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思考

2020-07-09范秀丽

关键词:典型案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

范秀丽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思政课程建设的持续深入,高校英语课程也在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以本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综合英语》课程为例,首先提出了在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结合思政育人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等主题,分类介绍课程思政映射点融入教学过程的典型案例,最后对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6-0098-04

2019年10月9日,部署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继续强调“高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事实上,自从2016年7月8日教育部党组就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发出通知,关于扎实推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的“三进入”开始在全国各类高校得到深入贯彻。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得到普遍响应。

一、文献综述

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的“三进入”首先始于全军院校,研究在数量上尤其以军事院校居多。他们进行系统、生动和扎实的教育工作;同时,从课程角度探索“三进入”的实施途径。另外,一些高校提出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研究多是从专业课程中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教师根据不同课程,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探索。他们有的探讨协同育人的模式,有的研究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还有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于指导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实践。从地区来看,典型案例的研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高校,关于西部地区的相对较较少。系统地将课程和思政相结合最早的典范是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将思政课改革与全员育人相结合,基本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在外语类的课程思政实践中,南开大学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同时,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地的外语学院在教研中也在探讨课程思政的创新。作为内蒙古高校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该课程一方面通过对英语文学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英语课程也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了学生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理解和宽容,有助于处理跨文化之间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意识的同时,弘扬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国家精神、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具有社会责任感、中国情怀的人才,是我们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使命。

整体而言,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首先需要坚持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结合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注重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衔接,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有机融合。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明确英语课程的专业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课程专业目标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人文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政育人目标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贯穿到教学之中。教师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包括具体的课程知识内容、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以及可评估的预期教学成效。

三、思政映射与融入的典型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是在课程中实现思政映射与融入。因此,本项目选取来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英语》教程的部分课文,重点阐述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即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贯穿到高校英语教学之中。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优秀道德品质的深厚积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明确提出了个人行为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是直接体现在这个国家人们的思想和日常行为上。如何通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比较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在扬弃不礼貌行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和实践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课文《礼貌怎么了?》是一篇讨论美国人行为举止历时变化的文章,作者提出现在的美国人在礼貌行为方面不如从前,很多人缺乏良好的礼仪;认为良好的举止是一种隐藏的美丽秘密,它可以让一个人在拥有美好形象时感觉更好;同时,举例说明了一些具体的礼貌行为对接受者的良好影响,认为礼貌行为具有感染力;最后,作者也表达了对文明社会的真诚愿望。

不难发现,作者对文明社会的愿望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看到在不同文化中,好的行为举止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中国社会所倡导的慷慨、同情心、良知、尊重、友善、容忍、自律、公平、诚信等进行阐述和思考;认识到和谐相处是每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站在他者的角度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改造中国的实践使中国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悲痛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视频观看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在融合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拓展学习,从不同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导师。比如,通过视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生了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因,明确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通过课堂上的学生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对比和委婉语等不同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探讨,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在世界无产阶级心目中的地位、世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以及马克思在面对迫害时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开放发展着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中国梦”这一话题在课文《我们的日程表,我们的自我》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该课文指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寻求幸福。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被繁忙的日程所迷惑,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已经远离了最初的目标,成为在漫长的奋斗旅程中可能迷失方向的人。从本文中我们了解到,除了我们价值判断的这种宏观变化之外,有必要寻求外界努力的帮助,同时,采用一种新的时间视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到追求幸福的最初旅程。

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规划成就自我。面对中国梦,我们坚信,每个人自我梦想的实现就是宏伟中国梦的实现。基于此理念,教学的思政映射点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诸多方面的思考和陈述理清自己的思路,为自己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做好初步的规划,比如,职业、学业、家庭等相关方面的时间规划来思考大学生自我规划。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调研来梳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时间节点,激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心怀中国梦,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思考自己作为青年人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体现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人们对一系列体制机制安排的赞成、支持、拥护,以及自觉在制度框架内谋事干事。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制度自信表现为对这一制度体系的积极认同和评价。

众所周知,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发展轨迹是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这个社会的制度架构和运行方式息息相关。所以,看似抽象的科学的制度实际就是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的现实生活。比如,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因此,国内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所选课文是关于《独生子女是否孤独》的问题,教学中既可以发掘到能感知制度“温度”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例如,以小组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调查问题包括年级内独生子女的比例;独生子女的感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与人相处的能力上是否有区别,如果有,有何表现。通过小范围的调查了解独生子女的情况;从他们的感受中去理解独生子女的生活状态。同时,可以在调查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分析二胎政策的现实意义,思考二胎人口政策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影响。这样,学生会更理性地认识到当前国家人口政策的实用性,树立对国家制度的自信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这是历史和现实所证明的共识。在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呼唤着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课文《知识和智慧》首先区分了信息、知识和智慧,即,信息由简单事实和直接印象组成;知识是经过加工和系统化的信息;智慧是最難定义的,它相对于前两类具有优越性,然而从来没有一条确定的道路。在这篇摘录中,罗素以非常合乎逻辑的顺序,他给出了智慧的四个特征,向我们展示了接近智慧的方法。从中我们得知,智慧是为了崇高的目的而对知识的巧妙运用。

知识与智慧在这个时代的彰显也体现在“习式话语”的用典。《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辑录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理念关键词,集中代表了其政治思想和智慧,展现了习总书记独特的语言魅力和鲜明有力的文章风格。在教学中,使学生选取章节阅读,撰写英语读后感、分析用典内容及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这样,我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我们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源于生活而有高于生活。

以上教学案例表明,课程思政的目标明确后,只要教师保持一颗探究之心,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会相得益彰,推陈出新,迸发出持久的活力。同时,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教学的实施还要注意学生思维探索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如,小组调查、案例分析、探究性学习、演讲展示和话剧表演等。

四、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反思

经过近两年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建设,作为参与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以下三点:

第一,高校英语教师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的特点,宏观把握当今中国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站位意识,在教学中做到立德树人,把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有信仰、有力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重要使命。

第二,从微观上,高校英语教师要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本职工作,坚持课程和思政“一课”也不能分割。教师需要结合英语的课程特点,盘活语言、知识、文化和思辨等元素,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积极的获得感,感受到课程思政的生命活力。

第三,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学生和教师要成为共建者。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两者的相互反思会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总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如何更好地全面、纵深、精细地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教育者不断探索的时代命题,需要我们高校教师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荣华.对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入”的几点思考[J].政工学刊,2017(12):13.

〔2〕丁曉萍,汪雨申,黄庆桥.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8,54.

〔3〕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16-18.

〔4〕何兆雄.综合教程(1-4)[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98.

〔5〕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08):15-17.

〔6〕濮端华.以“三联动”扎实推进“三进入”[N].解放军报,2017-08-15.

〔7〕苏梁波.构建完善“四个体系”系统推进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入”[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6(08):117-119.

〔8〕谭燕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三进入”要解决的四个问题[J].高教学刊,2017(01):94-95.

〔9〕陶文娟.高校廉洁教育“三进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17(11):101-103.

〔10〕虞丽娟.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J].上海教育,2017(01):6-7.

〔11〕张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高级英语》课程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57):216-217.

〔12〕徐艳.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J].教育现代化2019(06):274-275.

〔13〕王琦.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9):9-10.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典型案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贸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试验检测产学研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