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拉格雷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08陈磊杰王彦玲

云南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

陈磊杰,王彦玲

(鹤壁市人民医院 1.心内科;2.消化内科,河南 鹤壁 458030)

冠心病是由于血管出现狭小,从而引发心机组织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临床常见疾病[1]。在患病期间,患者常出现心悸、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状,医学研究表明,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情危急,将近1/3 的患者在初次发病即猝死,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2]。在冠心病的病理学原因中血小板起到了重要作用,普拉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验证普拉格雷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其中对照组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46~83 岁,平均年龄(55.0±9.3)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47~84 岁,平均年龄(56.3±8.9)岁。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心脑血管学术会议上发布的《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经过冠脉造影或冠脉CT 检查确定其狭窄程度在50%以上。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患者;伴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三、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50mg)进行常规治疗,100mg/ 次,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规格:75mg)进行治疗,75mg/次,1 次/d,治疗时间为30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拉格雷片(规格:10mg/片)进行治疗,10mg/次,1 次/d,治疗时间为30d。

四、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 观察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血小板反应数(PR)I。疗效评判标准[3-5]:显效:患者心率以及血小板含量完全恢复正常范围,患者未出现心悸现象以及呕吐、身体无力等不良反应;有效:患者心率较大程度恢复,血小板含量几乎接近正常范围,心悸发生频率大幅下降,患者未出现呕吐的不良反应,但有轻微乏力症状;无效:患者心率水平以及血小板水平没有明显改善,出现呕吐、身体无力等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人数×100%。

五、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2 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较对照组(62.50%)更高(P<0.05),见表1。

二、2 组患者治疗前后PA,PRI 水平比较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PA,PRI 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 组的PA,PRI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据统计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达2.9 亿,其中冠心病的患病人数达1 100 多万,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6]。冠心病常见的两种治疗方式是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但介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有风险,在治疗后容易产生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冠心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7]。

表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治疗前后PA、PRI水平比较(n=32,±s)

表2 治疗前后PA、PRI水平比较(n=32,±s)

组别 PA t p PRI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4.8±7.3 48.9±5.1 10.100 0.000 44.1±5.3 31.3±5.4 9.660 0.000观察组 63.7±6.3 30.1±6.7 20.667 0.000 43.7±3.2 24.4±5.6 16.927 0.000 t 0.645 12.630 0.365 5.017 P 0.521 0.000 0.716 0.000

临床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以抗血栓类、抗血小板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最佳。本次研究所使用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都是临床上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脉血管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因此扩张血管、提高血流量是治疗冠心病的根本目的[8]。氯吡格雷是第二代的P2Y12 受体拮抗剂,其经过肝细胞色素P450 代谢并转化为活体药物。普拉格雷属于噻吩并吡啶类ADP 受体拮抗剂,需经肝酶代谢转化为活体药物,然后不可逆的与血小板ADP 受体结合。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分析其原因是普拉格雷比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能力更强大,普拉格雷3min 内即可起效,而氯吡格雷需要2~4h 方能起效。本研究还显示,2 组患者治疗前的PA,PRI 水平比较(P>0.05),2 组患者治疗后的PA,PRI 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李英争[9]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普拉格雷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综述所述,普拉格雷作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能够提高疗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血小板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无效性输注临床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