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笔训练 为作文教学添一抹绿

2020-07-09耿庆强宁建英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随笔训练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耿庆强 宁建英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直将练笔作为初中写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内容。笔者结合自己近期的思考及随笔训练的写作实践,从观察自然、体验生活、迁移课本、调动想象等方面谈一谈随笔训练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随笔训练;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58-02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7~9年级学生每学年“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的写作目标,但并未给出“练笔”的具体实施建议。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对新练笔进行尝试,但真正坚持下去的人不多[1]。教师在练笔的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随意性大,加之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练笔教学的知识和经验不足,未能持续调动学生的练笔兴趣。所以新课程改革以来,这项写作要求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作文中,尝试开展随笔训练很有必要。对于教师而言,练笔训练可以完善作文教学理念,丰富作文教学手段;对学生而言,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培养写作的兴趣,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练笔训练既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益尝试,也能为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了参考资料。

对于练笔的有效实施,我们还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自己近年的思考及随笔训练的实践,从观察自然、体验生活、迁移课本、调动想象等方面,结合学生习作谈一谈开展随笔训练的教学策略。

一、观察自然,练笔巧描绘

学生的随笔必须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钱穆曾说过:“学生各诉故事,或得之传闻,或经由目睹,或闻自家庭,或传自街坊,或有关附近名胜古迹、桥梁庙宇。”的确,生活处处可著华章,写作的源头活水是自然和生活[2],要想学写文章,首先就要在观察自然上下一番功夫。

笔者曾帶领学生走遍校园的许多角落,学生要生活、学习三年的地方,怎能不仔细了解一番呢?不仅如此,笔者还鼓励学生周末走出书房、走出小区,到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学生自然有内容可写。比如,在一次练笔训练中,有学生写道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这株广玉兰似少女亭亭玉立,一根纤细的主干,几乎是一样粗细,到上面一点便开始分枝,一根根上都开花了,但不是开满,只是零星几朵;也没全开,只是半开的。它们的颜色是白中带青,似阳光般耀眼,似星辰般闪烁,似白雪般洁白。它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枝,我羡慕它的朴素、典雅。

……

清晨经过,春风拂面,似有音乐飘过耳畔,是玉兰花开的声音,那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比音乐还美妙的声音。

——节选自顾紫嫣《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肯定是热爱自然的,也愿意观察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并从中获得快乐,正因为如此,其练笔才能用这样细腻的笔触描绘眼中的自然之景。观察自然是学生的本能,也是其写作的基础。我们通过这种观察并记录所见所闻的练笔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也为学生进一步写感悟类作文做好铺垫。

二、体验生活,练笔抒真情

将生活融入随笔训练,学生的写作才有生命力。学生其实有很丰富的生活体验,但在考试和分数的影响下,失去了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的乐趣,甚至对日复一日的生活失去了新鲜感[3]。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写作过程中难免写假话、空话、套话。针对这种弊病,我们应提倡学生进行生活感悟练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和享受生活。这不但使学生练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使练笔因感悟而鲜亮起来。

比如,一名学生在一次“放学后”的练笔中写出了因社团拍摄微视频而耽误回家时间的一段感受:

六点的钟声已响,我和社友回到教室,早就熄灯了,漆黑一片,草草地收拾了书包,我抬起了头,停顿了很久,不想让眼泪溢出来。

我伤心地冲到校门口,停住了,路灯下零星站着几位家长,可能都在等孩子的社团拍摄结束。爷爷坐在他的电动车后座上,手里夹着一根烟,飘起的青烟升到了天空中,路灯的映照下久久不散,风很凉,吹动着爷爷的发丝。

我疾步过去,爷爷从后座站起来,焦急地问我:“饿了吧?”我“嗯”了一声,径直坐到后座上。冷风依旧吹着,后座上的我,鼻子有点涩,悄悄落泪,一滴滴冰冷地落到手臂上。一路上我缓缓自己的情绪,努力不让自己流泪……

——节选自顾紫嫣《等待》

这次拍摄,笔者也参与其中,种种原因拍摄延迟到了近六点,教师们很着急,学生虽然没有在教师面前表现出不耐烦,但拍录像的摄影师和教师都感觉到气氛有点局促。顾紫嫣同学在这次练笔中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对于爷爷的等待,她的内心多了理智、多了理解、多了感恩。我们相信,这样的感受是真实的,而我们的作文正需要这些。

体验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这已经成为很多教师在写作中引导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共识,但在学生的作文中,仍有套路化、模式化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体验、思考到完篇作文之间缺少随笔训练环节。随笔训练的即时、真实、片段等特点,使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意识得到加强,同时为其有效完篇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迁移课本,练笔融哲思

课文是写作教学的最佳范例,不论其选材、立意、构思都极具代表性,且语言考究,意味深远[4]。将课文中触动自己的句子巧妙运用于随笔中也是一种好方法,但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积累素材的途径,求远舍近。

配合教学进度,教师可选择一些延伸话题作为随笔训练的内容。刚学完课文,学生也愿意尝试续写、扩写等训练,这也是对课内閱读的拓展。比如,学了《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曾经忽略的山川草木。

在“咏物抒怀”单元学习结束后,笔者布置了一个类似的练笔。一名学生描写了自家阳台上的仙人球,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走近,蹲下身。那已经萎缩的母球上,竟已长出好几个小球,层层上冒,直冲云霄!好似那雏鸟——不!它是雄鹰!我忍不住,捧起它,与它平视。

你再看那刺,根根笔直,根根透亮,泛着金芒,如同那出鞘的利剑,好像一碰上,便会伤着人。

那光芒,配上这盎然的绿,竟是如此,如此柔和,如此暖人心窝,如此撼天动地!

它!没有逝去,没有离开,只是将自己暂时藏了起来,默默地躲着,悄悄地舔舐着自己的伤口,一点一点地恢复到从前,甚至,比从前更甚!

它华丽的归来,给所有人一份天大惊喜。这!便是它的重生!令人铭记的重生!

——节选自黄奕嬴《重生》

这种迁移文本的随笔训练策略,不但融合了“读写结合”的方法,而且能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思考。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正慢慢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学生习作会有比较明显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练笔进行理性思考,既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对练笔的要求,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调动想象,练笔激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忽略想象性作文。实际上,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丰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十分重视想象写作,每个阶段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写话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开始,到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再到初中写作“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最后到高中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于是,笔者鼓励学生进行想象性随笔训练,并把它作为一种写作的教学创意来探索。例如,一篇学生随笔:

夜色愈发浓重,我想,花儿悄悄地睡着,脸上定还绽放美丽的微笑;小草耷拉着它的小脑袋,没有了白天的调皮捣蛋,也定时进入了梦乡。大树虽然睡了,但依旧像战士般耸立着,无时无刻不警惕着,仿佛你的呢喃细语就能将它惊醒似的。

……夜虽然黑暗,但正是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让我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冷静面对。夜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让我勇往直前,不断成长。没有黑暗的洗礼与考验,哪来光明的赞许与迎接。我相信夜的尽头就是晨曦,随之而来的就是光明!

——节选自杨婷《夜》

这是一次特殊的练笔:围绕“夜”写一写自己的经历或者感受,最好能加入自己的思考。杨婷同学的练笔中有想象、有思考,也很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征。如果没有随笔训练的及时介入,教师可能会错过这种具有思辨色彩的文字。初中阶段的写作更应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自然背后、自我内心、情感深处及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随笔训练策略,可以让学生在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实现写作思维的提升。

结 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一道难题,随笔训练没有字数、形式的限制,没有为写作而写作的弊处。笔者尝试运用随笔训练的方式,为作文教学添一抹绿。在摸索中我们也尝试了不少方法,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随笔训练的评价体系、随笔训练的序列化研究等,这也是我们进一步需要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陈伟芳.浅谈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144-145.

程钧.中学生怎样进行练笔[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7(01):64-65.

耿庆强.从关注写作技巧到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J].现代语文,2013(10):134-1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体验的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研究”(课题批准号:“十三·五”Sjh【429】)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耿庆强(1984.2—),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

宁建英(1972.7—),女,江苏苏州人,现为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

猜你喜欢

随笔训练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探析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