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羯鼓辨

2020-07-09夏瑞琪

北方音乐 2020年10期

【摘要】羯鼓虽然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乐器,但是在中国音乐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羯鼓发展至唐代时,其演奏的技艺技法达到了最为高超的时期。本文将对羯鼓的形制、绑绳方式及演奏方式进行分析梳理。

【关键词】羯鼓;形制;演奏方式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003-02

【本文著录格式】夏瑞琪.羯鼓辨[J].北方音乐,2020,05(10):3-4.

羯鼓是中国音乐史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乐器。由于唐玄宗的喜爱和推崇,羯鼓在唐代尤为盛行,并占有极高地位。唐玄宗究竟有多喜爱羯鼓,我们可从唐时流传下来的故事中看出来。唐代音乐家李龟年也善于击奏羯鼓,在当时也因为善于演奏羯鼓而较有名气。于是有一次,唐玄宗便把他请来了,想与他切磋一番。唐玄宗说:“都说你羯鼓打得好,那你肯定是练习很勤奋。”李龟年说:“是啊,我已经打折了五十只鼓杖。”这时,唐玄宗不无自豪地对李龟年说:“你还不如我,我已敲断了三大竖柜了!”并且唐玄宗评价羯鼓为“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此。”从中我们便可知道唐玄宗是多么喜爱羯鼓,竟然如此勤学苦练地练习羯鼓,是个真正的“羯鼓迷”。

有关于羯鼓形制方面的研究存有一定争议,根据史料文献、壁画及出土文物中我们所能见到的羯鼓大多为直筒型,那么,是否有细腰型羯鼓的存在、其鼓身上是否由绳索勒制以及是否存有不同的放置演奏方式,本文将试对其进行分析。

一、羯鼓形制辨认

(一)直筒型

《二十五史》中最早查到有關羯鼓的记录是在《隋书》中,为《龟兹》《疏勒》中使用,但并未对羯鼓的形制、演奏方式等进行详细说明。而在《旧唐书》中有对羯鼓形制的记载:“羯鼓,正如漆桶,两手具击,以其出羯中,故号羯鼓,亦谓之两杖鼓。”所载羯鼓形制如漆筒,用两只手敲击,也被称作为两杖鼓。同时期,南卓的《羯鼓录》中记载,羯鼓的形制“如漆筒,下以小牙床承之,击用两杖”。此外,陈旸《乐书》中所描绘的三种羯鼓形状也均为直筒型(见图1)。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羯鼓,为直筒型,只是有的鼓身短小,鼓首接近于鼓身。有的鼓面较大,鼓身较细,鼓首大于鼓身。有的则鼓身细长,鼓首略大于鼓身,但均为“如漆筒状”。

(二)细腰型

根据上述整理,唐代羯鼓的形状应为直筒型,那为何会有细腰型羯鼓的记载出现?在《羯鼓录》中曾出现过有关瓷制杖鼓(腰鼓)的记载:“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瓮。撚小碧上,掌下须有朋肯声,据此乃是汉震第二鼓也。且磉用石末花瓮,固是腰鼓。掌不朋肯声,是以手指,非羯鼓明矣。”从中我们可看出,用青州石末或用鲁山花瓮做的鼓,用手指轻轻扣点,手掌下须发出朋肯声,是汉震第二鼓。腰鼓(杖鼓)与羯鼓的区别在于:一手用槌击鼓,一手用掌抚鼓面,感觉不到朋肯声,一定是腰鼓而不是羯鼓。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根据史料整理,唐代的杖鼓也称之为“两杖鼓”,即羯鼓。一头用手击奏,另一只手执杖敲击的鼓类乐器在唐代称之为“汉震第二鼓”。至宋时,人们可能将唐代的汉震第二鼓误认为杖鼓,而汉震第二鼓则是由汉鼓、震鼓、第二鼓三个称谓所组成的。根据陈旸《乐书》的记载,震鼓是指鼓的形制“广首而纤腹”,为细腰型,汉鼓则是以使用者命名“汉人所用之鼓,曰汉鼓。”所以笔者推测,因宋时人们将唐代的汉震第二鼓误认为杖鼓,宋代的杖鼓又与唐代的两杖鼓(羯鼓)名称上混淆,故宋时的杖鼓便是羯鼓,但并非为唐之羯鼓、两杖鼓,实则为细腰型杖鼓。由此产生了异鼓同名现象,所以也就出现了所谓的“细腰型羯鼓”。

(三)其他形制

笔者整理资料时,在《三才图会》中发现一个带有手柄样式似手鼓形制的“羯鼓”(见图2)。

《三才图会》是由明朝人王圻及其儿子王思义撰写的百科式图录类书,由于此图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标注解释,且时间与其他文献资料相差较远,故笔者不做判断其是否为羯鼓的一种形制。但因其确实存在于书中,所以在此文中呈现。

综上所述,羯鼓最开始的形制为直筒型,细腰型的出现并非为原本的羯鼓形状,也不是乐器的演变,而是由于误认和混淆所流传出的一种形制。

二、羯鼓绑绳方式辨认

羯鼓的绳作用非常重要,鼓的音高可听过调节绳的松紧所改变,通过整理,可将羯鼓分为“有绳绷扎”和“无绳绷扎”两类。根据现存的图像资料发现,“有绳”羯鼓比“无绳”羯鼓的数量要多,由此推测,有绳羯鼓为常见形态 ,无绳则为少数形态。因此,羯鼓并非全部为“绑绳”或全部为“无绳”,所以,便不能以鼓身是否绑有绳索来判断其是否为羯鼓。

三、羯鼓放置方式辨认

羯鼓较为常见的放置方式有三种:

(1)将鼓横放于地面。

(2)将鼓横置于小牙床上。

(3)伎乐人与鼓同在一块较厚木板上,鼓横放于木板上。

其中最常见的为放置在小牙床上演奏。笔者认为放置方式的不同与取得不同音响效果、乐队组合的不同都有相关的联系。

至辽代,在辽八音乐俑铜镜上,有一个伎乐人,胸前挂鼓,双手持杖,站立进行演奏(见图3),无论是从形制还是击奏方式来判断,此鼓和唐时无绑绳的羯鼓,除站立演奏以外,其他均相同。笔者认为,此种演奏方式的出现应遵循了似唐代“立部伎”,站立演奏的方式,所有伎乐人均站立进行演奏,所以出现了站立将羯鼓挂在胸前的演奏形式。

王珺的《辽代羯鼓探微》4中提到,还有一种击羯鼓的放置当方式是将羯鼓直接横放于腿上,用手拍击。在民间这种演奏方式较为常见,敲击羯鼓的方式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故整理出羯鼓的演奏放置方式共有五种,分别为:

(1)将鼓横放于地面,双杖击之。

(2)将鼓横置于小牙床上,双杖击之

(3)伎乐人与鼓同在一块较厚木板上,鼓横放于木板,双杖击之。

(4)鼓横挂于胸前,直立演奏,双杖击之。

(5)将鼓横放于腿上,用手击之。

虽然在唐代之后高超的羯鼓技艺逐渐失传,但是其绽放出的绚烂光彩不但丰富了我们的音乐文化,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为我国音乐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释:

①隋书·卷一十五·志第十·音乐下.

②旧唐书·卷三十三·志第九·音乐二.

③陈秉义.中国古代契丹—辽音乐史料图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2018(6):172.

④王珺.辽代羯鼓探微[J].乐府新声,2015(3).

参考文献

[1]陈秉义.中国古代契丹-辽音乐史料图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6).

[2]张国强.《乐书》点校[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6).

[3]赵世骞.西域打击乐器——羯鼓[J].中国音乐,1985(2).

[4]郝毅.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古乐器羯鼓[J].乐器,1986(4).

[5]戴宁.羯鼓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2).

[6]翟敏.羯鼓论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8

[7]王珺.辽代羯鼓探微[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3).

作者简介:夏瑞琪(199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沈阳音乐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北古代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