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学习:在线学习方式的改良路径

2020-07-09华伟中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6期

华伟中

【摘   要】循证学习是在线学习方式的改良路径。在线循证学习通过“交叉提炼、组合关联、差异比较”这三条操作路径,把海量信息转化为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资源,获得循证学习的最优证据;通过“信息发布会、伙伴抱团、现实印证”进行错误尝试,在调整中选择最佳循证路径;通过“制作式、图例式、聚合式”的表达,把低结构的情景知识融合于高结构的学科知识体系之内,实现循证学习成果的最佳呈现,帮助学生经历从发散到聚焦的学习过程,最终完成各领域知识的转化与整合。

【关键词】在线学习方式;循证学习;路径

在线学习因不受时空限制、学习方式灵活便捷、教学资源丰富多元等突出优势,弥补了传统线下学习的不足和缺陷。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很多学校通过设计在線学习项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揭示事物间没有被发现或被忽视的因果联系。然而,综观目前的在线学习,尚有如下问题:一是单方提供学习资源的线上教学制约了学生对现实问题深度思考的主动性,客观影响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质量;二是过于强调对正确结果的追求,抑制了学习积极性的形成,阻断了学生在试误与归因过程中对知识的动态建构;三是低结构的情景知识与高结构的学科知识无法贯通,造成了知识结构的碎片化和板结化。因此,充分挖掘、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真实问题,并在长周期、多学科的综合探究学习行动中改变学习心智习惯,是在线学习急需改进的问题。

基于循证的在线学习,是学生以问题(任务)为目标驱动,运用多学科知识自主获取信息、设计学习路径、表达学习成果的学习过程(见图1),即学生在获取有效学习资源后,展开错误尝试学习行动,寻找最佳学习路径,最终以适切的方式表达成果,实现知识融合。在实际操作时,循证学习环的内化与外显是相互伴随与促进的;学习步骤是灵活可变的,可以按顺序一次结束,也可以多次循环。

一、获取事件信息,确定适配资源

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产生的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是循证学习中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有很强的自主性。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是循证学习发生的基础,也是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收集、分析、确定适用信息资料的学习过程(见图2)。

(一)梳理“当前信息”,形成学习资源

在学习资料的获取上,需要从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感性经验出发。如利用关键词围绕确定的问题从官方电视新闻与报纸、国内外权威网站等渠道检索可靠的资讯,再根据资讯与问题之间的关联度对资讯进行梳理,最终在筛选归纳中初步确定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群。学生在确定适用资料的过程中,需要回顾研究问题所在的整个知识系统,了解问题在这个知识体系中的先前知识、后续知识、类似知识,在“如果不……会怎样”等具体的思维中,将这种前移后拓的信息提炼过程转化为有价值的循证过程。

(二)关联“以前信息”,优化学习资源

学生在循证学习中研究的问题大多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事件。类似的生活事件曾在过去发生过,与当前事件之间存在很多相近或相似的元素,从而成为学生运用多事件信息解决问题的有益补充。如疫情期间,学生为研究“口罩何时能摘下”这个问题时,收集了SRAS时期的“口罩焦虑”“百姓情绪”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收集的材料的组合比对、评价分析,进一步优化和确定适用资料,使材料与问题之间建立起更为契合的匹配关联。学生经历“收集以前事件资料—建立联结—比对筛选—优化适用资料”的过程,既是为解决问题筛选更具支持性的学习资源的过程,也是展开延伸性、批判性循证学习的过程。

(三)比较“异国信息”,聚焦学习资源

学生关心的生活事件可能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而存在样态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通过差异比对,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和思路,促使创造性循证学习的发生。例如,为了研究“武汉封城的原因”,学生收集了不同国家疫情暴发的原因、发展态势、国家应对、民众反应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同类信息的差异性比较,提炼出传播途径、春节大迁徙等解决问题的关键资源,复盘了武汉封城的决策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收集与比对信息,聚焦学习资源并以此解决问题,将所学内容构建于自我认知结构中。

二、亲历错误尝试,完善行动路径

好的学习不是来自教师找到了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而是来自给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机会去建构。在循证学习过程中,“运用资源解决问题”是学生通过反复错误尝试对“学习的路径设计与过程展开”进行多次修正与迭代的核心环节(见图3)。学生能否建立起知识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对问题产生更多角度、更为深入的理解,使结论获得更多支撑或形成新的结论,是该环节的重要关注点。[2]

(一)信息发布会,修正行动路径

信息发布会,是引领学生通过“为什么这么思考”“思考的根据是什么” “怎样得出结论”三个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知识构建出新的经验知识。信息发布会式循证学习,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面向成员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阶段性结论;接受成员的询问或质疑,并进行反思;修正学习资源、过程设计与观点,展开第二次学习。信息发布会可以从学生视角出发,按照“我了解到的、我这样理解、我这样推论”等板块进行设计。

(二)伙伴抱团,改进行动路径

伙伴抱团,是将聚焦同类话题或聚焦不同话题的学生组建成一个群组,把学生从自闭的研究圈中解放出来,与伙伴产生交集,丰富问题解决的视角,弥补个体研究的不足。伙伴抱团式循证学习也分为三个步骤:阅读并用思维导图呈现伙伴的思考路径;比较多个伙伴的结论与解决问题路径的异同;修正自己的学习设计,展开第二次学习。学生在不同研究轨迹的比对中,经历个体循证学习过程设计的迭代进化,优化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助推学习过程的结构化。

(三)现实印证,改良行动路径

现实印证,是学生借助资源通过有设计的学习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预判结论,并与真实结果进行互证。它强调学生对学习资源获取和学习过程的反思,并引发二次学习,不强调结论与现实的一致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现实结果出发,复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资料收集的可靠性、加工分析资源方法的正确性、预判推理的合理性”等进行反思,发现影响预判的关键因素,修正完善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建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模型,为学生下一次的循证学习提供更多的创造可能。

三、综合化表达成果,助推知识重构

循证学习强调学习证据的获得和呈现,旨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知识结构化后的向外表达。循证学习成果的综合化表达,可以让学生将学习中获得的情景性知识与学科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并为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与重构、实现低结构情景知识向高结构学科知识体系融入提供支持。

(一)制作式表达:循证成果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连接通道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一件物品,需要学生将循证学习成果与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联结,如数学的计算、材料的探究、美术的造型、工程的设计等相关领域知识。寻求学科知识支持的过程,能引发学生运用循证学习中习得的学习方法、策略、能力对学科知识进行二次学习,主动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在深度参与、高度互动中建构新的经验和知识。

(二)图例式表达:情景知识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结途径

循证学习中每一项学习成果大多可用图例的方式表达,如成果设计图、问题解决路径图等。图例式表达需要学生将情景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主动联结,利用数学的计算统计、信息技术的图表制作、美术的版面设计等学科知识支持循证学习成果的呈现,使成果的表达更科学、更合理、更缜密、更有力。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对循证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把情景知识融入学科知识结构的过程。

(三)聚合式表达:循证学习方法与学科学习方法之间的关联路径

把几个循证学习成果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综合化成果,有助于学生运用学科知识重新认识和整体把握所研究的问题。例如,把“医护人员、普通市民等不同人群在公共事件中的反应差异”的研究成果聚合成戏剧,需要学生综合各项学习成果对事件进行重新分析,并通过设计与修正剧本策划、道具制作、舞台布景等活动,实现循证学习方法与语文、美术、数学等学科学习方法的对接与关联,将所学知识构建于自我的认知结构中,将情景知识转化为综合化的知识技能。[3]

学生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学科能力,并非只在这门课程中才有运用价值,而应成为“在未来解决更复杂的跨学科的真实问题”的基础。循证学习让学生亲历了“收集资源—解决问题—表达成就”学习过程,通过长周期、多学科、合作交叉式的学习活动,转变了学习方式,形成了积极的学习心向,在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埃里克森,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里奇.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3]維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浙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海湖小学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