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草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浅析

2020-07-06杨燕古云梅

湖北畜牧兽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养殖业中草药发展前景

杨燕 古云梅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中草药在保证食品安全性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简要阐述了中医药思维在养殖业中的体现,对中草药使用过程中面对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草药;中兽医;养殖业;中医药思维;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4-0016-03

现代社会,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对优质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是对养殖业提出的严峻考验。当前,化学类兽药的弊端日益凸显,而兽用中草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优势已然明晰。有效利用中草药,发挥其在动物疾病中的防治作用与促生长作用,无疑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1  中草药在养殖业中的作用

1.1  疾病防治效果好

治疗畜禽疾病时,通过与治疗人类疾病一致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草药发挥了自身活性成分天然安全的优势作用。

当前,养禽场的规模都比较大,而存活率是保证养殖户效益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养殖过程中抗菌或抗虫药物作为添加剂长期使用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会导致禽蛋和禽肉中的药物残留超标。如果采用中兽医的辨证论治方法使用中草药治疗,则弊端很少见。如针对禽类细菌性疾病,中兽医认为是湿热所致,故常用黄连、黄芩、苦参和藿香等中药进行治疗。针对病毒性疾病,则使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青叶和金银花等。考虑到禽类消化能力较弱,而中草药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会影响雏禽或病禽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消化吸收,故选择将药物煎煮成汤剂添加到病禽或雏禽的饮水中使用[1]。在对禽病防治过程中,中草药的使用既遵循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又考虑到“未病先防”的道理,发挥了传统医学的用药特色。

中医讲求阴阳平衡,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兽医也遵循此道。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把中药综合利用,纠正患畜体内的阴阳失衡状况,从而战胜疾病[2]。

1.2  不良反应少

养殖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中草药应用后不易产生抗药性,且无残留,符合畜禽疫病的用药需求。中草药之所以能具有如此优势,与其自身特性有关[3,4]。

第一, 中草药的特殊功效是在人类觅食过程中发现的,其即有有效成分,也有毒性成分。但人和动物体内都有促使药物毒性分解和排出体外的酶。此外,中草药还能通过炮制去毒,在组方配伍中通过相杀、相畏作用去毒。中药的炮制技术和配伍方式也可帮助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

第二,细菌、病毒具有强大的变异能力和代谢方式易使化学药物失去作用,面对应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的难题,中药有其自身优势。如复方的应用,中药配伍使用后,活性成分可干扰病原微生物的代谢环节。此外,中兽医的“整体观念”把动物体全身看成一个有机体,抑制病原体繁殖的同时也在调动身体各种抗病因素,即免疫功能里的非特異免疫因素(白细胞吞噬作用、溶菌素、酶、杀菌素、干扰素、补体等),既能全方位杀灭微生物,又让其不易产生变异,故不易产生抗药性。

1.3  增强免疫机能

中兽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除了使用中草药,还会用到针灸,或是联用西药。这些方式能全方位调动机体抗病能力,即提高机体的“正气”,进而有效抑制病毒,实现立竿见影的防治效果[5]。部分中草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提高动物采食量,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增强畜禽的机体免疫力。中草药添加剂根据中草药所起作用分为非营养性和营养性两大类,许多中草药兼具双重作用。除部分中草药本身含有免疫活性物质外,大多数中草药通过激活畜禽机体免疫细胞来提高免疫功能,从根本上保护畜禽健康,预防畜禽患病[6]。如补虚药中的黄芪、党参、灵芝等能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中药复方“四君子汤”能使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增强;黄芪和天麻可产生类似干扰素的功能;紫河车和地黄还能促进机体抗体的产生[7]。

1.4  提高经济效益

部分中草药中富含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可帮助完善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保证饲料在动物体内的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够提高动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其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日粮中营养成分的不足,可调节畜禽胃肠道消化功能,具有改善肉质或蛋品质的作用;部分中草药还可提高动物繁殖力和生产机能,综合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如陈玉库等[8]研究表明,由黄芪、淫羊藿、山楂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艾维茵肉鸡,相较于抗生素组,试验组日增重提高了5.73%,平均蛋重提高了2.09%。养猪业中,中草药添加剂用于生猪催肥,多选用槟榔、百部、贯众等健脾消食类的中草药;而麦芽、山楂、神曲等药物可提高哺乳仔猪的消化功能[9]。

1.5  价廉易得

我国中草药种类繁多,据普查已达1.2万种,其中,《兽药规范》收载170多种,《中国兽药典》收载380多种[6]。中草药源于大自然,来源广泛,因其本身含有的各成分生物活性稳定,贮存和运输过程不易变质,且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经粉碎混匀即可应用,故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应用。

2  中医药思维在养殖业中的体现

2.1  整体观念

中药在治疗疾病时强调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同理,应用于动物时也遵循此观念,既要利用药源的天然性,又要保证药效的整体性。

2.1.1  自身的完整性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中药复方的应用会产生多元组合效应,功效的整体性和双向性既治愈了动物疾病又兼顾了动物产品的优质高产。

动物无论发生何种疾病,都与其机体自身的系统与组织器官密切相关,疾病的发展变化及转归也与动物体本身及外界各种因素息息相关[10]。

2.1.2  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动物养殖同样也注重与环境的统一性,利用中草药植物营造生态养殖环境可保证动物的健康生长,防止疾病发生。如在龟鳖养殖环境中种植百花草、五叶菊、蒲公英和车前草等,龟鳖吞噬和咀嚼该类植物后,具有帮助其消化、提神振精、消毒杀菌、驱除蚊虫等作用[11]。

2.1.3  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现代社会饲养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了动物与社会环境的整体性。规模化的养殖方式比起散养更能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2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最重要的特点,重在将四诊(望、闻、问、切)中获取的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进而搞清病因、病性,确立对应的治则治法,选用适当药物加以治疗的思辨和实践过程。

中兽医在治疗动物疫病时遵循辨证论治的思路,针对疾病病因,对症下药,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畜禽发病时常表现为阴阳失调,根据其临床症状判断出证候,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腹泻时泄下物带有黏液脓血,伴高热,则为湿热痢疾,应佐以清热燥湿方;如腹泻时泄下物清稀多泡沫,则为脾虚泄泻,应佐以健脾利湿方。据报道,病牛有高热和气喘,右肺明显湿啰音,伴有大便不通,腹部胀满,西兽医诊断为肺炎;中兽医辨证为里实热型,肺热不解下移大肠,实热结于下,故大便不通。治疗时煎煮大剂加减承气汤冲硫酸镁灌服,药后当晚泻下黑色燥结粪便,喘促减轻,诸症渐退而愈[12]。犬癫痫病,从脉象、舌色、四肢的温度、抽搐时的姿势乃至大小便的颜色、气味,触诊其主要部位,对病证进行分型,施以不同中药并加以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3]。犬瘟热是严重危害犬类健康的常见重要传染病,目前无特效疗法,中兽医辨为外感风热、湿热困脾、外感凉燥和外感内饮四大证候类型,并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拟定治疗原则和治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4]。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合理利用中草药的四气五味之药性,调整动物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可有效治疗畜禽疾病。此外,某些中草药不仅有祛邪功效,还能扶助正气,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

2.3  治未病思想

中醫“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预后防复”三个方面。有学者选用某饲养站100只接受中兽医“治未病”试验的动物,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施以常规的预防,试验组施以中兽医“治未病”治疗模式,观察两组动物疾病预防的成功率与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中兽医“治未病”学说在动物疾病预防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升动物疾病预防能力[15]。

2.3.1  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  畜禽发病重在预防,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既要重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与“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之道,又要“顺应天时,天人合一”,这样就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其抗病能力。在动物养殖时,食物投喂遵循“定时定量”的原则,可帮助其消化吸收,防止腹泻等疾病的发生。疫病发生时,隔绝发病动物,杜绝疾病的蔓延。此外,根据动物特性,合理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可促进其生长,保证畜禽产品的高产。

2.3.2  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  针对畜禽疾病,要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如气候炎热,发现畜禽进食量减少,可在投喂食物中加入桑叶、菊花、金银花和夏枯草等中草药防止动物中暑症状的加重。

2.3.3  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  畜禽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在治疗中做到除邪务尽。在病后的食物投喂中注意量的掌握,可适量加入麦芽、山楂等消食药,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使机体机能尽快恢复,才能真正做到“邪尽病愈,病不复发“。

3  中草药在养殖业中的问题与对策

3.1  面临问题

因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中草药的优势作用得以凸显,对改善畜禽产品品质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相比化学合成药物,中草药低毒、低残留、副作用少,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突出,但就目前现状而言,中草药在养殖业中的发展却遭遇了瓶颈期。

3.1.1  重视程度不够  因中兽医针对的诊疗对象不同,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对它不够重视。首先,缺乏中兽医专业诊疗平台。畜禽出现疾病时,养殖户凭经验用药情况较为常见。其次,中兽医传承受阻。在中兽医的人才培养方面,各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状况不容乐观。合格的中兽医大多需丰富的实践环节,但极具诊疗经验的老一辈中兽医人数有限,导致跟师学艺的机会减少,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3.1.2  养殖业发展原因  随着社会发展,养殖业发展逐渐壮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对中兽医传统的个体诊疗模式提出了挑战。饲养种类也不仅是传统的六畜,人工养殖的经济动物、观赏动物、伴侣动物越来越多,各种动物都有促进生长和疫病防治等问题,这些方面传统中兽医接触也较少,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16]。由此导致了中兽医的发展滞后。

3.1.3  缺乏规范化制剂  中草药治疗畜禽疾病时,多味中草药常可配伍使用,随症加减,用药灵活。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民间经验方,效果显著。但目前畜禽疾病用药模式单一,大多只是简单的粉碎混合,临床缺乏规范的用药制剂。

3.2  对策

据目前现状而言,中兽医当务之急不是研发和创新,而是传承,只有了解并且认同中兽医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发现中兽医的作用,也才知道从哪入手进行中兽药的研发和创新,让中兽药被现代所用[17]。除了政策支持与培养专业人才外,还需从以下方面入手,促进中草药在养殖业中的发展。

3.2.1  市场监管  为规范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从中草药原料的栽培、加工、运输、贮存及销售等环节进行把关,保证畜禽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2.2  中西兽药联合应用  中草药用药强调整体功能,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长期使用安全可靠。西兽药尤其是抗感染类药具有作用强、见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两者结合应用可取长补短、内外并重、整体与局部兼顾,获得相得益彰的功效[11]。

3.2.3  研发中兽药规范化制剂  民间中兽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畜禽用药经验方,为促进中草药发展的标准化,可对这些经验方进行研制,开发复方制剂,使中草药的特色得以凸显。

中草药既可用于动物疾病防治,还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或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形式广泛用于养殖业,迄今为止有记录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方已达400余个。作为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应纳入《兽药管理条例》[18]。对药物有效成分清楚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作为中兽药成方制剂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3.2.4  建立中兽药GMP生产企业  目前,中兽药产品剂型单一,生产设备简陋,不能保证其质量。故应从生产源头上狠抓质量,如中兽药黄芪和党参,学者们对其临床应用和栽培技术均作了大量实践研究,为大规模的种植提供了有效的借鉴经验[19,20]。除了保证中草药原料的规范种植,还要建立中兽药GMP生产企业,积极实现中草药制剂科研和生产的标准化,才能促成中兽药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及现代化。

4  结语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中草药的独特优势会越来越凸显,加之国际社会对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产品的认可不断提高,天然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必前景广阔,中兽医药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參考文献:

[1] 王  秀.中草药添加剂在外向型养殖业中的应用[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4(7):6-7.

[2] 高述文.中兽医在兽医临床应用案例[J].中兽医学杂志,2019(5):73.

[3] 叶  茂.中草药在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与中兽药研发方向[J].兽医研究,2012(4):39-40.

[4] 付国兵,张丽明.中草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效果[J].草业与畜牧,2013(1):49,60.

[5] 李琳琳.中兽医在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J].现代畜牧科技,2019(5):69-70.

[6] 韩东良.中草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畜禽种业,2016(8):38-39.

[7] 刘  静.中草药在养鸡业中的应用概述[J].中兽医学杂志,2013(6):49-52.

[8] 陈玉库,邢玉娟,赵爱华,等.不同中药饲料添加剂复方促进肉鸡增重效果的比较[J]畜牧与兽医,2005,37(11):15-17.

[9] 陈汉萍.中草药在养猪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2(10):87-89.

[10] 杨永清.简论辨证论治与辨病治疗相结合[J].中兽医学杂志,2018(8):57-58.

[11] 梁淑芬.论中医药在龟鳖养殖中的应用[J].海洋与渔业,2015(1):64-65.

[12] 安先强,邹孔桃,梁  强.辨病与辨证在牛病诊治中的运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6):43-44.

[13] 孙  悦,刘兴锐.浅谈中兽医治疗犬癫痫病[J].中国工作犬业,2019(7):14-15.

[14] 徐文明,张明军,彭  涛,等.犬瘟热的中兽医辨证论治[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3):71-72.

[15] 韩小光.中兽医“治未病”学说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兽医学杂志,2019年(7):54-55.

[16] 王  俊.破解中兽医药发展之困[J].兽医发展与兽药安全,2014(6):42-43.

[17] 王  成,曾饶琼,关  铜.中兽药发展的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14(2):1-4.

[18] 骆启惠.中西兽药结合的优势及配伍禁忌[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2(7):48-49.

[19] 张俊生,姜  廷.中兽医药用黄芪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与生产技术[J].中兽医学杂志,2018(7):72-73.

[20] 王  静.中兽医中草药党参的临床应用与育苗栽培技术[J].中兽医学杂志,2019(5):105.

猜你喜欢

养殖业中草药发展前景
浅谈中草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牧区牛羊常见细菌传染病防治现状及改善措施
脑筋急转弯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环境经济学视角下养殖业负外部性分析及治理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