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2020-07-08陈闫平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

陈闫平

摘 要:在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变的越发严重,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众比较关注的问题。生态文明的提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也能将文化价值观凸显出来。林业属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是能够被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更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与主要源泉,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联系十分紧密。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6-0001-02

当前人们在生活观念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文明也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就生态文明内涵来讲,主要是指人类在在实现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并且将精神成果、物质成果之间有效综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会将持续发展,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作为主要宗旨[1]。

1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

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够使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整个生态系统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生态文明从内涵上来讲,即大自然能够为人类提供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在此过程中,人类需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总体来讲,生态文明的实现需将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和基础[2]。同时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方向是实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林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准则,在人们形成生态文明思想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合理方案。

2林业当前发展现状

2.1森林整体覆盖率不高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林业开始想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其中生态建设属于林业产业不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针对生态区域方面的治理,而生态建设也在林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通过对生态理论相关发展体系的构建,能够使我国林业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相关研究调查显示,近几年林业产业以及相关行业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在进行生产活动时生态意识比较薄弱,乱砍滥伐现象经常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森林整体覆盖率受到了较大不良影响,而这对于林业实现持续发展较为不利。

2.2缺少技术方面的支撑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林业在产业化方面的进程也有所加快,但是林业经济与其它经济类型存在较大不同,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有部分问题比较明显,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专业技术水平相对不高,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而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为我国针对林业发展方面的投入比较少,仅仅占据国家各项投资总和的百分之一左右。同时多数高校中并且没有设置和林业技术相关的专业,即使设置了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也比较少,这就导致了社会上专业人员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推动林业持续发展。

2.3筹资渠道相对单一

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我国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在资金筹措上存在较多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问题为筹资渠道相对单一,多数是通过政府进行筹资,这种筹资方式难以满足林业发展实际需要,也不能形成统一性、社会化的集资模式。在筹资模式相对单一的背景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林业发展的畸形。除此之外,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我国林业实现多元化发展比较困难。

3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实现策略

3.1构建合理林业发展模式

随着生态文明相关理念的提出,林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并将林业保护视为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在运用造林技术时,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并且在發展中积极效仿自然。同时林业相关工作人员需对区域当中的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历史资源等进行系统分析,在保证原有植被健康生长的基础上,运用因地制宜方式开展育林工作[3]。如针对当前林业发展现状,在设计水利项目时,应重视对防护林建设的强化,降低水土流失问题发生概率,同时在此情况下,也能有效调节区域内整体环境。

3.2形成科学生态建设理念

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应及时转变原本林业生产中被动、简单的保护机制,尽力合理的林业保护理念。在此过程中,应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对防护林的设计,优化整体经营理念。在此情况下,不仅能够使林业产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也能提升林业的整体抗灾、抗病能力,更好实现林业产业在构建过程时主要目的[4]。其次,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构建过程中,需在保证林业资源处于良好状态的基础上,促进林业资源整体覆盖率的提升,进而使其整体质量得到强化。最后,林业在发展中,需从根本上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树种质量,增强林业管理综合水平,进而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3增加资金投入

为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整体发展进程,需重视对生态系统的补偿。就当前发展现状来讲,随着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植被覆盖率比较低,并且造林比较困难,以致于林业在生态文明方面的建设难以有效开展。出现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林业生态环境正外部性比较强,因此需构建与之对应的生态补偿体系,进而使林业在发展中将生态效益以直接的方式转变成市场效益。在具体实施时,可以进行GDP核算、税收等多个方面的绿化。同时需重视林业产链的构建,林业在发展过程中需将产业生态化发展视为主要任务,将林业经济的实现放在和工业经济实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推动其不断发展[5]。但是在进行相关资金投入时,多数是由林业部门或者是政府负责,资金投入形式比较简单,以致于在投入资金时难以及时下发,在此情况下,林业经济效益受到了较大不良影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应该运用科学方式促进林业内容的丰富,拓展相关产业链,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在具体实施时,主要措施体现在促进资源的转让,并保证资源在转让时的有偿性,推动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且适当给予税收方面的减免。

3.4强化管理与宣传工作

要想使林业管理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就需积极构建完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林,这也是林业管理得到有效进行的基础与前提。在此过程中,需细化管理工作,明确不同人员在工作中的职责,为了使工作在个人身上得以充分落实,可以将工作业绩和绩效考核之间联系在一起,促进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意识的强化。同时工作人员需对年度工作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使规划的具体内容成为今后工作开展的依据,并且在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改正管理中的失误,积极汲取经验教训。除了强化管理之外,也需注重宣传工作的开展,使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方面的认识,改正原本林业资源开发、管理中的问题,转变固有理念,了解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在进行宣传时,可以运用布置宣传栏、开展讲座的形式。

3.5创新林业生产技术

首先,林业相关部门需对构建林业工程平台有充分认识,发挥平台在联系、沟通各部门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有效收集林业资源和意见。其次,强化筛选稀有土物,给予树木繁育充分重视,并构建与此配套的产品开发模式,防止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最后,保证项目在确立时的标准性,促进林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6]。

3.6科学设置林业产业结构

随着林业产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了其发展中,在此情况下,需对传统模式下的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改革,科学设置林业产业结构,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首先,对产业结构形式进行调整,促进资产结构的不断优化,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发展战略,并且制定详细发展目标。同时,重视对市场的开拓与创新,将与时俱进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则,不断将先进林业生产技术引入寄来,提升林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其持续化、生态化的发展。其次,促进林业产业相关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对新型产品的开发,将林业竞争优势最大化提升,保证经营模式的规模化,使林产量在质量上尽量达标,并且将优质林产品积极推向国外市场,实现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进而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創造良好条件。

3.7建设林地保护队伍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对林业资源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生态文明的实现也需林业资源作为支撑。在此过程中,建设文化水平高、专业水平高的队伍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提升森林保护工作人员的待遇、工资,并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升。林业保护的实施,能够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统一,推进经济建设整体进程[7]。

3.8强化管理与监督

林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其效果并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不够到位,在此情况下,应完善相关法制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获得制度上的保障。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想推动文明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的实现,就需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符的法律法规体系,将生态文明发展现状纳入到政府考核内容当中,并且将考核结果与评价结果及时公布。同时可以将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定的目标和个人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考核最终获得的结果会对干部任免、奖惩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某区域为事件多发地,相关责任人将会因此受到影响。通过落实相关法制体系的方式,能够使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相应的指导与监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进程,也能使整个监管过程中更具方向性、针对性,促进林业产业向着健康方向发展[8]。

4结语

总之,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属于我国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中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够发挥对生态文明的推动作用。为了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管理宣传,重视林业生产技术的创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相关问题监管等。

参考文献

[1] 胡延杰.森林认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辨析[J].林业经济,2019(5):45-48+120.

[2] 王梦婧,吕悦风,吴次芳.土地退化中性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其中国路径[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2):64-74.

[3] 宿海颖,陈勇.“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林业合作现状与政策建议[J].林业经济,2019(2):43-45+83.

[4] 孙若梅.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保护成效与展望:对标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J].林业经济,2019(10):10-16.

[5] 杨正伟.以长征精神促进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5):12-15.

[6] 江丽,曾俊霞,李宁.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林保护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20(9):190.

[7] 毛江艳,李魁.乡镇森林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农民致富之友,2020(9):198.

[8] 李世淑.浅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20(9):193.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