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城市宜居城市建设路径选择

2020-07-06姚震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白城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

姚震寰

[提要] 新常态下,白城市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紧紧抓住建设特色城镇化和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积极改善宜居和宜商环境,加快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白城宜居城市建設将有望获得更快提升。

关键词:白城;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9日

一、白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现状

面对全国各区域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形势恶化的压力之下,白城市围绕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主题,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打造“六大功能区”,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长足健康发展。白城市城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积极落实推进特色城镇化战略决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完善设施,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林海镇·生态新区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镇赉县荣获“中国宜居城镇”称号。交通网络总体完善。珲乌高速和嫩丹高速镇赉至白城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1公里。白阿和长白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白城机场主体工程竣工并达到通航条件。在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以及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白城市利用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实现宜居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二、问题与不足

(一)经济竞争力有待提升,与全省其他城市存在差距。白城市资源性产业优势已经减弱,新兴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没有显现,与全省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相比差距依然存在。在我国部分重工业产能仍然过剩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白城产业结构刚性特征明显,过度依赖于少数产业的发展和带动,由于大部分为资源性产业,人均占有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和芦苇面积均居全省首位,这也造成了发展模式过度依赖资源等问题。而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缓慢,白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仍然很高,第三产业增幅较小。白城整体经济竞争力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在经济总量和效率方面均有欠缺,其原因之一是经济结构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缺乏市场活力和发展环境,这使得白城在短期之内较难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因此,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白城以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产业,依托增量优势和效率提升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经济发展方式由存量增量经济向效率质量驱动转变。

(二)城镇化体系格局不够完善,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与全省大部分城市相比,白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未来白城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文化资源的深加工和包装仍需加强;完善产品体系、提高文化产品价值、加强产品内涵和品牌建设等也是白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对外贸易在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较小,开放便捷程度相对较低,短期内影响信息城市竞争力水平提升。白城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总体收入水平和省内其他城市比较,存在小幅差距。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内部新出现的二元结构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制约了宜居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在吉林省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上,白城市应紧跟其他城市建设步伐,优化城镇化体系格局、合理规划城镇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环境和医疗环境短板明显,导致宜居城市竞争力下降。白城在宜居城市建设中注重居民对城市的满意程度及感受;医疗环境方面,医疗改革发展缓慢、医疗市场不够健全及就医环境改善不足等方面原因制约了白城医疗环境建设水平提升;教育环境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教育公平性、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等仍是白城在未来教育环境建设上的关键。可见,白城需加紧完善医疗和教育环境建设,尽快补齐宜居城市建设短板,促使宜居城市竞争力各要素均衡发展、稳步提升。

三、白城市宜居城市建设路径选择

(一)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推动核心竞争力能级跃升。近年来,白城抓住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因此,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吉林省建设西部经济特色经济区的形势下,白城作为重要区域组成部分,应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机遇,以生态新区建设为主线,加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发展,通过一批重点发展产业竞争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对存量的优化调整来提升其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发展新兴业态来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做强农产品加工和清洁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同时在行走机械配套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新型冶金材料产业、绿色环保建材产业和化工产业等领域,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二是提升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和医药健康产业,抓住全省建设国际一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机遇,积极发展轨道交通产业,丰富医药健康产业内涵,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生态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两大新兴产业”。

(二)深入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城乡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谐包容的必要条件。城乡协同发展依然是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农村人口如何较好融入城市、加快农村建设步伐、缩小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差距等问题直接关系到白城城镇化进程与质量的提升。白城城镇化率虽有所提升,但由于道路、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分布不均等,其全域城市竞争力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八大报告“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并提出“人的城镇化”概念以后,城镇化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白城应借助省委、省政府推进特色城镇化重大战略决策的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注重中心县城、重点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二是强化产业支撑,提高城镇吸纳能力;三是实现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和生育等待遇上的均等化,提高城镇社会保障能力。

(三)加大开发开放力度,创建开放便捷城市。在国家“一带一路”部署指引下,白城面对对外依存度低、国际交流合作较少的劣势,一是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通过提高技术产品比重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鼓励风电、石油设备和杂粮杂豆等优势产品出口,建立形成外向型产业体系。与此同时,注重资本、人才、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引进,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资源,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支撑性好的大项目。二是畅通对外通道,实施大开放战略,以大通道建设为依托,构建长吉图-白城-阿尔山-蒙古乔巴山和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白城-沈阳-丹东“十”字型开放通道,促进面向东北亚区域的交流合作。力争把白城打造成长吉图西进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面向东北亚的区域中心城市。三是努力构建开发开放平台,利用开放平台和开发区对产业的集聚功能,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区域间交流合作加强,为白城提升竞争优势创造条件。可以预见,随着白城积极参加国际分工与经贸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全方位开发开放体系,开放便捷的信息城市建设将为白城未来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四)优化教育、医疗环境,填补宜居城市短板。随着白城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素质的提升,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诉求将日益强烈。在当前发展阶段,教育环境和医疗环境是白城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是白城宜居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制约因素,教育和医疗环境指标排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有必要在接下来的工作部署中加大力度优化改善。一是优化教育环境。一方面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软件设施,提升师资水平,逐步改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二是改善医疗环境。一方面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财政投入,继续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是强化贫困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完善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提高救助水平,扩大救助范围,加大对贫困人口医疗兜底救助保障力度。随着白城加快优化教育、医疗环境,加紧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白城将不仅能够有效补齐宜居短板要素,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城市宜居品质,宜居城市竞争力有望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快提升。

(五)大力推进文化城市建设,塑造多元一本的城市文化。白城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力时机,大力推进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共兴的新格局。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白城需继续集聚和增强文化要素能力,加强文化城市建设,一是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打造一批具有白城特色的品牌文化旅游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借助向海、莫莫格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位优势,加强旅游度假区建设;另一方面发展壮大一批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化新产业,积极培育楹联文化城、通榆墨宝园、镇赉白鹤节、风雷动漫产业等文化品牌,创建文化产业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白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二是继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各级文化部门和从事非遗保护人员能恪尽职守,在民间美术类、民间生产技艺类、民间工艺类、民间文艺和民间医学等保护项目类型,重视传承和保护。三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主要参考文献:

[1]倪鵬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Z].吉政发[2014]5号,2014.

[3]吉林省统计局.2019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吉林统计信息网,2020.4.

猜你喜欢

白城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白城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白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
关于老年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
瑞士公布的宜居城市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