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2020-07-09张夏梦张先庚梁小利陈雨萍刘林峰屈玉华杨玲娜

医学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病耻成都市量表

张夏梦 张先庚 梁小利 陈雨萍 林 琴 刘林峰 屈玉华 杨玲娜 刘 月

1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成都,610075;2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成都,610100;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5

国外对糖尿病病耻感的研究起步较早,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均对糖尿病病耻感进行了深入研究[1-2],目前我国仅1篇文献对青少年糖尿病的病耻感进行了调查[3]。有研究表明,肺结核等疾病的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4],但我国针对糖尿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相关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5],老年T2DM患者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成都市社区老年T2DM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为今后进行相关干预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成都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的T2DM患者为调查对象,于2019年2-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进行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T2DM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语言、听力障碍者,智力、记忆力障碍或伴有精神疾病者,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正在接受抗抑郁治疗者。所有老人知情同意并愿意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19份,问卷有效率为96.7%。

1.2 研究方法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指导调查对象独立匿名完成问卷填写,对读写能力有限的调查对象,由调查员采用统一口径进行解释并帮助填写。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有无并发症、是否定期监测血糖、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等信息;②中文版2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量表(Type 2 Diabetes Stigma Assessment Scale, DSAS-2),包括区别治疗、责备和判断、自我病耻感3个维度,共19个条目,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量表总Cronbach's alpha为 0.879,总分为 19-95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感知或经历的病耻感越强[6];③简版老年抑郁量表(15-ite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15),由国外学者编制而成,唐丹等将其对中国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评估进行了信效度检验,量表总Cronbach's alpha为0.793,重测信度为0.728,共包括15个条目,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计0分,总分≥6分视为存在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该量表内容简短,易于操作,在老年人群中使用广泛[7]。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 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定性资料采用构成比、率进行描述,病耻感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F检验,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74.3±6.7)岁,其中,男性147人(46.1%),女性172人(53.9%),无配偶52人(16.3%),45人(14.1%)病程超过20年,小学及以下学历33人(10.3%),存在并发症111人(34.8%),定期监测血糖165人(51.7%),有糖尿病家族史60人(18.8%)。

2.2 社区老年T2DM患者糖尿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情况

将抑郁得分≥6分的老年T2DM患者作为抑郁组(n=144),抑郁得分<6分的老年T2DM患者作为非抑郁组(n=175),调查显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且抑郁组病耻感水平高于非抑郁组。见表1。

表1 成都市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情况

2.3 不同类别的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情况

性别、婚姻状况、病程、并发症、血糖监测情况、糖尿病家族史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影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年龄、教育程度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Ρ>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别的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情况

2.4 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518,Ρ=<0.001),与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更强,见表3。

表3 成都市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

调查显示,成都市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病程20年以上的患者病耻感水平相对更高。随着病程的延长,老年T2DM患者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同时承受着药物经济压力和并发症带来的痛苦,这都导致患者病耻感增强。有并发症的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更强,国外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而出现生理损伤时,常常会产生强烈的病耻感[8];在遭遇继发性失明、糖尿病肾病需血液透析时,甚至会受到公众的歧视,从而产生严重的病耻感[9-10]。不定期监测血糖的患者病耻感相对更强,Ong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不愿意在他人面前监测血糖,并认为监测血糖是一种耻辱的行为,不定期监测血糖无疑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11]。此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病耻感水平更高,可能与患者受到家庭影响有关。

3.2 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社区老年T2DM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且病耻感水平越高,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越强,提示抑郁症状与病耻感互为危险因素。国外研究表明,糖尿病病耻感会导致患者药物依从性下降,造成沮丧、悲伤等情绪,从而增加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率[12]。国内也有研究表明,病耻感与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4]。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状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依从性,使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下降,通过改善抑郁症状,可以使共病抑郁的老年T2DM患者死亡率减少24%[13-14]。本研究提示可通过预防和干预病耻感来减轻老年T2DM患者的抑郁等负性情绪,这需要社会、医疗机构、家庭共同努力。国外有学者指出,医务人员将患者自身缺乏运动和饮食不当视为T2DM的病因,甚至会指责患者没有遵医嘱进行血糖监测与控制[15],患者遭遇医务人员的不理解,常常会出现病耻感,从而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不愿就诊等情况,最终加重病情。因此,医务人员应减轻对糖尿病患者的刻板印象,增加对糖尿病及病耻感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加对患者的理解。此外,社会、医疗机构、媒体可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帮助公众特别是患者家属及朋友建立科学的认知,增加对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家庭关爱,减少对糖尿病的误解,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糖尿病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猜你喜欢

病耻成都市量表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癫痫照顾者的病耻感现状研究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