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探讨

2020-07-06汪颖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策略

汪颖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策略

一、改善内控环境

事业单位要积极改善内控环境,首先管理层要明晰内控管理重要性,积极推进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在单位内部定期开展内控教育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的内控意识,重点加强关键职能部门及重点实施人员的业务培训。其次,单位要健全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制度要契合单位实际,要全面覆盖各业务流程、管理环节及岗位人员,切实为单位开展内控活动提供指导。内控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流程授权审批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单位要切实做到完善内控组织结构,梳理内控体系组织运作,通过促进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的分离,加快财务工作转型,设置专职管理会计岗位,从基础的财务核算工作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财务内控方面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财务对单位的业务指导监管作用。同时单位要明确各部门岗位权责,建立严格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落实各项内控归口管理责任。重视内部审计,保持其独立性,内审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监管,将事后控制做到事前管控。最后,事业单位要改进财务管理模式,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内控体系,转变传统单一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体系,引入权责发生制,更好的适应事业单位预算体系改革,提升政府财政拨款效率。同时也为单位开展绩效评价活动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现实依据,强化经费支出与资产使用监管,全面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规范内控活动

(一)预算业务

事业单位可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其所有相关的经济业务及关键岗位人员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内,以实现资源的统筹分配和全方位的管控约束。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严格按照“两上两下”的基本原则进行预算编制,要求财务人员要在深入了解单位各项业务特点的情况下,合理确定预算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考虑到一些事业单位业务开展随环境因素变化会产生较大波动,为了增强预算管控的灵活性,单位可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如在编制预算时,改变传统单一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综合运用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多元化的预算编制方法,结合单位的业务特点编制预算计划,以避免后期产生过大的预算执行偏差,同时在原有固定指标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一些弹性预算指标,既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的进行预算调控,同时也能避免预算管理模式过于僵化打击单位职工预算执行的积极性。

(二)收支业务

事业单位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基本原则做好收支管理工作,其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就是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管理。对于非税收入,单位要以“财政统管、银行代收、单位开票”的模式,将款项与票据进行分开管理。要求各机构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统一开具缴款通知書,付款人持通知书通过银行办理付款手续,款项由银行直接划入财政专户。单位要理清非税收入与预算外收入的区别,将非税收入也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范畴内,以此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实现事业单位资产的全面监督管理。

(三)资产业务

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要严格落实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规定,规范资产采购申请、审批、付款、验收等管理程序,将资产管控同预算管理相结合,可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制定资产购置计划。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统筹管控单位资产配置。资产管控从编制资产预算为起始点,通过预算来强化资产采购控制约束,提升资产效益水平。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维护环节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搭建一体化的资产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资产在单位内部的有序流转,增加资产透明度,有效降低资产的闲置和浪费现象。单位在“金财工程”的大框架下,促进政府集中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等系统的数据对接,实时更新资产数据信息,提升资产配置水平,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单位要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切实落实定期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核对资产信息,确保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加强资产从购置、领用、流转到处置全过程的监管,实现对单位资产全面深入的掌握和了解,严禁存在账外资产。对资产管理的全部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增强资产管理的透明性、规范性。单位要制定细化的流程管理标准,明确各部门的资产归口管理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将资产管控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事业单位通常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单位在设计资产绩效考评指标时,可以以社会效益为基本导向,增加群众满意度、环境保护度、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指标内容,既能提高资产综合效益水平,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控柔性管理思想。

三、加强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要加强内控风险管理,培养有执业能力的内控人员组成内控小组,通过全面梳理单位的经济业务流程,找出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内控风险隐患,分析风险相关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通过指标预警实时监控单位的风险行为,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应对风险危机。加强信息沟通与传递,及时向管理层反馈风险危机结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如针对资产出租等收入单位可建立账款催收制度,将催收责任落实到岗位个人,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重点岗位定期轮岗,防止不法人员侵占国有资产,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单位要重点关注关键内控点以及关键内控岗位人员,加强对其的流程控制和操作合规性审核,避免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损害单位利益。单位要结合其风险特点以及主要风险类别确定风险内控目标,制定风险清单,通过目标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职责履行到位,根据风险清单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风险隐患。

四、强化监督审计

事业单位要在确保内部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基础上,注重经济责任审计和社会效益审计双重重点,开展日常审计和不定期专项审计活动,建立常态化的审计监管机制。要将审计重心前移,逐步从过去的会计核算型审计监管转变为事前预算编审监管、事中控制监管以及事后反馈评价的全过程的监督管控机制,确保内控监督审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确保各项内控活动高效、有序开展。

五、加强交流协作

事业单位要打破单位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管理局面,畅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加强内控信息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管理的联动效应。一方面可从制度层面规定各机构部门开展内控交流的时间及频率,组织开展内控交流会议,让各部门充分了解彼此的内控协作需求,加强协调配合。另一方面可通过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数据口径和管理标准,促进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对接,提高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效率,同时还能减轻财务人员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全面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加强普及内控的重视程度,通过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改进单位的管理机制,提升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平,为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夯实根基。

参考文献

[1]王春玲.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J].今日财富,2018.

[2]杨慧波.从内部控制角度谈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17.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策略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Passage Four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