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嗓音正确训练与日常保健

2020-07-09常亚露

北方音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保健训练科学

【摘要】艺术嗓音是有一定嗓音天赋的人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在舞台等场合所使用的嗓音的特殊表现形式。由于艺术嗓音工作者的嗓音长期处于高强度、长时间的使用状态,在嗓音使用不当或不良的日常习惯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嗓音疾病。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与生活中形成科学用嗓、合理护嗓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嗓音疾病的产生。

【关键词】艺术嗓音;科学;保健;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072-02

【本文著录格式】常亚露.艺术嗓音正确训练与日常保健[J].北方音乐,2020,06(12):72-73.

前言

对于艺术嗓音工作者来说,嗓音既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是至关重要的从业工具。良好的嗓音状态是发出美妙声音的基础,在对艺术嗓音进行日常训练时,也应该认识到嗓音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治疗的方法,保证嗓音良好,并对嗓音进行更加科学的应用和保护。

一、嗓音

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喉腔中部,由声带肌、声带韧带和粘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嗓子,特指人的喉咙。嗓音指人体发声器官、系统产生出来的声音,一切凡经声带振动并经声道传导而发出来的声音都属于嗓音的范畴。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嗓音的条件也因人而异。

二、艺术嗓音

艺术嗓音是指在声乐 、戏曲、话剧等舞台表演时所使用的嗓音,是职业用嗓者的艺术生命。它是经过专门的发声训练、艺术加工而获得的特殊的嗓音表现形式。声音通透圆润无杂音、音色集中明亮,结实有力度、声音松弛且变化灵活。

三、不科学发声训练对艺术嗓音的影响

发声训练方法不科学是患嗓音疾病的首要原因。不科学的发声方法有一定的技术缺陷,会让歌唱者觉得挤压、摩擦声带,发出的声音也会显得“尖、炸、挤、空、散”。由于长时间发声方法不正确,对声带造成了伤害和磨损,有些歌唱者就会出现嗓音的功能性障碍,造成声带充血。从轻微的声嘶到完全失声,都会对艺术嗓音造成损害,甚至出现疾病时间较长、医治无果的情况,由此断送自己的歌唱生涯。

四、不良日常习惯对艺术嗓音的影响

日常的行为习惯对艺术嗓音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好的日常习惯会对嗓音产生不良的影响。

长期吸烟会给艺术嗓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烟的中尼古丁对咽喉部及声带黏膜刺激造成水肿,引起声音嘶哑。长期吸烟会引起慢性喉炎,音量、音色、音质将都受到影响。

大声喊叫会使声带过度摩擦,闭合能力变差,最明显的是声带的损耗、音质的降低、喉头的拉扯,严重者部分音高断层或失声,甚至造成声带小结。

同时艺术嗓音工作者还应该忌刺激性飲食。经常吃辛辣食物很容易引起嗓子不适,使声带充血、肿胀引起嗓音失调。另外,食物过热或过冷都会易引起喉部不适,影响发音和共鸣。

日常用嗓过度是由于长时间用嗓或用嗓不当,也会引发慢性炎症,造成声音嘶哑、急性或慢性咽炎,还有可能造成咽部息肉或声带小结。

五、艺术嗓音的正确训练与日常保健

(一)科学的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是艺术嗓音工作者的必修课,而不正确的发声方法会对嗓音造成不容忽视的伤害。为了防止声带发生病变,科学的发声方法尤为重要。

1.正确的呼吸方式

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学习科学恰当的歌唱呼吸方式,是歌唱艺术的基础。目前,关于歌唱提倡的呼吸方式有三种: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和横膈膜式呼吸。

腹式呼吸近似于戏曲中的“丹田式呼吸”。它以膈肌运动为主,吐气时,横膈膜上升,因此可以进行深度呼吸。一些著名的音乐歌唱家肯定采用腹式呼吸,例如如意大利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吉诺·贝基先生曾明确指出,腹式呼吸是歌唱最佳的呼吸方式。

胸腹式联合呼吸通过全方面调动呼吸器官,通过胸、腹、横膈膜的相互配合完成对气息的控制,胸腔扩张和缩小的过程完成气体交换。它取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两者之长,扩大胸廓的同时又下降横膈膜,吸气量大。通过各个呼吸器官的配合,有效避免不必要肌肉的紧张,保持歌唱气息的流动性。这种呼吸方法现在被大部分音乐歌唱者使用。

横膈膜式呼吸是通过膈肌收缩向下与腹肌收缩向上的力量产生对抗。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认为这是一种被动呼吸式的“横式呼吸”。掌握正确的横膈膜式呼吸后,在心理意识的主动支配下,下意识地去调整呼吸,随着情感的变化和气息的要求,呼吸有深有浅。

合理的歌唱呼吸方式应当更接近于人正常的生理呼吸,是生理呼吸的扩大和深化。为了获得歌唱所需要的足够气息,需要不断对气息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歌唱呼吸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艺术嗓音要求的更好的歌唱艺术和情感表达。

2.声带运动的协调性

正常的声带表面光滑,边缘齐整且能闭合良好。声音是靠声带振动而发出的,拥有健康的声带是歌唱的基础。在声乐学习中,由于各种错误的歌唱艺术和歌唱习惯,容易出现声带闭合不严、漏气的现象,长期以往会对声带带来很大的损害。

想要发出有质量的声音不仅要做到气息饱满,还需要声带拉紧向下挡气,了解声音发声的原理,可以通过跳音和哼鸣的训练找到声带瞬间闭合的感觉。喉头应当安放得当、放松下沉,通过内心的感受体会正确的歌唱感觉。

3.正确的咬字方法

在世界各地的语言系统中,构成语言发声的主要是元音与辅音的配合。发音咬字在歌唱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歌唱效果密切相关。为了保证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对歌唱中的咬字要十分注意。

歌曲咬字要结合作品的风格特征进行相应的艺术处理,注重字头和归韵,还需要注意元音的饱满。日常训练中要培养极高的咬字能力,只有清楚地咬字才能对作品的意境进行很好的诠释,表达歌曲的内涵。

4.正确的共鸣腔体

在声乐演唱中,一个人歌唱是否优美动听,很大程度上是由共鸣是否良好体现的。共鸣腔体主要有胸腔、喉腔、口腔、鼻咽腔和头腔,所有的共鸣腔体连通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完整的腔体。共鸣运用得越充分,声音就会越富有变化,而且传送得越远。

胸腔共鸣是胸部和气管等处的共振,在演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可以保证声音的浑厚、丰满和结实。如果胸腔共鳴应用不当,就会出现声音闷、僵、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想要获取更好的胸腔共鸣就要做到喉头松弛下放、声带放松且闭合。

在中声区所使用的共鸣腔体是混合共鸣,多为口腔、咽腔和鼻腔。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唇、齿、舌的相互配合,喉头自然下放,会厌上抬,使口腔内获得充分的共鸣空间。还应该保持下巴放松、舌根平放不后缩,保持气息同时注意调整与其他共鸣腔体的关系,这样就能使中声区音色丰满通透。

对中低声区进行长时间的训练,熟练掌握后会对高声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声区时,混声中假声成分变多,声带则变为边缘震动。如果这时没有应用到很好的共鸣,就会使音色尖亮,失去美感。在高声区时,更应该加强整个共鸣腔体的使用,才能发挥和改善音色,使声音可以自由调节。

(二)嗓音病变时的恢复

嗓音发生病变多为两种情况:一是发声器官使用不当产生嗓音疾病;二是身体上的某些状况影响嗓音发声。

1.因发声器官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嗓音疾病

因发声器官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嗓音疾病多有慢性咽喉炎、声带红肿、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等。一旦在声带边缘产生息肉和小结,就会导致声嘶、声带易疲劳、声音突然中断或音高不准、声带闭合不严等情况出现。在声带息肉或小结被发现的初期,必须改变歌唱方式并且停止歌唱,禁声和长期休息。在后期,声带息肉或小结逐渐变大就需进行必要的手术切除,同时配予理疗和雾化吸入治疗。在手术治疗后,声带逐渐转好,也需要注意用声过度、用声不当和吸烟等危险行为,防止声带小结的再次复发。

2.其他状况引起的嗓音不适

除了嗓音使用不当而引起的疾病外,其他生理上的情况也会影响嗓音的状况。例如咽喉反流疾病是引起声带息肉或声带小结的一个重要因素。胃里内容物反流刺激后补黏膜刺激,造成喉部慢性炎症。对于有咽喉反流疾病的艺术嗓音工作者,应当去正规医院积极治疗,配合日常饮食习惯的改变,可以使病情逐渐好转。

另外,气管炎、鼻窦炎或扁桃体发炎等都会对嗓音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都应该去正规医院查明原因,配合治疗。同时,要多休息、少讲话和停止歌唱,调整饮食习惯、忌烟忌酒,以使疾病早日痊愈和嗓音能正常发挥。

3.日常的嗓音保护

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有一段精辟的用嗓保护总结:“精神畅快,心平气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健,都贵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戏情。”

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平时的体育锻炼是必要的,可以增强机体对病毒、流感等感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保持情绪稳定温和、戒骄戒躁以及对精力的过度消耗,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少吃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

注意用嗓强度和时间,切忌发声过度。日常说话时要保持适宜的音量和音调,悄悄话也是不正确的说话方式。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现嗓音不舒服,就要早到医院诊疗。要正确对待咽部不适,切忌乱用药。

六、总结

只有掌握科学的艺术嗓音训练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在出现嗓音疾病时及时就医治疗,才能使嗓音保持良好的状态和美妙灵活的声音。艺术嗓音工作者更应当提高护嗓意识,同时注重用嗓技巧,保持生活自律、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将嗓音疾病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D].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4):2.

[2]左桂龙.正确的嗓音训练对嗓音疾病治疗的探索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3]李佳轩.艺术嗓音疾病客观分析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4.

[5]李艳.嗓音训练对治疗嗓疾和改善音质的效果研究[D].北京:星海音乐学院,2014.

作者简介:常亚露(1997—),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保健训练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科学拔牙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
日本的脚趾保健热
衰落的科学
磁性保健项链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