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2019 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祁东发生为害与控防措施

2020-07-07陈高意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白背飞虱传毒衣剂

陈高意

(湖南省祁东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祁东 42160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白背飞虱传毒的一种灾害性水稻病毒病,主要在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重为害大,一般损失产量在10% ~30%, 严重的会造成绝收,一旦发生很难防治。我县自2009 年确发生并确症以来,为了防止它对全县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我们坚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2010 年起调查研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并进行跟踪防治试验示范,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控防提出了有效的措施,确保全县水稻生产安全。

1 祁东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情况

从2010 年起,对全县25 个乡镇( 街道) 经过长期田间调查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全县种植水稻区都能发生为害,发生程度主要由白背飞虱多少及其带毒率高低有关,一般中晚稻发生重于早稻,症状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水稻品种中表现有差异,一般症状病株浓绿矮缩,分蘖增多,叶尖旋卷,叶缘有锯齿状缺刻,叶鞘和叶片基部常有长短不一的线状脉肿,脉肿即为叶脉( 鞘) 局部突出,呈黄白色脉条膨肿,长0.1—0.85cm以上,多发生在叶片基部的叶鞘上,但亦有发生在叶片的基部。水稻成株期的显著症状:高位分蘖,茎节上有倒生须根,剥开叶鞘在茎上可见白色烛泪状突起,条状排列,发病后期个别烛泪状突起可变褐色,但其顶部瘪陷。发病规律:带毒白背飞虱迁入开始在早稻上扩大侵染量,经白背飞虱传至单季稻或晚稻秧田及本田,同时可扩散到玉米田,早期侵染造成严重为害。白背飞虱成虫只传毒到3、4 叶期水稻,其若虫可在水稻全生育期传毒,灰飞虱只有若虫传毒到3、4 叶期水稻。我县2009年至2019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分别为0.45万亩次、11.7 万亩次、7.3 万亩次、8.5 万亩次、6.9 万亩次、6.5 万亩次、4.5万亩次、1.8 万亩次、1 万亩次、2.8 万亩次、2.6 万亩次,防治面积分别为1.5 万亩次、93.5 万亩次、133.1 万亩次、132 万亩次、113 万亩次、137 万亩次、109 万亩次、10 万亩次、2.5 万亩次、2 万亩次、1.5 万亩次,挽回损失分别为250 吨、11050 吨、15810 吨、16500 吨、10350 吨、12510 吨、10060 吨、1100 吨、275 吨、250 吨、190 吨,实际损失分别为 200 吨、814 吨、146 吨、425 吨、345 吨、435 吨、320 吨、150 吨、83 吨、141 吨、110吨,成灾绝收面积只有2009 年和2010 年分别为0.13 万亩次、0.35 万亩次,精准防控措施,加之飞虱带毒率不太高,从2011年均未见成灾绝收面积造成大发生危害,2009—2019 年11 年综合分析年平均发生面积4.91 万亩次,年平均防治面积66.85万亩次,年平均挽回损失7122.27吨,年平均实际损失288.09吨,年平均挽回损失亩6.63 公斤, 若按早中晚稻亩平产550 公斤算计,年挽回损失率1.2%,年实际损失亩0.27 公斤, 年实际损失率0.05%( 详见统计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近十年来新发生病害,目前还未选育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加之为随环境变化迁飞性白背飞虱传入量不同,带病毒又有差别,防控措施千差万别,故每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变化大,应扎实搞好“治虱防矮” 防控措施。

祁东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亩次、吨、%

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试验示范

我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开始发生为害凶猛,为了防止危害,我们积极应对,2010—2011 年进行锐胜(70% 噻虫嗪种子包衣剂)、高巧(600 克/ 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优拌(600克/ 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 吡虫啉、25% 吡蚜酮、48%毒死蜱等药剂进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试验示范,筛选秧田进行锐胜或高巧或优拌种衣剂,可保秧田一个月免遭稻飞虱,达到治虱防矮的效果。其方法:在浸种催芽水稻种子露白后,再按说明书使用适量的高巧或优拌或锐胜种衣剂,与催芽露白的种子充分拌匀,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本田期使用吡蚜酮,在水稻移栽后至分蘖盛期搞好第一次用药,孕穗至齐穗期搞好第2—3 次用药,能控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害。

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染,为此,控制白背飞虱数量是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按照县里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实施方案要求部署,把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作为发展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之一,纳入各级政府和病虫防治指挥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制定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监测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相关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农业部门主要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植保站和农技站人员是技术责任人。建立健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工作督查制度,实行严格的责任目标考核,对因责任不到位,造成损失的相关乡镇(街道)和个人予以严格责任追究。

第二,抓好宣传培训。通过组织召开田间现场宣传培训会,识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特征和危害症状,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固定电话语音提示、病虫警报公告版、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通知单、网络等方便快捷的现代媒体和工具,迅速传递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方法和技术信息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了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的有关知识,积极有效地参与到防控行动中。

第三,搞好病情监测和带毒率检测。鉴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是由白背飞虱传毒的,而我县25 个乡镇( 街道) 稻飞虱普遍发生,为此,每个乡镇( 街道) 设置1 个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监测点,固定专人负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情监测和田间稻飞虱发生动态,每年从3 月水稻育秧至晚稻收获,5 天开展1 次田间调查,主要调查病情发生动态及稻飞虱发生范围、虫口密度等,全面监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稻飞虱的发生动态,每年6 月份对白背飞虱SRBSDV 带毒率进行一次检测,全面掌握白背飞虱带毒率,为控防作好准备。

第四,实施防控指导。践行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控制方法是治虱防矮。具体如下:一是抓好搞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统一播种,提倡中稻、一季稻适时早播,避过白背飞虱前期危害,最好进行专业化育秧,以便集中育秧,集中保护。②推广防虫网覆盖育秧。即播种后用40 目聚乙烯防虫网全程覆盖秧田,阻止稻飞虱迁到秧苗上传毒为害,重点保护3、4 叶期一季稻、中稻和晚稻秧苗。③清除杂草。用人工清除的办法对秧田及大田边的杂草进行清除,减少飞虱的寄主和毒源。④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深埋入泥中。⑤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二是抓好药剂拌种。播种前实行药剂拌种:先将准备好的水稻干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至露白后,再用适量的高巧或优拌或锐胜等种衣剂(按说明书使用),与已催芽露白的种子充分拌匀,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三是抓好稻田防虫防病(“治虱防矮”)。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时期的防治工作。秧田期:水稻秧苗期是易感生育期,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键时期,“秧田得病,大田要命”,要狠抓秧田防病工作。凡未拌种田,应注意防治1—2 次飞虱,同时应喷施好 “送嫁药”。本田期:注意在水稻移栽后至分蘖盛期搞好第一次用药,孕穗至齐穗期搞好第2—3 次用药,应选用高效速效和长效性好的单剂,如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并注意交替用药;对于老发生区和虫口基数大的稻田可同时混加5% 氨基寡糖素进行喷雾,能有效确保水稻的健壮生长。

猜你喜欢

白背飞虱传毒衣剂
广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飞虱QTL定位
南安市白背飞虱发生的气象条件及虫源地分析*
平铺镇近20年来白背飞虱发生特点、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研究概况*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要点
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四种不同水稻种衣剂育秧效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