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培养中“国际(海外)教育学院”模式探析

2020-07-06李博

商情 2020年27期
关键词:海外国际来华留学生

【摘要】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由高校内部不同的部门或学院负责。本文以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例,探讨国际(海外)教育学院这一来华留学生模式的优势及弊端,并提出其在今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国际(海外)教育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

2018年,我国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在这些高校中,留学生培养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外事办)下设的留学生科负责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由学校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例如“留学生服务中心”;第三类是设立二级学院——国际(海外)教育学院。这三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在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以笔者所在的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例,阐述国际(海外)教育学院模式在来华留学生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发挥这种模式。

一、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概况

贵州大学是贵州省最早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的院校。学校长短期留学生规模从原来的几人,几十人,发展到目前突破一千四百余人。留学生层次也从单一的普通语言进修生扩展到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高级进修生。为适应不断扩大的留学生规模,2009年贵州大学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成立初期,学院挂靠在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2013年8月,学院正式成为独立的二级学院,专门负责外国留学生招生及管理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2019年学院共招收长短期留学生一千四百余人,长期生中汉语进修生占比47.6%,根据入学时汉语水平,在30个班级中学习;学历生占比52.4%,学历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布在学校其他27学院(科研机构)中。

目前,学院主要负责留学生以下工作:一是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录取,签证手续的办理,各类奖学金申请评定;二是汉语进修生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三是全部外国留学生的安全教育、日常管理;四是组织各类文化体验活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系列活动、感知中国系列活动、国际汉语文化节、国际美食嘉年华、留学生之夜等。

二、“国际(海外)教育学院”模式的优势

(一)有利于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

在不断探索的留学生管理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法治为纲,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逐步形成了从教师到留学生的两条管理主线,一是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宿舍管理员-任课教师;二是留学生之家-会长-班长-楼长。从教师角度来说,全员参与管理,确保所有留学生全覆盖,给与留学生全面细致的人文关怀。从留学生方面来说,充分发挥留学生骨干力量,提高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能力。

每年九月份,学院面向所有留学生新生举行新生教育周,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国情省情校情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使留学生尽快适应异国他乡的新环境。此外,每年还举行消防知识讲座与演习,出入境法律法规教育等,每个月还要求各班召开班会,班主任强调日常安全注意事项。

在学院的不懈努力下,自2009年建院以来未发生留学生重大安全事故,保证了留学生在我校学习期间的人生财产安全。

(二)有利于留学生“中国情结”的培养

除了认真做好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以外,学院还组织留学生参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据统计,2015到2019年以来,每年学院举办、参与的活动在30-40项。这些活动使留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寝室,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革。同时,也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给中国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窗口,给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例如学院组织留学生参加贞丰扶贫攻坚活动,发挥自身语言优势,前往当地中小学,为他们带来了六场不同的英文讲座。既开阔了当地中小学生的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也使留学生了解中国当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现状,十分有利于培养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情结,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有助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目前学院承担了汉语进修生的汉语教学工作(包括学历生在进入专业学院之前的汉语预科学习)。根據入校时汉语水平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班级。一般来说,综合课的课时量在汉语教学课程中占比最大,所以汉语进修生的班主任一般由该班的综合课老师兼任,增加班主任和留学生的接触,督促留学生按时完成课业任务;第二,学院教学科研科每周汇总汉语进修生考勤情况,通报学院及班主任,班主任及时了解留学生情况,敦促留学生按时上课,对留学生提出学业预警;第三,学院组织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HSK模拟考试,周周有练习、月月有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在巩固留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应对HSK考试的技巧与水平。近年来,汉语进修生HSK通过率均在85%以上。

三、国际(海外)教育学院模式的局限性

(一)无法充分发挥学校国际交流在留学生招生中的优势

目前,学校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全校的国际交流事宜,包括教师出访培训、国内学生交换、外宾来访等。因为其并不直接负责留学生招生工作,所以在推动留学生招生上并没有充分的动力。学院的招生工作主要还是依靠刚刚于2018年底成立的招生科,学院每年有十次左右的赴外宣传招生,除此之外,主要的宣传渠道就是学院的官方网站和校友推介,无法充分发挥学校国际交流在留学生招生工作中的推动作用。

(二)与其他学院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来华留学生学历生的教学工作由各专业学院负责,日常管理由我院负责。但是由于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学校整体国际化水平不够高,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同时留学生事务错综复杂,国际教育学院与其他专业学院之间分工不明确。比如留学生的请假制度还不够完善,为不耽误学生正常的教学环节,学院要求留学生先在自己的专业学院进行请假,然后到我院进行审查备案;但是专业学院无法与学生家长之间取得联系,或者担心留学生在离校期间发生意外,要求留学生先到我院请假。在此制度不完善、沟通不顺畅的情况下,留学生往返我院与专业学院之间多次,给其留下推诿、不够专业的印象。再如,学历生的证件办理,包括学生证(研究生证)、一卡通等,还由我院统一处理,专业学院因为信息不全,留学生信息复杂、办理过程复杂等因素未与中国学生一起处理。另外,专业学院对留学生的教学关注程度还有待提升,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无法解决,往往还是由我院协调处理。

(三)与职能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

一是受限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能部门的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对留学生的特点也不甚了解,各部门没有基础外语能力,学生管理系统、选课系统等均没有双语系统;再如,留学生至今没有正规的一卡通证件,无法便捷的到图书馆查阅、借阅书籍,无法共享公共学习资源。二是对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例如目前留学生宿舍的很多工作仍由学院教师承担,宿舍管理人员没有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多通过教师或者留学生老生担任翻译,工作效率不高,无法快速准确了解留学生需求。部分后勤人员没有外事工作纪律和经验,在服务过程中给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三是没有学校层面专门为留学生制定的培养方案。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三部委联合颁布的42号令和教育部制定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指出,不应设置国防教育环节和军事课程(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留学生相比中国学生会少一部分学分,因此要制定相关细则,确认留学生学分置换的规定。随着留学生人数日渐增多,这一问题也不断突出,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研究生院、校学术委员会等职能部门迫切需要制定专门的留学生培养方案。

四、如何推动国际(海外)教育学院模式不断发展完善

(一)从学校层面建立完善留学生培养工作体制机制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深入,对高校国际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是来校交流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学校对我院留学生的指标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学校目前还未制定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留学生培养方案,没有校级的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而这对于规范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各环节,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来说,是必要前提和基础。

(二)推动学历生趋同化管理

一是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來华留学生教学管理制度,符合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教学标准和相关规定,逐步实现中外学生教学管理的趋同。二是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改进,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

(三)全方面提高学校国际化水平

一是提高宿舍物业管理水平。例如江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国内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比较好的高校,留学生宿舍一般交由专门的物业管理团队负责,其具备专业的酒店管理服务能力及外语沟通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留学生在华期间的生活体验;二是完善学校各个管理系统的双语化建设,包括本科生教务系统和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特别是其中的选课、查询成绩、论文管理等功能,尽管学历生都有一定语言基础,但从今后长远发展来说,双语化的信息系统仍是十分必要的;三是提高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外语水平,加强外事工作纪律培训学习;四是加强学校英文授课课程体系建设,增强学校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留学生教育体系。

五、结语

应当看到,尽管各高校都在推动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但是来华留学生还是存在着巨大的特殊性。此外,不同的留学生管理模式是根据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不同发展形势所决定的。随着我校来华留学生规模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国际教育学院模式的弊端逐步凸显。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体制,学习国内外留学生教育发达高校的先进做法,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我院以及其他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李博(1990-),男,汉族,河南洛阳,助教,硕士研究生,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方向:留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海外国际来华留学生
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地方财经高校开设财会类方向国际班初探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暴风科技进军影视、游戏、“海外”三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