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00后青少年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

2020-07-09张天扬张文娜刘芙君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2期
关键词:消费青少年大学生

张天扬 张文娜 刘芙君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与国民人均收入的相应增长,消费思潮的产生与兴起成为社会必然,与此同时,消费观念的转变会相应地促进消费结构的改善。本文将主要对00后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进行现状分析,发现00后青少年在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上存在结构不合理,考虑不长远,冲动消费等问题。有针对性地为00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做出合理的消费行为提出建议,进行引导。

关键词:00后青少年;消费理念;消费行为

一、现状分析

(一)性别差异对00后青少年消费的影响程度

相关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差异对于00后青少年的消费也会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在生活方式上的一些差异和行为习惯,男女性的不同需求也会影响实际消费。

相关数据显示不同性别对于消费品类关注度也有着显著差异。男性关注3C数码、宠物用品、运动户外、家居百货、电脑办公,女性则更关注食品生鲜、服装鞋包、家居家装、母婴用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消费的侧重点是居家使用和满足基本需求,其消费相对注重维护个人享受;现在而男性的消费侧重于公务活动、体育科技等外向型活动,注重身心发展和对外关系来往。

(二)00后青少年群体经济消费方面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00后青少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00后青少年群体的消费需求也逐渐趋于多样化。除吃穿住行等传统消费外,00后青少年群体在个人形象和娱乐生活等精神文化上的消费支出显著增加,对服装、美妆的花费,满足了00后青少年群体对个人包装的消费需求;另外,话费、数码和手机流量等,满足了00后青少年群体享受精神世界的消费需求。同时,00后青少年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存在遭遇诈骗、难以抵制诱惑、过度透支等问题。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包括00后青少年对商品的购买意愿和个人实际购买能力,另外,影响到消费需求的因素还包括00后青少年消费心理。其中提到的00后青少年对商品的购买意愿指的是00后青少年的生活需要和个人喜好方面,当缺少某种商品或者某些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时,就会产生消费需求;个人喜好问题,则很大程度上受商品外观、质量和用途等的吸引程度、商品价格是否低廉等因素影响,受个人喜好影响购买的商品部分为非必需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的浪费、资源的损耗。在个人购买能力方面,00后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自立能力和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购买商品,否则,可能会面临入不敷出以及负债的风险。在消费心理方面,00后青少年存在着包括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等。同时00后青少年接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诸如广告媒体宣传商品营销模式的轰炸,非常容易受到商家行为的影响。

(三)00后青少年群体经济来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00后青少年获得经济来源的途径可谓是丰富多彩,各路00后青少年为了满足自己更高要求的生活水平纷纷寻找适合自己的开源途径,更好地推动00后青少年群体经济的发展。

1.家庭来源

家庭来源作为00后青少年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父母给予和亲友资助,其中父母给予主要体现在生活费的支持和其他开支的报销上,而亲友资助一般是春节收到的压岁钱或者是家里的长辈平时疼爱孩子而给予的零花钱红包等。

第一,父母给予。我们深知,尽管大学不再单纯地以学习成绩论高低,但是00后青少年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学习深造,他们的经济尚不能完全独立,而且绝大多数家庭可以支付得起子女上学的生活开支,因此广大00后青少年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为了让孩子在大学里安心学习,父母会尽量满足孩子的经济需求。除了少数家境不好的学生需要通过打工赚钱来维持正常开支作,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固定工作的,这就导致00后青少年固定经济来源来自于每月家长给的生活费。

第二,亲友资助。一到寒假,00后青少年们最期待的除了放假在家,还要数过年收压岁钱。从高中考入大学,学生们年龄较小,除了少数打工兼职赚外快的同学,大多数学生没有收入。因此,00后青少年们还是会继续从父母长辈亲戚朋友那里得到压岁钱。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显示,在调查00后青少年“压岁钱的去处”这一问题时,将压岁钱用于学费、生活费等读书期间必要支出的受访00后青少年占41%。由此看来亲友资助的压岁钱也是00后青少年经济来源中的一部分。

2.学校来源

在大学里,学生们可以通过勤奋学习来换取不同额度的奖学金,也可以通过申请贫困生认定来获得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或是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在大学内从事一定的工作或者担任职务以获得经济支持。

第一,奖助学金。奖学金作为在校勤奋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力证明,一直是品學兼优的00后青少年竭力竞争的目标。国内的大学一般有以下几类奖学金:

第一种: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些为获得难度最大的奖学金,前者每年8 000元,后者5 000元,基本上只有排名前三以内的学生才有机会拿到;

第二种:校内奖学金,一般分为几个等级,等级不同金额也不同,学校不一样,上到几千下到几百,主要也是和学习成绩相关;

第三种:各类企业赞助的奖学金,或者一些校内基金赞助的奖学金,这种奖学金金额不定,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企业给的都不一样,多则上万,少则几百。

第二,勤工俭学。勤工俭学,又称为勤工助学,是指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维持生计的行为,是在校学生获取收入的重要渠道。勤工俭学包括校内勤工俭学与校外勤工俭学这两种方式。由于有着较为充裕的工作时间、既定的工作岗位与数额相当的酬劳,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勤工俭学是其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3.社会来源

从高中进入大学,虽然作为学生的身份没有改变,但是00后青少年可以通过大学与社会接轨,更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步入社会获取钱财的途径更加多种多样,打工创业、社会贷款、社会资助等都是00后青少年为获得经济来源的做出的尝试。

第一,打工创业。据不完全统计,在00后青少年这一群体中,有72%以上都有过兼职经历。尽管没有完全足够的劳动能力和社会经验,但事实上全国数百万00后青少年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在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今天,就业行业分工细化,职业类别增多,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填补劳动人员缺失与不足。今天的00后青少年兼职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拓展。以学生投入的课余时间来做参考,尽管兼职获取报酬没有固定工作收入高,但其作为额外收入,数额也是比较可观的。

近年来,00后青少年创业团队在国家推出的00后青少年创业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00后青少年创业不仅是为了缓解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拓展拓宽就业渠道,也是为了在大学期间积攒资金获得额外的经济来源。

第二,社会贷款。打工创业是通过劳动来获取经济来源的途径,在社会福利、互联网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下,社会贷款受到越来越多的00后青少年的青睐。

(1)00后青少年网络贷款

目前在00后青少年中流行的网络贷款方式有P2P网络借贷、网络小额贷款和网络现金贷这三种。这三种方式中最受00后青少年欢迎的就是网络消费贷款。网络消费贷款可能大家比较熟悉,就拿花呗、信用卡等等产品的消费金融。这种贷款形式只能在指定平台消费而不能将额度变现,但却刺激了现代00后青少年的消费欲望。

(2)00后青少年助学贷款

青少年助学贷款适用于贫困家庭的同学,是用于缴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等相关费用。助学贷款金额是国家伸出援手帮助解决贫困学生上不起学这一问题的重大举措。

第三,社会资助。00后青少年获得的社会资助主要有社会爱心人士的筹资、特设奖学金的奖金、国家专项计划的扶持等等。来自社会的帮助力量是巨大的,社会资助是00后青少年尤其是贫困学生获得经济来源的有力后盾。

4.其他来源

实际上相当多的00后青少年们已经在“开源”上作出努力,他们通过上文提到的勤工俭学、奖助学金等传统渠道获取资金。尽管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已经有了“开源”的行为,具备了一定的勇气、信心和魄力,但是相较于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资金实力极为薄弱、无力承担较大风险、后续支持压力较大是广大00后青少年“开源”这一环节的重要问题。因此众多小额理财的项目成为了00后青少年们主要的“投资池”。对于00后青少年来说,这些方式无疑是为其开辟了进行个人理财投资的绿色便捷通道。余额宝、零钱通、各种基金定投产品等各种存在于日常支付软件里的金融理财产品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了00后青少年获得固定小额收益的优先选择。

二、问题发现

基于本文的现状分析,发现青少年在消费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出于过于自尊、过度展现自我、满足好奇、弥补自卑、表达嫉妒等负面思想情绪的影响而进行的过高过度消费等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虚荣、攀比消费。当今,在青少年物质消费这一问题上,不愿相让、不甘落后。这不仅歪曲了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观、金钱观,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还给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带来压力和自卑感。由于自尊心的驱使,又会造成新的虚荣、攀比消费,形成恶性循环;2.生活追求高消费,追求与当下不符的高品质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学生追求的目标。学生自己没有收入,但是过生日、开派对动辄几百元;还有不少学生对名牌鞋、高档产品的热衷也是一大问题;3.浪费、盲目消费现象严重;4.校园人情消费。相当大比例的学生都存在人情消费的现状。而且,在这样的人情消费中还存在著一定的攀比现象,这样也加剧了学生的盲目消费。

三、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涉及到消费心理、提前消费、不合理消费结构以及个性主体意识的觉醒,针对以上四个显著问题,该如何解决它们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换言之,即如何推动大学生科学消费,我们专门性地制定和设计了相关方案。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从思想上改变现状

思想往往对行动有着深刻的作用,调整大学生的消费观,使之具有适合大学生经济实力与社会身份的消费观念,无疑对其消费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应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将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对自己积极有益的精华部分进行充分吸收,避免盲目、冲动、浪费消费,形成合理、健康、积极、理性、文明的消费心理,追求消费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消费数量的盲目扩大。不限于单一的学校知识教育,大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参与消费观念的更新中去,参加实践活动,体验工作的辛劳;同时,将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学习、运动、阅读等对自己身心有益的活动中,充实自己的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减少浪费时间的情况,转移注意力,偏离消费的欲望,从而减少攀比心理的产生。

(二)家庭的正确引导和媒体的积极响应

在家庭当中,家长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有效地负起抚养养育的责任,不仅要拒绝孩子不合理的消费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地限制其生活开支,减少生活费数额,以此在保证其满足日常消费、学习和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限制不必要支出,通过家庭理财的方式,发挥金钱的最佳效果。前文所说,作为时代发展的先进力量,互联网的兴起与繁荣相应地带动了网络贸易与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为人们选购商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为大学生步入套路贷陷阱埋下了隐患。当生活费和零花钱不够时,各种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免担保、零利息”等旗号的看似“安全可靠”的网贷成为了大学生的选择,也因此有相当多数量的大学生受到欺骗,甚至是受到难以启齿的侮辱和磨难。基于宣传的快速扩散性、成本低廉和运营简便等特点,媒体校园APP、QQ、微信、微博等现代流行的相关软件完全可以被用来作为传播正确消费观的工具,而传统的报刊杂志也许不一定是00后青少年的阅读首选,但它们也完全有能力影响成人观念,对社会消费观念的更新起到间接作用。注重媒体的力量,发挥媒体的育人功能,将宣传正能量与推广积极号召作为媒体发声的重要方向,并以此对改造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与消费心理产生作用。

(三)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引导和正确导向作用

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场所,高校有能力对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和改造,且学生在高校经历的时间较长,潜移默化中易得到高校相关作为的影响,最终形成有益习惯与行事方法。堵不如疏,与其打压消费热情、封锁消费渠道,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依靠社会现有经济条件,完全无需在网上和现实中冲动、盲目、过度、浪费消费,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有理性消费的可能与简朴节俭的潜在空间。在具体设计上,高校可以充分纳入消费教育,通过新开设相关课程,融入消费教育内容、拓展改造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和锤炼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造其不良的消费观,推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消费行为。引导00后青少年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要求课堂摆脱传统桎梏,将消费教育的教学过程突破狭窄教室的束缚、较短课时的约束和教师职责的局限。为实现目标,教师全面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用心体验学生切实感受,同时及时发现问题,扑灭非理性消费苗头。此外,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诉求,完善校园生活消费机制建设,引导学生消费向校内的转移,同时严格监管校园信用卡与校园贷款使用情况。

四、结语

本文较为细致地分析了00后青少年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发展现状,并且说明了当下消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解决措施。作为未来消费行为的主体,现代大学生必然会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其消费观念的形成与改变必然影响着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更加需要从自身出发,做好消费观念的正确形成,做出正确的消费行为,从宏观方面认识自己消费观念对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做好适当消费,相应的外部力量也要充分进行消费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真正为节约型社会的形成做出贡献,为改造不良消费观念作出贡献,与区域、互联网、国家的经济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獻:

[1]马石迎,孙丽君.青少年消费缺陷分析与科学引导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4).

[2]邵帅.当代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探析[J].网络财富,2010(19).

[3]曹文健.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9(14).

[4]杨运华,刘颖.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39).

[5]张薇,代若晨.新时代下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7).

[6]陆柳延.大学生兼职变化趋势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5).

[7]王晓婧.中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和消费教育[D].烟台:鲁东大学硕士论文,2013.

[8]何永旺.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初探[J].大众科技,2016(5).

作者简介:张天扬(2000—),男,安徽铜陵人,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研究;张文娜(2000—),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刘芙君(2000—),女,蒙古族,内蒙古包头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本科,主要从事保险学研究。

猜你喜欢

消费青少年大学生
青少年发明家
国内消费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消费ABC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