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文化背景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慧旅游模式研究

2020-07-06周亚楠马孟格谢硕曹莹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2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虚拟现实

周亚楠 马孟格 谢硕 曹莹

摘 要:为贯彻落实十九大重要指示,充分发掘大运河沧州段历史文化资源,传承运河精神,推动沧州经济文化发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直观展现运河沿岸人文景观,重现运河昔日风采,促进旅游产品的推广营销与创意研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加大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进而促进运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用户文化自豪感。

关键词:运河文化;虚拟现实;智慧旅游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2-0015-02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众所周知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而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建造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2014年6月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沧州段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干线之一,是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凿初期重要作用在于官方粮、盐的运输,辅以民间的自由贸易。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交流不仅促进了沧州及沿岸地区的繁荣与兴旺,也促进了当时南北商业、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指出:“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同时,沧州市政府也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重要指示,提出把大运河沧州段打造成“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的目标,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为载体,以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为核心,对运河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创新性发展,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真正展现“河海之城,文物沧州”的深厚文化底蕴与魅力[1]。

沧州依运河而生,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其中包括桑园码头、连镇码头等十余处重要码头,以及马厂减河、兴济减河、捷地减河等重要水利枢纽等。东光县谢家坝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除物质文化外,沧县舞狮、沧县木板大鼓、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终形成集多种历史悠久、精神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在内的沧州运河文化。

1.1.2智慧旅游的发展

智慧旅游模式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将游客、景区、旅游企业三方紧密联系,通过信息技术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感,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推动经济繁荣与文化传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随之提高,人民开始更加注重精神层次上的追求,这促使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十分困难。而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取得多次突破、第三产业日益兴盛的背景下,支撑智慧旅游的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发展智慧旅游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面对越来越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越来越高的需求水准,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旅游发展观念及方式,智慧旅游模式能够更高水平地整合旅游资源,展现旅游文化魅力。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首先提出“智慧旅游”这一创新性概念并与社会各界积极合作打造“智慧旅游”新型发展模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促使“智慧旅游”模式转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故宫博物院与BIM的合作项目“超越时空的紫禁城”被认为是率先为虚拟历史文化景点的建立开创的新起点;著名古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及其团队耗时15年研究的“再现圆明园项目”则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风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慧旅游模式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2 研究意义

大运河是连接南北方的要道,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沿岸长期积累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传承意义。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游客、旅游资源、旅游部门三方紧密联系,整合运河沿线现有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串联人文景观,解读运河历史,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运河文化品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集团,借此将大运河沧州段的全貌以及它的发展历史公开展现在大众眼前。将运河文化和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新技术相结合,打造特色大运河文化带和靓丽的运河新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运河,了解运河文化,学习运河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运河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促进沧州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沧州经济文化水平。此外,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确定生态保护方案,加大对运河的保护力度,加强对运河沿线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探索发展新路径,真正发挥运河作为文化景观和遗产在凝聚人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将运河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增强国民对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实现文化传承、文化旅游和社会发展共赢。

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慧旅游模式

2.1 简介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一个三维虚拟环境,为使用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虚拟情景,使人机对话工具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操作,增强用户体验感。通过立体场景,直观展现运河现状,重现运河昔日风采,发现未开发的运河文化资源,促进运河文化特色旅游产品的推广营销与创意研发,进而促进对运河的生态保护和运河文化的传承。

2.2 主要功能

2.2.1 直观展现运河现状

通过虚拟场景展现运河周边环境,一步一景,在游览的同时了解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例如用户在到达纪晓岚墓地时,系统会自动介绍纪晓岚的生平事迹,并选择代表性事件进行原景重现,游客以第三方参与其中,直接与历史人物对话,了解其所感所想。此外,用户也可以直接体验武术、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简单动作,极大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该功能一方面可以满足一些没有到过或没有能力到达运河沿岸的旅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现有景点进行预先宣传,扩大影响力,吸引游客,或帮助游客提前规划出行路線[2]。

2.2.2 重现运河昔日风采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运河古迹已不复往日的风采,或者由于道路规划、高楼建筑等被重新规划,虚拟现实技术可虚拟还原运河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象,重现沧州古城,节省了修缮或重建古迹的成本和时间。例如东光县谢家坝遗产点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其“糯米大坝”的修建过程和防御洪水时的风采,具有保存价值,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给人们的念旧心理以某种程度上的安慰[3]。

2.2.3 发现未开发的运河文化资源

除展现现有景观和重现古迹外,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帮助旅游部门进行运河沿岸景点的前期规划与建设,帮助发现未被发掘的旅游资源[4]。针对正在规划建设中或未完全建成的景点进行前期宣传,吸引游客。

2.2.4 促进旅游产品的推广营销与创意研发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研发与展示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旅游部门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模型,研发富有特色的运河文化产品,如杂技动作桌面摆饰、沧州石狮子模型、文化衫等。同时综合用户偏好,选择合适展示方式。例如用户想切身体验产品,则通过交互进行的方式进行展示。或通过直观展现种植、生产过程等方式出售金丝小枣、南皮窝头等沧州特色小吃。通过促进旅游产品的推广营销促进经济发展[5]。

2.3 可行性分析

2.3.1 时代背景下逐渐兴起的旅游热潮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选择旅游人数日渐增多,民众对公共旅游服务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游客以休闲旅游居多,更加注重在旅行中的体验,也愿意在有意义的、有趣的文化活动上消费。因此,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从大运河独具特色的优质文化资源中开发出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文化资源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解决并满足海量旅游人士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是旅游事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游客流量的迅速增长、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因此,必须依靠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加以创新,实现传统旅游模式向智慧旅游模式的转变。

2.3.2 為广大旅游人士购买产品和享受服务提供便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游客不单单只注重旅游观光,而越来越注重旅游服务和旅游体验。应时代发展要求,旅游景区不仅要做到景点的创新、项目的创新,还要做到服务的创新。因此,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综合性服务平台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游客可在旅游前可以通过平台咨询,了解旅游景点的信息,实现门票预定、路线确定等服务;在旅游期间也可通过该平台了解景点特色;游览后游客也可以通过旅游体验进行产品购买、行程和售后体验等,从而获得高标准、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2.3.3 传统旅游模式转型的时代必然性

国内大量传统旅游景区由于城市空间布局、历史遗留、开发模式等各种原因导致旅游业发展缓慢,景区客源大量流失,尤其对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已经难以满足其旅游需求,因此许多具有较长开发历史的旅游景区已经逐渐陷入客源微缩、产品老化、竞争不利等困境。此外,传统旅游模式总是提供直接、面对面的线下服务,大部分以观光为主,具有产业层次低、产品单一、产业基础薄弱的特点。而智慧旅游不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旅游企业的经营模式,而且线上推广销售也更大程度地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传统旅游模式转变为智慧旅游模式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原来单一的线下服务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服务模式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4 创新点

2.4.1 旅游服务的智慧

智慧旅游模式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深度挖掘运河沿岸旅游资源,再现沿岸风土人情,通过在虚拟环境中的体验,为无法实地观赏的游客提供机会,为计划出行的游客合理规划现实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将游客、景区、旅游企业三方紧密联系,满足了游客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游客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2.4.2 旅游管理的智慧

从原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变为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体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对游客问题以及待解决问题进行汇总,形成较完整的问题体系,从而能提出更加合理的、适合当地发展的解决方案,形成智慧旅游体系,以此加强对当地旅游行业的管理。

2.4.3 旅游营销的智慧

通过结合运河沿岸文化,参考游客兴趣,从而找到当地旅游热点,制定适合运河沿岸旅游行业的发展方案,生产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广特色旅游模式,把握时机实现当地旅游行业的创新发展,进而推动当地旅游行业经济快速发展。

3 总语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重要指示,充分发掘大运河沧州段历史文化资源,传承运河精神,推动沧州经济文化发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虚拟环境,以全新而独特的方式增强用户现场体验感和深层次互动,增强文化遗产的展示机会,进而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衍生与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与运河文化的结合,提升了游客的旅游品位,使运河所承载的优秀文化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沧州市林业局.沧州市聚焦绿化倾力打造大运河生态带[J].河北林业,2018(06):22-23.

[2] 孙芳芳.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J].江西科学,2007(03):85-88.

[3] 谌平,胡晓辉.虚拟现实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5,41(18):44-45.

[4] 时小静.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运用[J].商业故事,2016(11):51-53.

[5] 孙艳.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展示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424(06):15-16.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虚拟现实
论虚拟现实艺术的“沉浸”
REALITY BITES
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智能手机App的旅游应用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虚拟现实:另一个真实世界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