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人在烟火气中找到归属感

2020-07-09

记者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归属感烟火都市

落一子而活全局。“地摊经济”搅活了一池春水,也挑战着我们所熟悉的对城市治理的理解。城市建设是需要规划、需要秩序的,而“地摊经济”恰恰是这种秩序的反面。松绑“地摊经济”恰恰是想要解放被这些秩序压制的供给和需求。

“我不认为文明城市和地摊经济之间是矛盾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陆铭认为“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界定文明。”如果我们认为文明是干净整洁,那一定程度上存在跟地摊经济的矛盾,但城市的发展是有多元价值的,就业、收入、多样性、活力都是目标,这些也应被纳入文明的范畴。不要说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即便在发达国家,地摊、街边摊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像中国台湾地区,人均GDP实际已达到5万美元,是高收入经济体了,但仍大量存在着几十年来延续至今的夜市、地摊,它们甚至成了城市的风景线。

不仅是地摊经济,城市发展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东西。比如群租、城中村等违章建筑,都是不被允许的,但这恰恰是一些低收入阶层得以在城市中生存的依托。刚进城或刚起步的低收入的人们可能就是靠城中村、群租、地下室这样的地方落脚,再慢慢跃迁到收入更高的行列中去。

真正的现代文明城市,不应该只有摩天大楼、霓虹灯,还应容得下地摊和流动商贩。什么是美好城市,什么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除了现代商业文明和时尚潮流,在深层次上,还有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細化和人性化,其中包括让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也有生存之道。

美国作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写道,城市不是被拿来设计的艺术品,而是活的有机体,它是人类聚居的产物,包容着各个方面的千差万别。如果城市管理者害怕混乱,担心混乱带来视觉上的丑陋,其实会使得城市千篇一律、活力枯萎。

如果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我们还会发现,地摊经济也会给城市带来全新的方向。全球的城镇化经历了一连串的变化。从美国式样的摊大饼、发展郊区、依赖汽车的资源耗费型的城镇化,日渐转向日本巨型城市的城镇化,强调密度、公共交通、可以行走的都市,而这样的都市一定会有更多“烟火”的机会,这样的都市需要重新发现和创造实体的“市场”。

而如果我们想要繁荣这样的市场,需要对城市公共空间做更深入的思考和定位。

我们应该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地摊经济中。在城市公共空间里,无论是路边还是街角,是公园还是广场,允许普通人尝试着去做生意,互通有无,让他们能提供一些更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一种蓬勃的社区市场,来满足可能被标准商业所忽略的需求;让有需要的人从零工经济中获利,补贴家用,或者在面临失业的当下可以有小小的创业机会;让后浪们通过练摊在市场中摸爬滚打,锤炼生存技能。

我们更需要把地摊经济与更广泛的经济连接起来,而不是划分出一块非常具体而微的地方,允许摆摊。这种连接可能是鼓励简约生活的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可以是增进社区连接的“吃喝玩乐”;也可以是满足许多为大都市提供各种服务的人群找到自己休整的空间。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空间需要穿透不同的圈层,不只是隶属或服务某一群人,可以让所有的都市人都可以在赶集的快乐中更好地去了解其他人。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只有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民愿汇入宏观民生,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归属感,更有烟火气。

猜你喜欢

归属感烟火都市
烟火气
那抹熟悉的烟火气
Fun in Spring Festival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飘飞的烟火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