以2010年由叶伟民导演执导的电影《人在囧途》为首,出现了一大批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优秀公路电影,如《心花怒放》、《后会无期》等。

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之路非常坎坷,并不像国外公路电影那般顺利。纵观国内外公路电影发展环境,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电影界此时是百花凋零,万马齐喑,纵使电影人们心中有再多的创作欲望,也很难有机会展现出来。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伴随着《邦妮与克莱德》、《逍遥骑士》等电影的陆续上映,公路电影正迸发着鲜活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风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路电影的概念也由此进入中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电影在中国也就应运而生。

除了政治制度和社会条件上的限制之外,国人对流浪和居无定所的抗拒也是中国公路电影发展坎坷的重要的因素之一。[1]公路电影通常都是讲述主人公在漂泊、流浪的旅程中发生的故事,而作为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国,往往更加强调安居乐业。中国人有着深重的家庭观念,侍奉父母、养育妻儿的传统牢牢拴住了中国人远游的脚步。欧美公路电影通常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反叛,但这种自由并不被中国社会中的传统价值观所接纳,经历几千年历史变迁的中国更注重国家和家庭的维系作用,不能接受过度的自由,更不能接受所谓的反叛精神。正因为对欧美公路电影价值观的水土不服,中国公路电影从出现到现在逐渐走向成熟,本土化痕迹一直很明显。

二、中国公路电影的风格特色

(一)本土化特征明显

国产公路电影不断地对中国本土的空间和人文特色进行挖掘,从而使国产公路电影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2]如电影《人在囧途》故事发生在春运期间,剧情围绕着老板李成功和农民工牛耿之间展开,而春节农民工返乡大潮正是中国独特的社会现象。中国国土广袤,从东到西、从南至北,风土人情各不相同。而在电影《无人区》中,观众能够看到中国西部广袤无垠的戈壁沙漠,孤寂而荒凉。在公路电影中,交通工具是非常重要的道具,欧美国家经济发达,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完成了汽车的普及,因此在欧美国家的公路电影中出现的交通工具通常都是汽车。虽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摘掉了貧困大国的帽子,但汽车的大规模普及也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公路体系还在健全中。中国人选择的出行交通工具并不局限于汽车,也会选择轮船、火车、飞机等其他出行交通工具。在中国公路电影本土化发展过程中,传统公路电影中的两大经典元素公路和汽车,已经演变成了满足剧情需要的陪衬,不再具有美国公路电影中代表平等和自由的象征作用。

(二)经典的叙事模式

中国公路电影通常采用线性顺序时间结构时空,故事发生的场景一般是道路或各类交通枢纽。[3]中国公路电影一般采用经典的三幕式戏剧结构,分为开端、中端和结尾,在联结段落之间有情节点连接转场。[4]在第一部分开端中,影片通常会介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体交代故事的发生背景,通过巧合引入第一个戏剧冲突。在《人在囧途之泰囧》中,电影首先介绍了徐朗是科技公司的高层,徐朗在事业上需要与同事高博竞争“油霸”的开发,在婚姻上又需要挽回妻子的心,但更看重事业的徐朗因为没买到票被迫坐经济舱并与小商贩王宝相遇,在机场徐朗发现自己被跟踪,将装有追踪器的手机送给王宝,独自坐车离去,却不想丢了护照。第二幕通常表现主人公的对抗,这种对抗一方面是对抗外在的危险、困境和阻碍;另一方面是对抗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心结。徐朗和王宝一路经历了汽车抛锚、笔记本进水等麻烦,这一路上还一直有高博的骚扰。第三幕就是问题的解决,主人公最终将个人情感与传统价值观相融合,理解并遵循现有的秩序体系。在旅途中徐朗逐渐的理清了自己的思绪,明白了这些年不该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抛弃亲情、友情、爱情,徐朗选择放弃“油霸”的项目,他选择将重心回归家庭,多陪陪孩子挽回妻子。三幕式戏剧结构更加强调“冲突”,采用三幕式戏剧结构的影片的故事情节围绕着“冲突”展开,伴随着“冲突”的解决,主人公价值观逐渐变得符合现有的主流价值体系,整部影片的基调也变得积极正面。[5]

(三)差异化人物设计

中国公路电影起步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观察近几年优秀的公路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电影在人物设计上都巧妙的进行了差异化的处理。以电影《人在囧途》和《人在囧途之泰囧》为例,在《人在囧途》中,两个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天差地别,李成功是成功的大老板,而牛耿只是被欠薪的工人。《人在囧途之泰囧》中的一对主人公同样如此,徐朗是高科技公司的精英高层,王宝是一个小商贩。李成功和徐朗看似是事业有成的上层人士,但其实在内心情感和个人价值肯定上都存在着认知障碍。牛耿和王宝虽然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和小商贩,但是他们身上带着天生的乐观,对生活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这种差异性的人物设计能够让观众更深刻的领悟到成功的标准并非金钱和社会地位,而是如何对待人生和生活。人物设计的巨大反差,也能迸发出更有趣的戏剧冲突。

三、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展望

(一)发展类型多样化

2007年,张扬导演执导的《落叶归根》给中国公路电影带来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成熟模板。自此之后,中国公路电影步入高速发展的道路,不断实现类型上的创新和突破,如《西风烈》将西部片和警匪片融入了公路电影中;强调惊悚元素的《无人区》;《人在囧途》不仅巧妙地引入了喜剧元素,还带入了双主人公的人物设置。中国公路电影在类型上的创新,正是说明了中国电影人也一直在探索和突破。中国公路电影起步晚,早期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借鉴美国公路电影的宝贵经验。但随着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意识到中国公路电影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一味地模仿不利于电影的发展。导演们开始了进一步探索中国公路电影的独特风格,为摆脱模仿痕迹做出了努力,如《红色康拜因》、《落叶归根》、《西风破》等电影都有着深厚的中国印记。公路电影一种有着文化内涵的影片类型,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我们应当把自己的人文地理放进电影中,探索中国电影的独特风格。在未来,中国公路电影也一定能走出一条独立的发展之路。

(二)商业与艺术的平衡

中国公路电影要走艺术性与商业性有机融合的发展道路,回顾中国公路电影发展的十几年,走纯艺术片路线的公路电影,像《转山》、《红色康拜因》等影片,在票房上都遭遇了惨败,虽然有的电影在国外获奖,但在国内基本没有造成多大水花,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而坚持走商业与艺术兼容的影片,像电影《落叶归根》,不仅在票房上获得了成功,在影片口碑上也是一片好评。影评人通常对文艺片更加赞赏,大部分观众虽然不爱看文艺片,但同样认为文艺片更具有电影价值。电影是一门具有商业性的综合艺术,如果只是单纯的走文艺片路线,中国公路电影很难走出一条明朗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要注重商业与艺术的平衡。

(三)探索、挖掘传统文化潜力

中国公路电影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如今正迸发着充满活力的生命力。国产公路电影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要注重探索。挖掘传统文化潜力,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管是地理环境还是思想文化,都有太多的题材供电影人参考了。如果影片只是展现在道路上发生的琐碎的故事,那只是空有公路片的架子。国产公路电影要保持住有中国特色的内核,不断探索和挖掘传统文化的潜力,做受中国观众喜爱的国产电影。

中国公路电影目前還处在摸索探究的阶段,公路电影这个相对新兴的题材在中国观影群体中还存在一定的话题度。相信在未来,国产公路电影的发展会越来越顺畅,推动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的同时也会给中国电影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彬.中国式上路的旅途治愈与现实书写——中国 新近公路电影探析[J].电影艺术,2015(1):46.

[2]杨蕾.国产公路电影的审美特征与类型化之路[J].学术论坛,2015(12):17.

[3]吴超.论中国大陆公路电影的基本叙事模式[J].电影评论,2011(8):21.

[4]李玲玲.论中国商业性公路电影的类型改写[J].学术论坛,2015(2):21.

猜你喜欢

叙事模式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新旧杂糅的时代表征
爱情在路遥小说中的模式研究
动画电影《精灵旅社2》的叙事模式
保罗·安德森影片的叙事模式探析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