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

2020-07-09廖士喜郭洪亮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分球中国男篮命中率

廖士喜,郭洪亮

(1.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2.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2018年9月2日,第18届亚运会男篮决赛中国男篮以84∶72击败伊朗,时隔8年重返亚洲之巅。在“双国家队”改革举措下,中国男篮红队以一支年轻化的、平民化的,顶多算是半支国家队身份站上了亚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中国男篮与伊朗两支球队代表了亚洲男子篮球最高技战术水平。因此,本研究以中国男篮进攻能力为研究对象,以比赛进攻统计数据和运动员临场表现为依据,对中国男篮目前进攻能力优势及劣势进行探讨,并就改善中国男篮进攻能力提出相关性建议,旨在能够为2019年家门口男篮世界杯挤入强队行列提供有价值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18届亚运会中国男篮整体进攻能力为研究对象,数据采集和比较分析涉及6支球队的进攻技术统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新浪体育网以及腾讯体育网,检索和查阅了近几年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章和专著。访问亚运会官方网站获得了相关资料,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第18届亚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5场比赛进攻方面的特点以及技战术运用,同时重点关注与本研究有关的技术统计,以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和Excel等统计学软件,对各球队进攻端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男篮整体进攻能力分析

众学者研究表明[1-2]:秩和比综合评价法能够客观、准确的对篮球比赛中球队综合竞技实力进行评价。根据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原理选取第18届亚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共6支球队的进攻端统计数据对6支球队的进攻能力予以评价,进攻技术指标包括:得分、2分球、3分球、罚球、进攻篮板、助攻、失误7项指标,其中得分、2分球、3分球、罚球、进攻篮板、助攻6项指标为正向指标,失误为负向指标[3]。

根据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等级划分和评价方法的要求(见表1),第18届亚运会男篮与对手共6支球队的进攻能力分别属于A、B、C、D 4种不同等级水平(见表2),中国男篮进攻RSR值为0.92,实力属于A级水平,其中有6项指标秩次高于对手,综合实力稳居首位;亚运会决赛对手伊朗队进攻RSR值为0.84,其进攻能力同属于A等级水平;中国台北与菲律宾进攻RSR值分别为0.71和0.69,进攻能力均属于B等级水平;印度尼西亚进攻RSR值为0.53,进攻能力属于C等级水平,哈萨克斯坦场均得分最少,进攻RSR值为0.35,是6支球队唯一一支处于D等级水平的球队。

表1 RSR综合评价等级划分一览表Tab.1 RS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grade classification table

2.2 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指标比较分析

通过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和T检验对中国男篮与对手5场比赛进攻技术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表3显示:中国男篮场均得分为86.6分,对手场均68.8分,除去首场与菲律宾的比赛以较小分差险胜,其他四场均以较大优势夺得最后的胜利,该指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中国男篮得分能力远强于对手。在其他进攻技术指标方面,2分球投篮命中率分别为56.1和51.1,相差5个百分点,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2分球命中率稳定性上,中国男篮(标准差为5.78)要略逊于对手(标准差为4.21);3分球方面,对手与中国男篮场均命中数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3分球命中率差异呈高度显著性(P<0.01)。尤其是半决赛以及决赛,中国男篮的3分球均高于40%,为中国男篮最后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亚运会中国男篮3分投篮得分占总得分的51.06%,得以传承中国男篮历史上“准”的风格,是名副其实有“准”度的外线型球队。国际赛场上投3分已是后卫的普通技术。[4]根据数据调研,中国队真正做到了内外结合,后卫线具备投手,后卫场均3分球投次比2分球投次还多,3分球命中率比2分球命中率更高,如中国男篮12名球员中,3分球命中率超过40的%球员有5个,其中来自休斯顿火箭的中国球员周琦以58.3%的命中率位于所有参赛队员之首。对手助攻指标与中国男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快攻得分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纵观中国男篮与对手5场比赛,中国男篮在进攻方面相对落后的指标是罚球命中率和失误,其他进攻技术指标的均强于对手。

表2 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能力RSR值综合评价一览表Tab.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able of RSR value of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opponent's offensive ability at the Jakarta Asian games

表3 第18届亚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数据一览表Table 3 the 18th Asian games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and opponent attack data table

表4显示,与第17届仁川亚运会相比,本届亚运会中国男篮14项进攻指标均有大幅度上升,场均得分递增了17.2分,两分球命中数、命中率分别增加了10.6个和18.6个百分点,3分球命中数和命中率分别增加了6.5个和14.5个百分点。中国男篮一改之前全队一人打,四人看”的场景,取而代替的是实战中配合质量高,更多的创造理想的传接球和投篮机会,致使助攻数量场均增加8.3次[5]。另外,中国男篮打破慢速度下的平衡态,建立整体提速后的内外线新和谐,重拾“快”的进攻风格特点,快攻得分增加10.3分,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失误一直是中国男篮难以根本性解决的问题,本届亚运会略有减少,但仍然是急需提高的地方。

表4 第18届与第17届亚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attack indexes between the 18th Asian games and the 17th Asian games

此外,通过录像和数据分析还可以看到:中国男篮球员共性的心里问题即弱化自己、缺乏自信、推脱责任,不敢于担当的问题在本届亚运会不复存在,呈现给世界的是在比赛攻防过程中的战术执行力以及球员心理的成熟稳定,特别是在比赛胶着时刻和关键球的处理上,没有形成绝对的核心,“工具性”的球员减少,摆脱了自姚明时期开始的“依赖内线,死用内线”的时代。球员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压力变小,不敢投篮、害怕犯错的顾虑较少,机会面前投篮更坚决,这也是中国男篮能够在决赛赛场上多点开花的重要原因。中国男篮跟随了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加快了进攻速度和节奏,不再受传统的固定战术和位置观念的影响,过分注重战术的整体性,忽视战术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本届亚运会中国男篮在较快的节奏中进攻篮板球率和主动获得球率较高,从而转化为有效的投篮。[5]球员多以机动进攻代替固定战术配合,突出队员个人攻击能力,并以迅速的人、球转移、大量的掩护、连续的突破、精准的中远距离投篮为主要攻击手段。教练执教思想趋于欧洲化。篮球比赛既比主力,也比替补,没有合适的替补,主力队员体能无法保证,必定影响进攻效率。[6]本届亚运会中国男篮主教练李楠弱化了主力和替补的界限,努力将每一位球员融入球队战术体系,坚持团队篮球,不再依靠某一个球员,而是激活每一个火力点。根据统计,5场比赛先发队员场均上场24.7分钟,场均56.4分,替补场均上场23.8分钟,得分为30.2分。此外,李楠教练对后卫线的要求是“投不进,接着投”,放手一搏的后卫线有了“开火权”之后,轮番命中关键3分,帮助球队多次在比赛中上演了从“填坑-追平-反超”的经典胜利,尤其是中-伊决赛,这也是一场真正由后卫主导并“重度”参与进攻的决胜,改变了中国男篮多年来“以内为主”的一贯打法,比赛取胜在后卫战术作用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由此可见在中国男篮主力易建联、郭艾伦等核心球员缺阵的情况下,以草根队伍出站的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上综合表现大有改观。

3 结果与建议

3.1 结果

第18届亚运会男篮与对手共6支球队的进攻能力分别属于A、B、C、D 4种不同等级水平,中国男篮进攻RSR值为0.92,综合实力稳居首位;伊朗队进攻能力同属于A等级水平;中国台北与菲律宾进攻能力均属于B等级水平;印度尼西亚进攻能力属于C等级水平,哈萨克斯坦场均得分最少,是6支球队唯一一支处于D等级水平的球队。

中国男篮进攻方面相对落后的指标是罚球命中率和失误,其他进攻技术指标的均强于对手。对手与中国男篮场均得分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其他进攻技术指标方面,2分球命中率稳定性上,中国男篮(标准差为5.78)要略逊于对手(标准差为4.21);3分球方面,对手与中国男篮场均命中数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3分球命中率差异呈高度显著性(P<0.01)。对手助攻指标与中国男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快攻得分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与第17届仁川亚运会相比,本届亚运会中国男篮14项进攻指标均有大幅度上升,场均得分递增了17.2分,两分球命中数、命中率分别增加了10.6个和18.6个百分点,三分球命中数和命中率分别增加了6.5个和14.5个百分点,助攻数量场均增加8.3次,快攻得分增加10.3分,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3.2 建议

(1)虽然中国男篮面对亚洲对手的进攻能力属于强者,但面对欧美对手时,出色的进攻能力是否会继续延续,是否打出属于自己的进攻风格,这有待证实。为此重建中的中国男篮应该继续提高球队的进攻能力,以奥运会和亚运会比赛数据为分析导向,将中国男篮与对手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进攻指标放在优先解决的位置。

(2)国际竞技舞台上,中国队体能、技术、战术素养等核心竞技能力与欧美球员的差距明显,[7]内线缺乏高强度防守下的得分能力,更不具统治比赛的实力,所谓“内线优势”只是针对自身实力结构而言,只能在亚洲赛场或针对弱队时表现出应有的强势。应对欧美强队,应坚持“团队篮球”打法,加强高强度对抗中的抗干扰投篮练习,提高投篮命中率,更多的团队成员具有硬战得分能力是球队以弱胜强,实现逆袭的重要途径,中国男篮未来的发展在团队篮球上要更有定力。

(3)2019年男篮世界杯,面对欧美球队,中国男篮要打好“后卫牌”,对特色球员的合理使用不能完全按教练的意图一味改造,而是需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在保留优势的前提下克服短板,提升综合实力。当前,红蓝两队后卫线上赵继伟、赵睿、孙铭徽、方硕、郭艾伦、吴前和胡明轩都有一定的特点和实力,不同的球员在亚运会或世界杯窗口期比赛中都有过出色的发挥,无论最终哪些队员入选,中国男篮都要重视并用好这些球员的特点,在优势互补的同时主动求变,走出中国男篮“内线为主”,后卫作用“工具化”的时代。

(4)当前中国男篮仍存在多数内、外线球员的位置能力都比较单一的严重问题。现代篮球比赛,个人能力越强,机会越多。全能型球员的出现,使那些只能在外线投篮或内线进攻的球员出场时间受到了挑战。[8]“外线内打、内线外打”是当前模糊篮球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高大队员位置模糊后,表现出良好的外射能力,彰显优秀高大球员具有的“小球化”风格,他们能里能外,进一步提升了场上统治力。为此重建中的中国男篮应该重视运动员“外线内打、内线外打”能力的提高,这既是适应世界篮球运动发展潮流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男篮整体实力的需要。

猜你喜欢

分球中国男篮命中率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第9 届世界女子大金属地掷球锦标赛单人连续拋击技术运用分析
NBA比赛3分球技术运用发展趋势
2015男篮亚锦赛四强队三分球进攻特点的比较研究
该你了
投篮的力量休斯敦火箭
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夺冠成因分析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