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中的音乐叙事风格

2020-07-09房蕾张名章

北方音乐 2020年12期

房蕾 张名章

【摘要】《少年的你》迄今为止票房已达到十五亿,票房与口碑的成功来自于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化艺术处理和优秀的电影配乐的相得益彰。电影中音乐通过抽象的旋律对具象的影像进行渲染,从而配合整部电影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同时对“校园霸凌”现象展开现象级讨论和社会应对策略,从音乐叙事角度解析《少年的你》的风格和意义。

【关键词】现实题材电影:音乐叙事;少年的你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222-02

【本文著录格式】房蕾,张名章.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中的音乐叙事风格——以《少年的你》为例[J].北方音乐,2020,06(12):222-223.

一、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的配乐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是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批判现实社会的某种不良现象。具体拍摄多运用简单的电影语言,色彩偏向自然,场景还原真实的社会环境。音乐叙事一般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与影视结合成电影配乐,音乐通过深化剧情叙事的成为新的独立的元素,甚至主导影片的叙述发展、思想表达。而在一部优秀完整的电影中,剧情节奏、画面结构、演员的演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的质量,电影中的配乐更是串接整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配乐在配合剧情发展、渲染情景氛围起到调动观众情绪的作用,音乐和剧情的高度契合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1]。

《少年的你》作为国产青春片逐渐脱离青涩朦胧的乌托邦爱情喜剧,开始聚焦社会现实问题,增加了国产青春片的厚重感。校园霸凌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和学校是抵御的前线,而家长、公安机关乃至社会是守护校园安全的后盾。本片围绕“校园霸凌”现象展开社会现实主义故事的讨论,探究背后家庭、学校、警方等多方配合,让观众意识到校园霸凌在现实社会的普遍性和严肃性,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2,3]。

影片弥补了青春系现实题材电影的空白,题材主要涉及校园和霸凌,所以片中的音乐大多选用舒缓而忧伤的旋律来营造一种现实青春的的沉重、隐忍与压抑的氛围。本片配乐由Varqa Buehrer作曲,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作者参与过艾美奖美剧《逍遥法外》的音乐制作,也和陈可辛、贾樟柯、本片导演曾国祥等合作,是一名经常为文艺片配乐的台湾作曲家。本片大多采用治愈系的轻音乐,音乐结构简单、节奏轻缓、旋律忧伤,营造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化氛围产生特有的美感。不动声色地应对“至暗时刻”,流淌的的悲怆,内心在音乐中不断强大,铺陈渲染陈念成长的变化。过去,同类型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的《悲伤逆流成河》也是以校园霸凌为题材,但作为国产的首部此题材电影剪辑过于碎片,很多剧情逻辑经不起推敲,配乐也不能准确表达电影立意,如多次背景配乐选用悬疑配乐在提供不了合理的共鸣。

二、《少年的你》的音乐叙事风格

(一)符号学中的音乐情感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奠定故事叙事的基调,是具有情感性的艺术形式,音符通过运用抽象的旋律对具象的影像进行渲染,从而配合整部电影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音乐的情感元素与影片情节的结合会加强观众的情绪和感受,情感也能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既保持了电影叙事的连贯性,又带给观众足够的沉浸感。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会左右剧情叙事的导向,大部分开场白的配乐奠定了整个影片的情感氛围。在电影的开始主人公陈念为学生们上英文课后用主题曲引出中学时的回忆,背景钢琴曲引述阳光下两位主角的笑容,配乐温馨而自然,此后剧情和结尾中多次采用这段音乐,用特定的音乐符号塑造回忆点,在围绕故事时与观众达成共鸣。为人物性格量身定做的音乐可以进行符号化的人物塑造,还可以表达出主角的内心变化,产生一种感性的美学价值。音乐赋予的声音节奏往往是理性的客观存在,而和其联系的是接收观众所产生的情感,这种情感本质是不知不觉地再现回顾,使观众在观影时与主人公同步触发回忆、引起共鸣[4]。

(二)音乐叙事的节奏

在电影中音乐转场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音乐可以转换场景和叙事的方向,运用音乐控制剧情的节奏和张力可以促进情节的有效转化,深化影片的主题。在《少年的你》中,音乐不仅传递出与图像不同维度的情感信息,利用音乐制造反差和营造矛盾,进而将观众带入影片。同时,影片利用不同节奏的音乐推动剧情的发展,并且电影在适当时候也会改变音乐风格,如《少年的你》中开头同学之间的碰撞摩擦到胡小蝶自杀,用的是《高考》这段配乐,音乐配合画面讲述高中压力和同学之间的冷漠,音乐随着事情的发展进而点明剧情的背景。这样音乐点明主人公所处背景的影片又如岩井俊二执导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电影中迷离的旋律显示星野的性情大变,整个故事也由此转折,变得苦涩与痛楚。同样在影片《少年的你》的后半部分,影片利用音乐与画面叙事的反差,进而推动影片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当镜头从陈念转到被殴打后的小北,背景声中嘈杂喧闹的车流声时不时扯着观众的神经,音乐将观众从影片中剥离,进而使观众思考。通过音乐有节奏的编织,利用长短音的配合,并结合相应的和声,构成不同的纵向和横向层次的情感组合,进而形成了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的叙事节奏[5]。

(三)视听语言中音乐对影像的渲染

小说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影视中的视听语言需要画面对想象的二次创作,音乐则是在视觉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听觉深化主题、揭示角色内心活动、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影片气氛、带动叙事节奏等。在《少年的你》中,音乐不仅对人物再塑造,而且是伴随人物成长的见证,贯穿着整部影片内心得到变化的经历。在故事高潮中,当小北为了帮助陈念把自己伪装成“强奸犯”,破败的厂房中开始只混杂着陈念的的哭声,当背景配乐的声音逐渐变大盖过了一切周围警察冲进来的声音,两个人倔强对视的眼神和激烈忧伤的音乐相辅相成,使两个人的感情进一步升华。此处的配乐和后面陳念去探监两人相顾无言流泪的配乐相同,探监时两人已心有灵犀,知道对方为何而来,此段虽没有对白但是背景的音乐所表达的不能述说的哀伤串联了以往的画面,将过去事件的种种紧密的结合为我们展现少年时期内心交织的情感,引领观众走进人物心理。

三、电影配乐对现实再现的意义

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提出关于现实主义电影“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同照片一样具有对周围环境显著的亲近感,通过电影再现现实生活环境,揭示物质现实反对形式主义。人的感官由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组成,沉默不是金,有声音的画面才充满活力。每个人对声音的评价都是主观判断,没有固定标准,但是音乐创造是为绝大多数人能产生的共鸣,这些韵律与我们的听觉相联系构成美感,与视觉一起创造对现实场景的再现。此外,电影配乐一般不会起到电影叙事的主要作用,而是被用来补充画面,悄无声息地应和着画面内容。观众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并在这种逐渐的长期的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6]。同时,电影配乐会根据主题进行切割和整理,配乐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电影不仅是导演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还包含着对社会认知和评论。电影配乐作为动态的听觉艺术,通过不同的旋律造就条件反射性情绪加注在画面上,两者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电影配乐具有服务于电影艺术创作的特征[5]。

电影配乐对现实场景有情景再现的意义。同样,电影画面配合优秀的背景音乐能够直观表达现实,丰富画面内容、拓展图像语言的空白,进而渲染与调动观众的情绪。在电影《少年的你》中,陈念在暴力事件在车上与郑警官对话,“你看过野兽的眼睛吗?当它们在被追被杀之前没有表情,什么都没有。”画面穿插着魏莱面无表情地坐着,背景声音从此时的环境声转接为配乐声播出,声音一直持续到陈念隐忍的给母亲打电话,再到后来的拍摄毕业照,此间配乐音量越来越大,旋律越来越急促,在这样的背景音乐的塑造下,影片把高考紧张的环境和陈念所承受的压力对比烘托出来,配乐的紧迫感让大家回忆起高考那段既单调又节奏迅速的时光,影片在拍摄毕业照那刻音乐戛然而止,仿佛一切暴力都没有发生过,大家都在开心地拍照,而陈念的内心在挣扎,音乐与画面的反差,湍急的音乐衬托人物内心的斗争,强烈地暗示出陈念内心的世界引起观众的注意,进而再现了看得见的欺凌、看不见的无助。

四、结语

电影《少年的你》弥漫了少年时期“校园霸凌”的忧伤,但是校园霸凌只是一个外壳,其本质是一部纯情的青春片,被一少年保护的成长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校园霸凌是贯穿影片内容的背景,主角通过无声的呐喊和内心成长揭开校园与社会的黑暗漏洞,更多是想表达受害者的痛苦与挣扎,此刻《少年的你》又突破青春片爱情的局限,给予了更多观众对校园霸凌现象的正视与反思。贯穿影片前后的配乐引领故事一步步走向过去的回忆,但结局被陈念跟着回家的女生代表校园霸凌的行为并没有随着时间消逝,音乐封尘的是她内心的记忆,在音乐的感染下不仅回忆曾经遭受的暴力,还在和小北的相处中收获了点点坚毅和温情。在影片中,两人的相处多处是前后行走,音乐夹杂着愉悦,在这种剧情创作的节点导演希望带给大家的不仅是沉郁、压抑的失乐园,还有“生活在阴沟里也要记得仰望星空”。影片的结局没有提出解决校园暴力的方法,但是落幕的字幕上书写了近年来关于校园霸凌的法律法规,这一问题是家庭、学校、司法多方面共同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做出应对策略与反思。电影中音乐配合整部影片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音乐和影片的协调和组合不仅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还创造了更高的美学价值,这也是音乐叙事带给我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翔宇.配乐在电影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9(14): 39.

[2]陈刚.《少年的你》的社会学意义[J].当代电影,2019 (12):23-25,22.

[3]吴曼芳,郭姝南.少年的你:现实主义电影人文主义精神的应用自觉与主动适配[J].电影评介,2019(22):48-51.

[4]尹娜,李红.谈电影配乐艺术中情感的渲染与升华[J]. 电影文学,2013(22):124-125.

[5]张芯瑜.论电影配乐对电影情节的推动[J].北方音乐, 2015,35(2):155.

[6]孙衍.电影配乐对观众生理及心理的作用探微[J].戲剧之家,2018(3):100.

作者简介:房蕾(1996—),女,汉族,山东,在读硕士研究生,昆明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