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都无夏

2020-07-06撰文刘洪军

厦门航空 2020年7期
关键词:西宁青海

撰文 _刘洪军

西部风光

西宁地处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作为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这里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炎炎盛夏,只怕最惬意的事,便是背起行囊逃离暑热,来到静谧又慢节奏的“夏都”,享受难得的幽凉时光,品味这一方天地的独特韵味。

时近7月,西宁又像往年一样,一次次入夏失败。这个时节,东部和沿海大片地区正在接受着近40℃高温的烘烤,被称为“夏都”的西宁,仍带着一丝丝微冷,早晚仍得将自己裹厚实一点,睡觉还得盖上厚厚的被子。

自己当年为何会留在西宁呢?想起来,夏日的清凉肯定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非典那年盛夏时节,我从军校毕业分配到青海,从内地启程出发时,已经被高温湿热烘烤折磨得不知所措,来到西宁,立马被征服了。凉快、干爽、通透成了这座高原古城给我最初的印象,作为地理上的南方人,生来便惧怕湿热的我,瞬间就爱上了这里。

夏季是西宁最美的季节,难免也使本地人生出“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的得意。来到这座城市,你会发现所有商业和住宅的楼面是如此干净光洁,没有内地密密麻麻的空调挂机,别说空调,就算电风扇在这里都是稀罕物件。这是个被夏天遗忘的地方,夏都其实是没有夏天的。

望文知意,西宁意为“西陲安宁”,这名字的由来其实很有意思,恐怕世人很难把它与《水浒传》里的童贯联系起来。正史中,这位深得宋徽宗信任,创造出中国历史五个之最的宦官(握兵时间最长、掌控军权最大、获得爵位最高、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外国、唯一被册封为王的宦官),绝非无能之辈。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正是童贯和北宋西军名将王厚一起统军西征唃厮啰政权(吐蕃一部)占据的湟水流域,攻下原称为鄯州的青唐故地,立下史称“熙河开边”的功业,使北宋疆土面积短暂达到了顶峰,也使他本人在北宋军界的声望达到顶峰,大胜之下,他将鄯州改名为“西宁州”,于是西宁始见于历史。

Tips

西宁市区平均海拔2261 米,因为高海拔的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这里年平均气温仅为7.6℃,夏季平均气温为17℃至19℃,所以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移民人口达多达100 万,有着移民城市特有的包容气质。这里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各民族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只要有广场的地方,既可以听到汉族回族土族的“花儿”,也可以看到藏族奔放的“锅庄”舞。

最好的例证还是这里的各色小吃,移民们带来家乡的美味,与本地饮食交融,自成特色。早晨可以来一碗热腾腾的牛羊杂碎汤,肚肝肺肠心,配以浓郁的高汤,端的是荡气回肠,被誉为解酒神器。或者在遍布大街小巷的拉面馆里来碗牛肉拉面,恐怕大部分都不知道,牛肉拉面并非是兰州的专利,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兰州牛肉拉面”的店主其实是青海人。

正餐之前当然是来些甜点,以莜麦、青稞为原料甜醅是上佳之选,西宁有句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甜溢酒香,味美可口,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或者先来点青海酸奶,表层奶皮金黄,洁白如脂,鲜嫩质细,清凉微酸,加一勺白糖,酸中带甜,更是凉爽可口。

西宁往门源走,翻过山,山下就是门源,典型的草原风光(摄影_陈健)

小吃最有趣的是狗浇尿饼,用清油煎的薄饼,色泽金黄,柔软香甜,因制作中油壶浇饼的动作形似狗撒尿,得了个上不得大雅之堂的诨号。最独特的却是焜锅,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粉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放入焜锅内,用麦草燃料烘烤而成,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当然还有青海酿皮,可作主食充饥解饿,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正餐当然得来点手抓羊肉,青海得天独厚的草原出产了上好的羊肉,这里的手抓羊肉软烂质嫩,味道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塔尔寺一角

Tips

市区往南30 公里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刹塔尔寺,是公元9 世纪吐蕃赞普(国王)朗达玛灭佛后,佛教后弘期领袖、黄教创始人宗咯巴的诞生地。

往西151 公里便是青海湖二郎剑主景区,所以又称151 景区,是来西宁游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从左到右依次:狗浇尿饼、青海酿皮、手抓羊肉(摄影_刘洪军)

西宁市夜景

也少不了青海尕面片,大致分为农区和牧区两种做法,是青海本地人的主食之一。还有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肥肠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长爽口,夏天可吃凉,冬日可吃热,美味又实惠。当然,如果佐以青藏地区特有的青稞美酒,温热之后小酌两杯,会让对海拔变化敏感的人睡得更香甜。

若要问哪家小吃最正宗,建议去那些城市老城区中被街坊们品尝了10年以上,仍生意兴隆的街巷小馆,其中必然有你期待的地道美食。

若不满足于吃吃喝喝,还可以往周边走一走。市区往南30公里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刹塔尔寺,是公元9 世纪吐蕃赞普(国王)朗达玛灭佛后,佛教后弘期领袖、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往西151 公里便是青海湖二郎剑主景区,所以又称151 景区,是来西宁游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还有北山烟雨中的北禅寺(又名土楼观),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公元506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佛道并存,依山临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市区城西有一称为“虎台”的巨型土丘,是五胡十六国之一“南凉”留下的阅兵台,成为那段史称“五胡乱华”时代的永久见证。

虎台公园向东2 公里便是青海省博物馆,城东还有全国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东关清真大寺,都是了解青海宗教、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近些年,市区内还先后建成了高原明珠塔、藏医学博物馆、全国第一家自然资源博物馆等,不失为市区闲逛的去处。

其实就算不逛景点,在夏日的清凉中,沿着湟水两岸湿地公园的骑道上漫步或骑行,在城市中轴线上畅游,也可以更好地端详“夏都”的模样。

猜你喜欢

西宁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青海:畅享冰清世界新“年味”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夏都”西宁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