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个皮婶

2020-07-09刘海红

金山 2020年6期
关键词:汾河石子马路

刘海红

汾河的水是有性情的,当然不是在冬天。冬天它只有一个选择,静止,结冰,等待。河床会因此显得小而干瘪。待汛期来临,或者不用等到汛期,一通宣泄的雨水,它便恣意流淌。那水,满得像一只胖腿,把河床这条裤腿涨满。

皮婶穿着厚棉夹袄,裹着围巾,从交错的马路穿过,绕过操场,跨过那条唯一通往外界的铁轨,再半蹲着下一个陡坡,走个十来分钟,就到汾河邊了。第一遍春风已刮过,冰河上的风刺着骨,河里、滩边的石头还上着冻。皮婶此番过来,是想趁个早,寻处好地形,以备背石、装石子省力。待清明过后,野草、荆棘蔓延疯长,打石子的人家也过来占地,个个膀大腰圆的,哪里还有她们孤儿寡母的地儿。

皮婶费力搬了几块大石,围成一个圆圈,中间用石头压上草帽,算是记号。

六七十年代的矿区,除了矿工吃着公粮,没有临时工这一说。家家都养着端碗吃闲饭的,有的一家站着好几个。矿上成立生产队来养这帮闲人,有种菜的、搓煤泥的、扫马路的、打石子的……工种都不太好,矮子里拔尖,相对轻点的,被人们挑走了。皮婶只能打石子。

春暖花开时节,汾河里的水开始妖娆,此起彼伏的敲石声也开始响起。清一色的大老爷们,从滩边或河道里寻来石头,垒到自家提前占好的地界,坐定。先找一个厚石板做垫,左手拎一胶皮圈圈住石块,右手抡下,待到石头分解为二指半宽左右,够收购标准,便堆到另一侧,劳力好的,不久就在身边堆起一人多高的石馒头。

这是男人的活计,风吹日晒,整天叮铃咣啷跟石头打交道,谁家舍得让女人出来受这罪?皮婶在这里显得不伦不类。你看她,踉跄着去河道里担石头,还尽是死沉的青石,不识货。抡锤时胳膊软绵绵的,敲石声拖沓冗长,石馒头远比别人的干瘪。

有时候,她的两个孩子下学帮着捡些碎石。有人就会议论皮婶,说皮婶命硬,早早把丈夫方死了。其实议论的人里,明明有人知道皮婶的丈夫是井下跑野车撞死的。

知道不知道其实都无所谓,都不影响他们对皮婶的态度,石馒头瘪了看笑话,坚挺了让人嫉妒。

皮婶的心早就磨成汉子了。自打干上敲石子,挺知足,起码凭些力气,娘仨不至于饿肚子。至于力气小,她有她的法子。天不亮她就出工,只歇个晌。待黑幕拉下,鸟儿归巢,她拍拍身上厚厚的土,用河水洗把脸,河水黑黑地逃走了,她才离去。她不急不躁,把劲匀着使。不像男人们,一通暴风骤雨,早早把劲透支完。

她的石馒头渐渐开始饱满,挺挺地、显眼地立在滩坡上。“那个坡上的娘们会不会偷石子?”男人们望着皮婶旁边的拉石车,放下手里的活计像娘们一样议论。“坡上”这个叫法有些典故,当初画地为圈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挨着皮婶,硬把她挤到滩边的坡上,毫不顾及她运石会费力。

男人们三三两两过来凑热闹,都来看皮婶的石子,是用青石敲的,密实,均匀,耐磨,不像他们专挑河水侵蚀过的花石,好敲,不耐用。男人们不再嚷嚷偷石子的事,散开。

那年夏天,在一通爽透的阵雨之后,汾河水来了性情,把滩边的花草树石一顿通吃,滩边男人们的石馒头变成了石蛋糕,缩水一半。滩坡上的娘们皮婶的石馒头毫发无损。

男人们说是皮婶带来的晦气。

皮婶才不管呢,天凉上冻的时候,算下来一年的打石钱,皮婶的收入最高。

一天,皮婶接到生产队的通知,扫马路有空缺,让皮婶顶上去。还说打石子的那帮男人帮她说情,女人干这个不容易。

皮婶不想争辩,也没有谢谢男人们的“好意”,反正她乐得有活干,便顺水推舟点头同意。

清明过后,坚持不懈的春风吹绿了整个矿区。皮婶想起汾河边的石头标记,准备撤回,免得占道。待她翻过铁轨,远远看到,曾经被嫌弃的滩坡上,已布满敲石的人,而滩边空无一人。

无论生活怎么艰难,她也要抬头挺胸往前走!

点评:

小说写了一个在艰难生活面前绝不屈服的女子形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刻意的升华,没有一点夸张,全篇朴实无华,都是真实生活的再现,但写得分外感人。敏锐地观察生活,手中的笔描写普通大众,是我们写作的方向。

猜你喜欢

汾河石子马路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蛋和石子
石子
人来车往的马路
摆石子
过马路
过马路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巧猜石子
浅谈汾河管理工作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