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公共艺术的在地性研究

2020-07-06秦小小

中国新通信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乡村

秦小小

摘要:标志性古建筑的村落正面临危机,其保护力度往往很单薄,从而破坏了乡村文明的原生态载体。为此,本文以益阳山乡巨变第一村—清溪村里的公共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对其在特定地域中实践容易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结合益阳本土地域因素,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从清溪村附近的建筑和设施艺术改造方面、清溪村入口景区广场公共艺术的运用形式、清溪画廊的雕塑形式和景区改造区域的公共艺术作品应用,提出一些建议,让公共艺术更好的为益阳乡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公共艺术;乡村;在地性

2018年湖南印发《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此背景下湖南乡村发展将进入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期,乡村建设发展迫切需要找到地域本身的发展优势,山乡巨变第一村——益阳谢林港镇清溪村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西南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的出生地,也是 《山乡巨变》小说的创作背景地,有着“山乡巨变第一村”的美誉,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可以挖掘,也给公共艺术带来了发展空间,公共艺术具有一种不可复制性,就是‘非此地不可的意思,脱离这个地方与背景,其作品就可能毫无意义了,因此,乡村公共艺术的在地性需结合当地特有的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对地方的渊源、矛盾和诉求进行精准的把握,让作品落地生根,进而产生公共性价值。

一、清溪村附近的建筑和设施艺术改造方面

清溪村经过政府的提质改造,现在的清溪村附近道路两旁的民居统一“青瓦、白墙、红窗、坡屋顶”的外饰风格,有典型洞庭湖区特色民居宅院地域特色,建筑在外立面风格上识别度高,但内部构造的风格和民俗特点体现得不是很明显,基本上作一般商业性的用途,没有太多特色产业经营,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应与当地竹艺结合来做民居内部装饰,公共艺术家与当地村民一起来做设计,把村民的日常生活所见的材料运用到其作品的设计中,做出他们真正需要而富有地域特点的房子,并且在村庄的指示牌、乡间道路、村口、窨井盖、植被地景、路灯、休息座椅、垃圾桶、农具之类的乡村细节,都可以经由公共艺术对竹艺的改造融入其中化平凡为神奇,形成一整套乡村地域明显的整体规划。商业性的用途也可以拓展为竹艺活态手工艺馆,挖掘当地的手工艺文化,在无形中创造了就业的机会,也可发展饮食文化,当地特色小吃,比如擂茶制作过程体验,带动当地居民创意创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让农民可以参与到自己村里的建设。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安居了,还需要出去就业。而村民不一样,在家中做竹艺编织就是工作,也可用手工作坊的形式教游客编织,没有上下班之分,形成一种产业文化,在彰显地域特色的同时也为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场所。

二、清溪村入口景区广场公共艺术的运用形式

周立波的文學作品《山乡巨变》留下了可供不断发掘的文化资源,文中对湖南方言土语的运用,成为公共艺术改造清溪村的重要元素,在清溪村入口附近有标牌对富有特色的益阳本土方言用普通话做了解释,让本土居民对益阳土话的记忆有了依靠的场所,对老一辈来说是记忆的留存,对年轻一代来说则是寻根的依据,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内容上有很强的地域性,对于其表现形式上来说还有所欠缺,静态标识的存根意义固然重要,但语言动态的发声更具说服力,公共艺术可以与声光电结合,其作品形式和材料运用更加的多元,并且在呈现方式上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当中,中国平均50-70平方公里都会形成自己的方言,隔一条河可能讲话都不一样,也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化。像益阳地区的安化、桃江和益阳市中心的讲话也有有差异,这些细微的差别,外人是不容易把控的,如果说可以把方言用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动态播报并用能与观众互动的呈现方式来表达方言土语,其传播效果和现当代性会更强一些。

三、清溪画廊的雕塑形式

在村中清溪画廊的改造上也有一些公共艺术雕塑作品,记录的是村民劳作和平时生活的场景,其雕塑的基本样式以圆雕为主,铸铜为主要材质,在展示方式上较为单一,与乡村的环境有所结合,却没有凸现出清溪村这一特定地点的文化历史,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具有风俗画、风景画的特色,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对该书进行了绘制,文学和绘画上都有其值得挖掘的地方,若能采用连环画与浮雕结合的形式在画廊墙体与地面上进行作品的延展,并结合声音装置或微型解说的方式来传播其文化内涵,则可以更好的实现艺术的教育意义,更能体现清溪村的文化艺术价值。

四、景区改造区域的公共艺术作品应用

景区景观改造部分中清溪引水工程等工程中荷塘与溪流的建设留住了地域的地景生态景观,在荷花盛开之际与河流的丰水期确实是一番美景,但一年分四季,大部分的植被地景景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可结合公共艺术中大地艺术景观,与当地的土壤气候种植五谷与花草对闲置的土地进行有目的的开垦,使得一年四季都有符合当地植被的别致景色,恢复乡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景象,鸟、萤火虫啊、河里的鱼虾全部恢复了,其实就是乡村的生态系统恢复到有机状态,此外,再利用一部分进行农耕文化体验区和果园采摘区,摘草莓蓝莓葡萄,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和传统农业产业升级,为益阳人民找到了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更为外地游客树立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

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清溪村公共艺术作品应联系起地域原有的文化肌理,构筑成一种古今交织、拥有历史文化价值又要面向未来的新视野的文化肌理。把握住地域乡村里的生产、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纯真,通过乡村中的公共艺术突出某些特质而唤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表达乡村的历史与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在地性研究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改变了乡村的面貌,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村民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会成为乡村身份的标识,在塑造乡村的独特地域特色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秦小小(1987-),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公共艺术,美术基础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益阳乡村公共艺术发展对策研究”(19C0365)阶段性成果;本文系益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市文化视角下公共艺术的在地性研究-以益阳市为例” (2019YS04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乡村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