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020-07-09杨稀雯

北方音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近年来,音乐教育改革凸显了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学前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应重视幼儿文化启蒙教育,以幼儿为本,用带有民族音乐元素的动漫音乐开启幼儿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之旅。民族音乐教学三维目标,要从教学方法上探究适合幼儿的民族音乐教学,以确保民族音乐教育顺利进行。

【关键词】动漫音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110-03

【本文著录格式】杨稀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元音乐视域下动漫音乐融入学前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20,06(12):110-112.

一、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当孩子能正常接收到音乐声波信息的时候,大脑就会自然做出相应反馈,即使是没有音乐学习经历的孩子听到富有节奏感的旋律,大多都会有随乐律动的反应,而选择怎样的音乐实施美育则至关重要。

(一)多元音乐文化凸显

自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文化进入全球化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促进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兴盛,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是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表现。从事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国际音乐教育会(ISME),自1953年成立以来,一直至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多元音乐文化的交流及发展,为保存人类社会的多元音乐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中,革新西方音乐为主导的教育教學,完善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展现对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重视。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2019年11月12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祖国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孩子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富于想象是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机。

研究表明,尤其是3-5岁这一阶段是发展儿童对节奏和音调敏感性的关键期,音乐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课堂教学游戏化过程中,将民族文化融入学前教育,通过民族音乐作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与正确三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无意识的环境熏陶与有意识的课程教学相结合,让幼儿从小接受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染,水到渠成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民族文化。

二、动漫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的优势

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选择的音乐素材大部分以古今中外经典儿歌为主,自编教材为辅,一方面以幼儿主体为本,充分考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教育功能为主,娱乐、认知、审美功能并重。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众多,在幼儿园展开民族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幼儿园音乐课堂,但是为幼儿创作的民族音乐作品却数量较少。将民族音乐引入幼儿音乐课堂,需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才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民族音乐作品的选材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动漫音乐非常符合。

(一)动漫音乐幼儿易接受

有研究表明,普通幼儿注意力是很有限的,只有通过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有一定提高。陌生曲调要让幼儿维持注意力去聆听学习,相比幼儿较为熟悉与喜爱的曲调,对后者幼儿有较高的积极性。大多幼儿都喜欢看动漫作品,对其中出现的音乐片段或歌曲很有兴趣,很大程度上已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从内心接受该音乐素材。幼儿内心接受用耳聆听的过程,就是培养幼儿对音乐感受与审美能力的时候,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

(二)动漫音乐幼儿易模仿

幼儿如同一张白纸,一切的学习始于观察模仿。模仿行为原本就是一种积极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幼儿认识感受周围世界的第一步,而学前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模仿教育。适合幼儿的动漫作品中的音乐节奏曲调都比较简单,符合幼儿的年龄与心理,在观看动漫作品时幼儿会无意识地模仿曲调,学习哼唱并带有身体律动。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学习可以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自我经验又可以有效帮助幼儿模仿,形成良性循环。在幼儿学习成功获得成就感时,既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幼儿战胜困难的自信。

(三)动漫音乐幼儿易共情

共情是指个体理解和体验他人内心世界和情绪情感状态的能力,对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优秀品格以及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都有不可小觑的意义。有了动漫情节的铺垫,幼儿较容易进入创设的故事情景,对音乐背后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接受,原本复杂的情感就能更贴切地体会;从幼儿自身的感受能力出发,将幼儿能够产生共鸣的动漫音乐作为素材,以感受和理解动漫情节中的思想情感切入,把情景体验法与启发探索法结合的共情教育使幼儿学习音乐技能,还能促进对幼儿的同情心与同理心的培养。

三、民族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

我国优秀的动漫作品众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民族文化题材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作为幼儿教师选择正确引导幼儿思想的动漫作品让幼儿观影,并选出动漫作品中经典民族音乐片段启发幼儿参与学习。在教师合理引导下,听到熟悉的民族音乐片段时,幼儿心理会产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伴随着情感体验,对民族音乐活动的好奇和参与,幼儿开始身体律动;幼儿在获得内在情感体验和参与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与理解,达到让幼儿对传统文化喜爱与传承的最终目标。以上三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作为一个整体中的三个维度,每一维度代表着教学结果中不同性质的一面,共同构成教学的三维目标:体验目标、内容目标、过程目标。

(一)体验目标,情感体验三观塑造

幼儿的音乐情感体验首先是对音乐音响的感受,包括音乐形式的外在刺激感受与音乐内容的内在刺激感受。音乐形式的外在刺激感受是幼儿听到声音,在身体上产生的条件反射,随乐律动想要参与其中;音乐内容的内在刺激感受是幼儿听到声音,在心理上产生的情绪情感,感受理解到音乐感情。借助动漫音乐,幼儿感受认知音乐情感的时候,就是教师帮助幼儿塑造正确“三观”的启蒙时期。在体验目标这一环节教师将学习重心放在情感体验上,从需要幼儿感受体验的不同情感目标来选择相应的动漫音乐。

1.助人为乐,奉献精神

幼儿最容易感受理解的情感体验就是“助人为乐”。动漫作品《雪孩子》是非常好的民族音乐教学案例,情节简单易懂,适合小班到大班的所有幼儿,其中以民乐伴奏的插曲《滑雪歌》曲调简单易懂,适用于唱歌板块。教师引导幼儿观影,指导幼儿学习《滑雪歌》,启发幼儿思考雪孩子怎么帮助小动物,带着对雪孩子的喜爱演唱《滑雪歌》。幼儿通过故事情节对“助人为乐”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并理解,再让幼儿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做起,用实际行为体验什么是助人为乐,与教师分享助人为乐的感悟。

2.为民着想,民族精神

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对于非具体直观的事物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体验感受。动漫作品《哪吒闹海》生动地给幼儿上了“为民着想”一课,故事情节适合中班、大班的幼儿。哪吒大战三太子的场景配曲《缠斗》使用了戏剧武戏,教师可将国粹京剧中的打击乐四大件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引入课堂,引导幼儿思考哪吒与三太子打斗原因,让幼儿带着哪吒的情感体验去了解、学习民族打击乐。幼儿感受、理解了哪吒的嫉恶如仇与龙王的邪恶狠毒,对哪吒勇于担当、为民着想、保护百姓的行为就有了深刻的认知,“为民着想”的民族精神的种子也就在幼儿的心里生根发芽。

3.保卫家乡,爱国精神

作为未来建设国家的后备军,幼儿的“三观”塑造非常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据研究表明,幼兒的大脑能够准确接收信息并做出简单处理,从“为民着想”到“保家卫国”,对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小抓起。《红星小勇士》就是动漫版《闪闪的红星》,故事情节适合大班的幼儿。主题曲《红星歌》是典型的民族调式作品,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学习主题曲的同时进行音乐表演。潘冬子智战胡汉三的片段,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能够理解与简单的模仿扮演,让幼儿在音乐表演的参与体验中感受潘冬子在失败挫折中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能够担负起保卫家乡重任的少年这一过程。

(二)内容目标,激发兴趣学习技能

幼儿的音乐学习内容建立在对音响效果的感受上,在一定教学时间内需要习得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音乐知识是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所需的必备常识,包括所学民族音乐片段中出现的音符时值认知、主要乐器的外观识别和乐器背后的故事等;音乐技能是大脑、眼睛、耳朵与肢体相互协调的最终体现,涵盖所学民族音乐片段的随乐律动、选段欣赏、选段演唱、选段表演、乐器的声响识别等。通过前期的情感铺垫,激发了幼儿对民族音乐选段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成效。

1.认识音乐骨架——节奏

音乐的节奏是幼儿最容易感受体验的部分,特别是节奏感强的音乐选段对幼儿更有吸引力。动漫作品《哪吒闹海》的配乐《嬉戏》使用大量的民族打击乐,音响层次分明、节奏感强,用以学习训练幼儿的体态律动恰到好处,适合小班到大班的所有幼儿。教师可根据选段中时值不同的音符,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训练。音乐的节奏韵律使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将自己的内在体验与感受到的强弱、快慢结合,运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与身体控制能力。

2.认识音乐线条——旋律

通常教授幼儿的歌曲大多以欢快喜悦的儿歌为主,但幼儿也需要适当了解其他风格歌曲。动漫作品《兰花花》演绎了一个悲剧故事,适合中班、大班的幼儿。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曲调构成的主题曲《兰花花》,曲调高亢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唢呐的配乐让这首羽调式的民歌更增添了悲伤的情绪。教师引导幼儿从感受故事情节的悲伤情绪入手,根据旋律高低起伏,用起伏线条的游戏教授幼儿学习歌曲,幼儿能直观地感受到旋律的高低变化,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3.认识音乐色彩——音响

声音听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声音的基本特性进行分辨需要从小有意识地培养与灌输。动漫作品《桃花源记》配乐乐器均为民族乐器,不同场景配乐恰到好处,适合大班的幼儿。开篇出现民不聊生的画面,使用二胡缓慢低沉地演奏,渲染了悲凉凄惨的气氛;中途发现桃花源的惊喜,采用笛子轻快悠扬的演奏,突出了兴奋激动的心情;步入桃花源的喜悦,选用琵琶快速弹挑的演奏,展现了欢乐快活的情绪;享用桃花源的美食,运用打击乐轻快敲击的演奏,表现了幸福祥和的满足;最后离开桃花源的失落,应用唢呐苍凉低吟的演奏,刻画了无尽悲伤的结局。教师引导幼儿以情节画面切入,听辨不同乐器的音响,再识别各种乐器的外观,视听与情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更易于掌握。

(三)过程目标,勇于探索乐于传承

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有“留白”意识,要给幼儿留有自由的、富有个性的创作机会;注意发现典型,充分调动幼儿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随着兴趣与知识的提升,幼儿拥有积极的参与态度和较强的参与能力,最终实现目标圆满完成。随着民族音乐的深入学习,幼儿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不断加深,民族文化就已无形地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实现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发现学习,聆听模仿

发现学习培养幼儿的直觉思维,提高内在学习动机。相比较传统接受学习,让幼儿的学习更主动,参与性更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动漫作品《大闹天宫》中使用节奏性强、音响分明的民族打击乐作为配乐,适合中班、大班的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聆听配乐中的典型节奏,并选用一种民族打击乐用以示范,让幼儿自主开发身体作为乐器加以模仿训练。当幼儿基本掌握节奏后,按照选择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打击来分组,如拍手组、跺脚组、拍肩组等,最后不同小组承担不同部分的节奏打击。幼儿自主开发身体作为乐器,提高参与度,增强参与能力。

2.合作学习,团队创作

合作学习培养幼儿间情感交流、团队协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传统的被动教学到现在的自主学习。动漫作品《西游记》主题曲《猴哥》民族调式作曲,现代电声与民族器乐配乐,歌词易懂,旋律易唱,节奏明快,适合中班、大班的幼儿。教师指导幼儿学习演唱主题曲,学习典型节奏打击。再将幼儿分为歌唱组与伴奏组,相互配合训练。幼儿明确自己的分组与任务,和自己小组的同学合力完成,再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努力配合。幼儿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学会了课堂所教内容,也能学会团队合作精神。

3.探索学习,舞台表演

探究学习培养幼儿不怕挫折、不惧失败的能力,为幼儿提供大胆创新、勇于表现的学习环境。动漫作品《雪孩子》插曲《滑雪歌》以民乐伴奏,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用于舞台表演适合大班的幼儿。教师指导幼儿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歌唱,使幼儿能够充分产生共情,渲染表演气氛。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表演,不同角色、不同场景用不同肢体律动去表现。教师不对幼儿的表演做出好坏评价,而是启发幼儿继续探索与展示。经过探索学习,能调动幼儿表现欲望,练习幼儿表达能力,锻炼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以幼儿为本,就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民族音乐教育方式。在幼儿园期间,幼儿对民族音乐文化耳濡目染的体验参与式感受学习,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有了幼儿自己的感受认识,使其从小树立正确三观与责任担当。把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学前音乐教育,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熏陶幼儿的心靈,丰富幼儿的生活,打开幼儿的视野。民族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与兴趣,提高幼儿的民族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实现对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2019.

[2]卢春歌.学前音乐课程促进幼儿多元智力因素发展的实验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6):1-5.

[3]李泉,宋亚男,廉彬,冯廷勇.正念训练提升3~4岁幼儿注意力和执行功能[J].心理学报,2019(3):324-336.

[4]廖燕珏.浅谈幼儿行为模仿及其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26.

[5]张荣臻,曹晓君.幼儿共情的研究综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6):23-32.

[6]黄曦,谢小于,单雪婷,曾曦.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民族民间资源的利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119-124.

[7]蔡觉民.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实践意义[J].中国音乐学,1999(3).

[8]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12).

[9]王丹.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

作者简介:杨稀雯,女,重庆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审美教育。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