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2020-07-09张永坚

北方音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设备的投入,学校的音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他们的音乐节奏感比较薄弱,有些同学老是跟不上节奏,这是由于他们在小学阶段接受的音乐教育不全面导致的。作为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加大对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力度,并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190-02

【本文著录格式】张永坚.提高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J].北方音乐,2020,06(12):190-191.

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音乐因变化多端的节奏而变得更加扣人心弦、丰富多彩。唱歌、弹琴、跳舞等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存在的基石。初中音乐课堂主要是欣赏和歌唱教学为主,然而,农村的学生总喜欢跟着感觉唱歌,但是,如果节奏感不好,就很容易跟不上伴奏,要么抢拍、要么拖拍。因此,加强提高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有助于增强学生良好的节奏感、韵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一、通过乐理知识学习、提高学生节奏感

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就必须先弄清楚节奏是什么?节奏有什么特点?然而,由于刚上初中的农村学生对乐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还很低。因此,在初中起始阶段就应该系统地学习跟节奏有关的乐理知识。

什么是节奏呢?节奏是音乐中用强弱关系组织起来的各音符之间的长短关系,节奏快慢有规律,节奏是音乐的根,是音乐的灵魂。音乐只有节奏没有旋律可以存在,像非洲鼓乐的神奇魅力就是靠独特的非洲音乐节奏特点而闻名,我们要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征,才能感悟出非洲音乐的魅力;像我国民间锣鼓乐、传统打击乐等也是采用丰富多彩的节奏表现出很强的音乐魅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就必须加深学习跟节奏有关的乐理知识——拍号、拍子。

音乐作品中的节奏与乐曲的拍号、拍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拍号、拍子影响着乐曲的节奏,节奏演绎了音乐作品的风格与体裁特征。我们通过分析乐曲的拍号、拍子就可以找出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可以先对拍号的进行分析理解,拍号体现拍子时值和强弱关系,例如,3/4拍,其节奏特点就是强弱的三个四分音符,常见于圆舞曲的歌曲中,歌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感强,音乐的重音落在第一拍上,在伴奏中第一拍强拍奏和弦的低音,后面两拍都是弱的奏和弦高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学习拍号、拍子这些乐理知识,从而对节拍有更强的理解能力。

因为节拍是旋律流动的主心骨,节奏对作品的准确演绎是以节拍的形式体现的。节奏感的好坏取决于节拍感是否正确,学生想唱准歌曲或者演奏好乐曲的节奏,就必须能准确理解节拍。想训练好学生的节拍感,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聆听、多感悟。例如,仔细聆听时钟滴答的声音、泉水叮咚的声音、海浪波涛起伏的声音、下课铃声的节奏等。

二、通过律动的节奏训练,提高学生节奏感

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可以用巧妙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让学生处于律动活动的教学环境中,即让学生用一定的肢体语言做动作参与节奏训练,让他们的节奏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第一,律动是在音乐中通过拍肩、拍手、拍腿、点头等身上各个部位做动作来体验节奏。在律动训练中的音乐要选择节奏强弱明显、活泼有趣的乐曲,让学生找到音乐的节奏特点,并合着音乐的节拍用肢体动作来训练节奏感。开始训练时,如果学生出现了动作不协调或者快慢不统一时,应及时调整训练速度并分析節拍。例如,在节奏感培养训练过程中,老师应先对歌曲做出节拍分析,增强学生对节拍规律的认识,然后根据节拍的强弱规律用手掌拍打大声一些表示强拍,手指点击掌心小声一些表示弱拍。当学生掌握了稳定的节拍规律后,就可以进行律动表演了。

第二,律动训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创编能力。在律动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先让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歌曲,并根据节奏自由创编设计一些律动动作。 通过学生自主创编的节奏训练,可以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表现音乐的想象空间,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表演乐趣,而且也培养了他们一定的创编能力。

三、通过打击乐器训练,提高学生节奏感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对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用具的投入,特别是成套的打击乐器的配备,为农村的打击乐器训练提供了帮助。农村初中生一般活泼好动,平时他们对音乐室里面的打击乐器非常感兴趣,因此,打击乐器训练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节奏感的又一捷径。在训练中,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例如锣、鼓、沙锤、碰铃、等入手,教师先分析讲解乐器的使用方法,然后分组训练。在训练中,如果发现一些让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担任不同的小组负责人,协助小组单独组织练习,等到大家熟练了就可以进行合奏,合奏时要注意节拍的强弱关系,并注意乐器的伴奏音量不要超过歌声。

四、通过鉴赏分析,提高学生节奏感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我们总能感觉到优美动听的旋律表达着作者想要倾诉的思想情感,这个音乐情绪就是由一定的节奏和速度营造的。缓慢的节奏表达了抒情的情绪,快速的节奏体现出欢快的情绪。

例如,我们在欣赏歌曲《船工号子》时,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知道劳动号子通过一定的节奏变化表达船工们不同的工作场景和情绪,作品中各段号子例如“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的音乐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及强弱变化,形象地刻画出船夫们团结一致、奋勇直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

在本课聆听分析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营造律动环境让同学们体验劳动号子的各种节奏。例如,在课前先播放各地划龙舟比赛场面的视频,让同学们感受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节奏分明的鼓点和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呐喊声,接着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体验划龙舟:老师准备好口令,让学生一起来“领“和“合”,在体验过程中请大家注意“领”的节奏与强弱变化,“合”的同学要跟上“领”的节奏和强弱变化。例如 :“同学们呀嘛,呵嘿!向前划呀嘛,呵嘿!同学们呀嘛,呵嘿!加把劲呀嘛,呵嘿”,然后加快节奏,加重语气变化练习,通过变换节奏训练提高学生们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感受号子节奏特点的能力。

通过各段号子节奏变化的实践探究,同学们理解了那紧密、快速、急促的节奏表达了船夫们拼命与惊涛骇浪作斗争的工作情景;那抒情、缓慢、舒展的节奏表现了船夫们通过险恶地段后行驶在平稳江面上,并唱起了悠扬喜悦的歌声、缓缓驶向成功彼岸的情形。

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时,要把节奏和音乐情绪、情境结合起来分析体验,使学生真正提高鉴赏分析能力。

五、通过合唱指挥训练,提高学生节奏感

合唱指挥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学校经常组织合唱比赛,老师也会在课堂上训练合唱指挥,因此,通过合唱指挥训练来提高同学们的节奏感也是不错的方法。

合唱指挥的训练要让演唱的速度保持整齐、统一,不允许演唱长短不一的音符时打乱节奏。对于附点音符的节奏训练更要注意附点前后音符的时值关系,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把附点前面的音唱足够;对于变化节奏的训练更要注意多看指挥提示。

合唱中的指挥图式分析更是训练提高同学们节奏感的最佳手段,合唱中节奏的快慢、变化必须由指挥引导,指挥拍点的准确影响着合唱节奏的准确和各声部的整齐统一。在指挥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清楚拍点,指挥的图式线条必须准确到位,到拍点时必须夸张提示。指挥的线条走向可根据音乐情绪和节奏的变化呈曲线或者直线流动,指挥图式划动也必须符合拍子规律。

总之,想要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可以用上述提到的各種训练方法,加强节奏方面的理论学习。在音乐课堂上营造律动的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各种打击乐器训练、音乐欣赏分析、合唱指挥训练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1]李重光.基本乐理(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王熙娜.浅谈课改下的音乐教学[J].科技视界,2015(13).

[3]邵晓勇.关于音乐作品演绎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5).

作者简介:张永坚(1975—),男,汉族,福建云霄,本科,中学一级,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艺术教育协会理事,漳州市中学音乐学科骨干教师,云霄县中学音乐兼职教研员。先后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市中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市“我身边的好青年”、市青年志愿者行动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